走进紫阳渡,初入眼帘的是渡船的罗师傅,据说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了。在渡口看到了周围的环境,远处正在进行采砂作业;旁边是一座庵堂,据说这座庵堂与紫阳渡有着密切的关系。
采砂作业
庵堂
再走近便看到了紫阳渡口的百年老树,貌似已经枯了,但却屹立不倒。还看到了两处流水的水管,据这里的渡船师傅说,这是口老泉水。接下来看见的就是政府部门立着的紫阳渡石碑,上面写着:1998年4月,紫阳渡由隆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7年12月立此碑。
百年老树
老泉水
紫阳渡石碑
走进渡口内便又看到了一块大大的概述碑,上面记载着紫阳渡与庵堂的历史变迁,还有紫阳渡口守则,长长的功德碑。
概述碑
紫阳渡口守则
功德碑
紫阳渡,一名横江渡,俗云桥江晚渡,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城西约三公里之紫河、横江两村境内,昔为宝庆通往武冈的交通要道。清道光《宝庆府志》载:"州(武冈)东北一百二十七里皆通府官路。渡口有摩崖'横江'二字。"历代文人学士对此多有吟咏,清陈大虞诗云:"紫阳亭上夕阳笛,极目烟云取次收。远树摇光衔半岭,高楼倒影入中流。霞蒸槛外红成绮,浪涌江心碧似油。我正联吟闲坐好,一轮明月又当头。"把横江古渡的风光美景作了真实写照。"树影横江鱼跃枝头鸟踏浪"是一秀才赴京赶考,路经此地,触景生情,道出一上联,但下联无法对出,叹息而去。后吸引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对仗,虽偶有配对,却不尽人意,而未被流传。
渡头石壁上刻有"横江"二字,下距常年水位高约3米,每字0.5米见方,楷书阴刻,苍劲清晰。其下方10米处的岩石上竖刻着两行文字,内容为:"洪水公渡,分文不取","黄水牛洪水不许上船",就是古时候的渡口公约,楷书阴刻,仍然清晰可辨。下游约五十米处的"石室"二字更是一目了然。石刻刻于何时,何人所刻均无从可考。紫阳亭虽历经沧桑,但至今仍保存在渡口两岸,东岸的紫阳巡检署、紫阳关及紫阳公馆遗址犹存。
采砂作业
庵堂
再走近便看到了紫阳渡口的百年老树,貌似已经枯了,但却屹立不倒。还看到了两处流水的水管,据这里的渡船师傅说,这是口老泉水。接下来看见的就是政府部门立着的紫阳渡石碑,上面写着:1998年4月,紫阳渡由隆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7年12月立此碑。
百年老树
老泉水
紫阳渡石碑
走进渡口内便又看到了一块大大的概述碑,上面记载着紫阳渡与庵堂的历史变迁,还有紫阳渡口守则,长长的功德碑。
概述碑
紫阳渡口守则
功德碑
紫阳渡,一名横江渡,俗云桥江晚渡,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城西约三公里之紫河、横江两村境内,昔为宝庆通往武冈的交通要道。清道光《宝庆府志》载:"州(武冈)东北一百二十七里皆通府官路。渡口有摩崖'横江'二字。"历代文人学士对此多有吟咏,清陈大虞诗云:"紫阳亭上夕阳笛,极目烟云取次收。远树摇光衔半岭,高楼倒影入中流。霞蒸槛外红成绮,浪涌江心碧似油。我正联吟闲坐好,一轮明月又当头。"把横江古渡的风光美景作了真实写照。"树影横江鱼跃枝头鸟踏浪"是一秀才赴京赶考,路经此地,触景生情,道出一上联,但下联无法对出,叹息而去。后吸引许多文人墨客来此对仗,虽偶有配对,却不尽人意,而未被流传。
渡头石壁上刻有"横江"二字,下距常年水位高约3米,每字0.5米见方,楷书阴刻,苍劲清晰。其下方10米处的岩石上竖刻着两行文字,内容为:"洪水公渡,分文不取","黄水牛洪水不许上船",就是古时候的渡口公约,楷书阴刻,仍然清晰可辨。下游约五十米处的"石室"二字更是一目了然。石刻刻于何时,何人所刻均无从可考。紫阳亭虽历经沧桑,但至今仍保存在渡口两岸,东岸的紫阳巡检署、紫阳关及紫阳公馆遗址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