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儿女吧 关注:837贴子:16,287

文怀沙是“章门”学生,<<北京晚报>>质疑不成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09-02-28 19:30回复
    近日,青年作家李辉发难文怀沙先生,分别对文老的年龄、人品和学术成就等问题提出质疑。其中涉及到章门弟子,笔者想谈一些事实,以期事情明朗,还文先生清白。
    88岁还是99岁,批判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
    李氏在《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及其他》一文中断言文怀沙不是1910年而是1921出生,从而指责文先生年龄造假。“因此,有一点可以明确,即:在2009年的今天,所谓“百岁”老人,真实年龄应是88岁左右。”根据这个判断,青年作家李辉又得到出结论:文怀沙这个年龄不可能是章太炎的学生。李氏也列举了“历史事实”,孰不知他正栽在自己提供的证据上:
    李氏称:
    “据查,1934年秋天,67岁的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1936年6月14日,病逝于苏州。但在1963年文怀沙的劳教记录中明确写到,他是“1941年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如果他出生于1921年,1936年才15岁。另外,章太炎去世之后,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否继续办,文怀沙“肄业”的“上海太炎文学院”与之是什么关系,是否为同一学校?也有待考证。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也应是在1937年抗战爆发后,由苏州迁至“孤岛”上海。按此时间推算,当文怀沙入学时,章太炎早已去世。”
    从上面李氏一相情愿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犯了致命的错误。他把档案馆的数据当成绝对可靠了,从而误入歧途。档案馆的数据是人填的,而文怀沙老人的出生年月是天给的。这就是区别!如果李辉相信一个99岁的老人,关于“章门”学生的疑问不就没有了吗?这个疑问没有了,还能据此说人家傍章太炎吗?如果相信人家的年龄,后面一系列的造假案不就没有根据了吗?可惜李辉不是这样想的,他想以此来证明最好也拉拢听众相信他的假设。可惜,假设的东西最终会被事实揭穿。


    2楼2009-02-28 19:31
    回复
      以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怀沙不但进过“章门”,而且不是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那么李氏对文怀沙88岁的判断就这样瓦解了。这个瓦解又反过来证明李氏所有的以此为前提的结论都不可能对。所谓的指责,只能落个臆测的下场。
      这样的结果,李辉会信吗?
      你自己也搞不清太炎文学院是怎么回事,又怎么可以无端的腹侧他人呢?


      4楼2009-02-28 19:32
      回复
        国学会、国学讲习会、太炎文学院的关系
        据朱季海先生口述:他初中时,曾和蒋纬国同班。大概是在初二的时候,章太炎第一次来苏州讲课(查章太炎年表,是一九三二年)。“为什么来苏州呢?是受金松岑、陈衍、李根源之邀”。这就是最早的国学会,参与的人都可谓大名鼎鼎。也许是因为理念有出入,“汤师母觉得这个国学会好象是别人办的”,后来就在苏州寻了房子,自办了“章氏国学讲习会”。
        这一点章太炎年表写的很清楚:1934年秋,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因与“国学会”旨趣不同,另创章氏国学讲习会。
        文怀沙就是这个时期来苏州的。讲习会期间,很多人慕名而来,“林语堂以中学教员的身份也来拜访过。”
        “因不满鲁迅的失落,我就办《治言》,老师让我担任主编,助理是王佩诤”。这个国学讲习会的半月刊,从 1935年办到1940年。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四日,68岁的章太炎于苏州病逝。时人评为革命元勋,国学泰斗。国民z府令以国葬。
        太炎先生故世后,朱季海一直追随汤国梨女士左右,跟随师母于上海再创“太炎文学院”。
        “太炎文学院在功本大楼,是一个肥皂厂的老板免费提供的房子。”“这个时候开始招预科了,一些比较小的孩子也能进来,我和朱希祖都担任讲师。”另据章太炎先生之孙章念驰记录:太炎文学院存续时间并不长——“办了一年多,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于日寇之手,日寇在上海扶植了汉奸汪伪z府,要各学校向汪伪z府办理注册手续,祖母拒绝注册,拒不承认汉奸z府,因而学校只得被迫停办了。”学生也属有数,——“百余人”。(《章太炎夫人汤国梨》)
        文怀沙说他“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朱老也无法证实文怀沙在上海的学习经历。“因为来了地委的人参加,就一气之下离开了”。


        5楼2009-02-28 19:33
        回复
          国学会、国学讲习会、太炎文学院的关系
          据朱季海先生口述:他初中时,曾和蒋纬国同班。大概是在初二的时候,章太炎第一次来苏州讲课(查章太炎年表,是一九三二年)。“为什么来苏州呢?是受金松岑、陈衍、李根源之邀”。这就是最早的国学会,参与的人都可谓大名鼎鼎。也许是因为理念有出入,“汤师母觉得这个国学会好象是别人办的”,后来就在苏州寻了房子,自办了“章氏国学讲习会”。


          6楼2009-02-28 19:34
          回复
            这一点章太炎年表写的很清楚:1934年秋,章太炎由上海迁居苏州。因与“国学会”旨趣不同,另创章氏国学讲习会。
            文怀沙就是这个时期来苏州的。讲习会期间,很多人慕名而来,“林语堂以中学教员的身份也来拜访过。”


            7楼2009-02-28 19:34
            回复
              “因不满鲁(摆渡)迅的失落,我就办《治(摆渡)言》,老师让我担任主编,助理是王(摆渡)佩诤”。


              8楼2009-02-28 19:37
              回复
                这个国学讲习会的半月刊,从 1935年办到1940年。68岁的章太炎于苏州病逝。时人评为革(摆渡)命元勋,国学泰斗。国(摆渡)民zf令以guo葬。


                9楼2009-02-28 19:38
                回复
                  太炎先生故世后,朱季海一直追随汤国梨女士左右,跟随师母于上海再创“太(摆渡)炎文(摆渡)学(摆渡)院”。
                  “太炎文学院在功本大楼,是一个肥皂厂的老板免费提供的房子。”“这个时候开始招预科了,一些比较小的孩子也能进来,我和朱希祖都担任讲师。”另据章太炎先生之孙章念驰记录:太炎文学院存续时间并不长——“办了一年多,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于日寇之手,日寇在上海扶植了汉(摆渡)奸汪伪z府,要各学校向汪(摆渡)伪z府办理注册手续,祖母拒绝注册,拒不承认汉奸z府,因而学校只得被迫停办了。”学生也属有数,——“百余人”。(《章(摆渡)太(摆渡)炎夫人(摆渡)汤(摆渡)国(摆渡)梨》)
                  文怀沙说他“上海太炎文学院肄业”,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朱老也无法证实文怀沙在上海的学习经历。“因为来了地委的人参加,就一气之下离开了”。


                  10楼2009-02-28 19:39
                  回复
                    再说年龄和其他的一些问题
                    我写此文,并不是针对个别作家的粗鲁和疏忽,而是深恶痛绝于时下文风败坏,价值观念迂腐不堪,精英阶层表现出的文化认识更多的是一种亵渎行为。比如:说《四部文明》编辑部的人员基本连初中文凭都没有,一个唯一的本科生抱怨说没有经过任何的改动润色。请问你们有什么资格改动古人的作品?明朝编《永乐大典》一个字都没改,这是原则!孔子还没有初中文凭呢。在指责文老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数量成为衡量国学大师的标准。如此愚蠢的认识,让我无法原谅。同时被尊为圣人的南季北孔,季札的作品1000字左右,孔子做的春秋加上周易的系辞27685个字;老子的道德经是5235个字!这妨碍他们的伟大吗?


                    11楼2009-02-28 19:39
                    回复
                      关于年龄问题,也请略有常识的人去翻翻历史,请大家去看中国有多少伟人,多少学者,甚至是圣人,他们的出生年龄前都打一个问号。有人说这是历史久远无法考证。这种想当然的说法是你自己想的。现在你们这些学洋人吹蜡烛切蛋糕的人才把生日记的死死的。中国人有“忘生”的传统。即忘掉出生年龄,认为这样有利于孩子成长。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历史上那么多名人其出生年龄前都打个问号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那一年出生这个也很正常没什么奇怪的。
                      另据文怀沙的儿子证实:父亲是为了恋爱问题,故意把年龄改小的,并以出生于1910年的卞之琳称呼父亲为兄长作为证据。可惜,李辉们不愿意相信这样的解释,他们要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
                      至于什么原因入狱,即便是个人作风问题,也已经付出了历史的代价。更不应该今天再拿出来说事了,并且又是根据档案纪录。如果档案可以相信,在那样一个荒唐的年代,几乎没有能逃脱罪名的文化人了。


                      12楼2009-02-28 19:39
                      回复
                        文怀沙之于《四部文明》
                        满清编纂《四库全书》,存书3475部,79070卷;存目销毁(仅仅存了个书名而被销毁的书):6766部,93556卷;不曾存目即被销毁得几乎没有踪迹的书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即使存下来的书其中大多数内容也是被抽毁,删改了的,书的原貌和真实内容已是面目全非了。由此可见,乾隆修《四库全书》销毁的书比保存的书要多得多。对《四库全书》,鲁迅先生说得深刻:现在不说别的,但看雍正,乾隆两朝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震惊。全毁,抽毁,删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篡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篡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盛事的,但他们不但搞乱了古书的格式,还篡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于内廷,还颁之于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多很有些骨气的人。清统(摆渡)治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原因很简单:清统(摆渡)治者以空前残酷的文(摆渡)字(摆渡)狱的恐(摆渡)怖(摆渡)政(摆渡)策钳制,镇(摆渡)压知识分子,借修史,编书安其反侧,使天下的知识分子耗精敝神于寻行数墨,大钻故纸堆的考据学之中,达到禁锢思想,控制人心的阴险目的。


                        13楼2009-02-28 19:41
                        回复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文怀沙老人用了30年时间重新整理华夏经典,编辑《四部文明》,收录古籍原著一千五百六十余种,一万八千二百余卷,总计一亿四千余万字。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对文化传承的拨乱反正,这关乎到我们民族的命脉和精神空间的纯正。仅从为后世存信史这一点,他就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尊敬,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欠他一个人情。他对国学的贡献,超出了国学大师意义本身,我们可以评估的价值将会越来越多。
                          (又:如果有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以人身攻击为掩护,意在诋毁《四部文明》,相信会激起全体华人的反感,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14楼2009-02-28 19:41
                          回复
                            “文怀沙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私淑太炎,受业章门。先后在北大、清华、北师大、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校讲课或担任教授。现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陕西震旦汉唐研究院院长。” 
                            笔者对于已掌握史料的查核,许多证据表明:文怀沙的真实生年,倾向于1910年,较为可信。而生年1921(或1920、1922)年是后来填写表格时的故意延后,不足为凭。
                            我说“倾向于”是一种谨慎的说法,因为1910年尚在清朝末年,中国根本没有现代的出生登记制度。但有如下资料可以作证——


                            15楼2009-02-28 19:41
                            回复
                              (1) 我很熟悉的卞之琳老师曾多次对我说:文怀沙与他同年。卞之琳老师1910年出生,2000年去世。为什么我认为卞之琳老师的说法可信呢?因为文怀沙的原妻跟他离异后,在1953年嫁给了卞之琳老师。


                              16楼2009-02-28 1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