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吧 关注:94,265贴子:657,200
  • 8回复贴,共1

大家好,我家孩子今年三年级,老师要求这学期要会背15首古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我家孩子今年三年级,老师要求这学期要会背15首古诗,其中有一首诗是宋代苏舜钦的《夏意》,在江苏凤凰出版社出版的《语文综合读》中(看图二),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别院深深夏席凉”(看图一),但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全是“别院深深夏席清”,老师目前叫按照书上的背,但我认为古诗是当时诗人写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哪怕当时诗人用词不精,也不能改,何况“凉”字确实不如“清”字押韵,当时我也是因为读到这一句感觉不顺口,才上网查出这个问题的,请各位精通诗词的告诉我,到底哪个是正确的?还有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老师让孩子按照书上的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0-19 10:16回复
    不是专家,也不是才人,说说看法:首句不入韵也可以吧?尊重老师的意见是更好的,谏而不从,涕泣随之。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0-19 12:20
    回复
      模棱两可时,不改。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0-19 12:21
      回复
        诗词中会经常遇到不入韵的情形,有的是传抄错误,有的是古音丢失,有的确实故意拗口,有意为之。比如洞庭青草末句今夕何夕不入韵。我曾尝试改过,但直到有一天听到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拉长音调吟诵,我才明白,不入韵是可以的,也同样可以做到优美。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0-19 12:27
        回复
          网上的也不一定准确啊,课本上可能是考校了的,何况凉有凉的妙处,清有清的雅致,实在不必过分执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0-19 12:33
          回复
            酷暑之时凉可比清使人心情舒畅,这可不谓是另一种奢侈和雅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0-19 12:35
            回复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题黄鹤楼句)“凉”好还是“清”好,非“推敲”之意。另外,白居易诗更朴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0-21 02:42
              回复
                我曾经一直有个疑问:北京话是现在才普及的,唐朝国都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有没有朋友用西安话朗读诗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0-21 02:45
                回复
                  1 古诗按古韵,你说的首句不入韵,也是诗体之一,有首句不入韵(仄收),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也有 首句入韵。如 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还有一种情况,即首句不入韵,却是平声的,这也属于正常情况。诗体首句可用邻韵。
                  当然,古人用的古韵,很多字今天读是平声,在古代是仄声的,比如 夕 得这些都是仄声字。注意识别。
                  2 古诗的用韵是独立的,并不是随着时代语言习惯变化的。即使在唐朝,诗韵也不等同与生活语言发音*(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都遵守一个韵谱)。所以用陕西话朗诵什么的,完全无必要。
                  3 古代词汇的含义和今天都有差别,虽然都是汉字。 白居易的作品,除了歌行体,用语朴素之外,他的很多作品都要求阅读者具有相应的古汉语知识。朋友觉得白居易写的容易懂,可能是接触的少的原因。白居易传世作品,两千余首,家喻户晓的有琵琶行和长恨歌,大概这两首被解读的多了,觉得语言很朴素吧。其实就长恨歌来说,其中也含有大量典故的,缺乏对古代历史人文的熟悉,很多时候会误读误解。
                  最后,给朋友更正一下,你发的那个书上的苏舜钦的作品有误。
                  原文:
                  《夏意》(宋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这首诗是标准的七绝首句入韵式。清 明 声 同属 十一部庚韵。并无不押韵的地方。


                  9楼2017-10-23 2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