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吧 关注:29贴子:251
  • 2回复贴,共1

[own][无CP]随笔——随便写写的练笔[再见,曾经全部的过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前面:
我也开始忍不住想要写很长很长的写实文了,开始忍不住想要写诗、写曾经遗漏的一切。地理老师上太空的时候,说:因为光的关系,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自己。说完之后便开始开玩笑说,做小动作的时候可不能对我说,看到的是过去的你们而赖掉。真正记得的是:
因为光,我们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自己。过去的别人。过去的一切。过去,即代表毫无保存。所有的不朽也并不全部代表真实的一切。哪怕是对全部的过去再 见,也不存在任何的意义。但是,只是想写。从落笔的一刹那,就想要写下全部。哪怕告别,哪怕再见,哪怕一无存留,都没有什么关系。
那么,因为光,开始向曾经的过去告别。


1楼2009-02-07 11:24回复
    A 关于死亡的再见
    体会过无数次再见的感受,却从未体会过真正与这个世界永别的感受,当然那叫死亡。死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感受,只曾经无数次的接近死亡。最近的一次是一个朋友。一个连面都没有见过的朋友。
    亲戚的孩子患了肾病,如果严重的话就要把肾拿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离死亡只差一步,生命才刚刚开始。还没有体会过生命的美好,或者说没有体会过生命当中最黑暗的时光,就悄无声息的离开。
    这个孩子是一个星期前刚查出病的,几个月前一直发烧一直生病,但是父母完全不知道,说他们无知已经太晚了,孩子,往往是最触动人心的地方。就像是在地震当中,往往学校才是最受关注的地方。孩子的生命纯真而又美丽,刚刚开出的花朵,笑脸,这些是最打动人的。
    他们不会了解社会的黑暗,但是正是因为没有体会,没有感受,才会为了这个孩子而感到心痛,无奈,它至少不会死亡,但是接近死亡。病痛和折磨,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当我们无奈于怎样在这个社会沉静下来,他却挥了挥手,向这个世界说再见。
    想到这个孩子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小王子。很喜欢小王子的插图,很喜欢的是其中一个帽子,他说是一条蛇盘起来的样子,大人们都说是帽子,他不在乎,因为他需 要一个真正懂得那是蛇,而不是帽子的人。孩子的纯真就是这样的。当每个人成长的时候,总会经历一个看不懂的阶段,对于一切的不理解。大人们之间的纠葛,在 马路上接吻的高中生,电视屏幕里播放的做爱镜头,当然这些只是关于情爱的一部分。
    当他们试图去理解,试图想要去为了自己而拼搏,或者说是为了自己长大的时候,丢失的是纯真,纯真是这个社会最不能当饭吃的东西,转身向那些告别的时候,即 是对曾经说再见的时候。一切都能够再见,唯独死亡。对于纯真,对于爱情,对于一切能够重温的东西来说,死亡是唯一冰冷的站在某个角落斜视着你的东西,或者 说是另一个自己,一个被病痛腐蚀,被折磨吃透的躯体。
    很多时候,无论是看日本电影或者是看书的时候,都会看到对于死亡的解释。对于死亡的态度。是害怕么?
    害怕。恐惧。就不敢迈出一步。看日剧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有一句话:迈出去一步,就一定不害怕了。因为不知道是不是直译的,或者说不知道原版是什么样子的,看到这句话还真的像是日本人说出来的。不害怕,只要迈出一步。
    死亡面前,不害怕,只要迈出一步,这是不可能的。死亡是命运能够控制的唯一一件事。那么,不要害怕,不要畏惧,在太阳升起之后,总会看到光芒。
    再见亦不是永别,而是再次相见。孩子,并不是不要你害怕,只是当你害怕的时候,身边总会有人在你的身边。孩子,我们会再见,不会在病榻上,我们会再见。


    2楼2009-02-07 11:25
    回复
      B 关于梵高的再见
      梵高。向日葵。大片的金黄色。不能说爱上了这个男人,也不能说爱上他作品里大段大段美丽的黄色。只能说,敬佩这个男人。这个曾经在强大的压迫下依然照着自己兴趣这条路走的人。他在绘画上的天赋以及极其具有特色绘画色彩成为了全世界追捧的对象。
      阿尔勒这个被夕阳照亮的地方,整片整片的亮黄色,美丽的田野,街角矗立着的咖啡馆,夕阳斜照下的吊桥,这些出现在梵高画面中的地点,无一不在阿尔勒这个位 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地方出现。晚上看的电视节目,一开始知道阿尔勒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它在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看起来过于浪漫,阿尔勒这个地方似乎在梵高的偏 爱下成为了普罗旺斯里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电视节目的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是梵高成就了阿尔勒这个地方的名声,还是阿尔勒这个地方成就了梵高在画面上无限的灵感。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结 果显而易见,在1888年这个遥远的年代里,梵高几乎成为了阿尔勒的公敌,当然,即使现在,一个把耳朵割了的人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同样也会这样认为。但 是,梵高对于这个地方的偏爱,却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在阿尔勒,梵高用尽了毕生的心血,哪怕不在荷兰,他也把这个地方与他紧紧绑在了一起。是他,成就了阿尔 勒。当然,美好的回忆当中除了在阿尔勒这个地方与他最好的朋友高更激烈的争吵之外。
      梵高与高更,这两个同样对艺术近乎于狂热的人,在阿尔勒停留的六十二天里挥洒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热情,但同时愈演愈烈的却是彼此之间的疏离与争吵。艺术,与 信念,与信仰是相互坚持的,艺术的概念并不是今天坚持这个,明天追捧那个就可以解释的。他们的激烈争执,使得梵高身体里的精神病发作,或许在面对镜子里的 自己,无法接受,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声音。他害怕听到声音。嘲讽,讥笑,奚落,争吵,甚至是历史的声音,时代的声音,或者说,他害怕成为淹没在时代潮水中的人。在精神病院度过的日子,安静,平和,但是却缺少了激情。
      三十七。他死在了三十七这个年龄。人生的挣扎与无奈,三十七年的岁月,所有的鼎盛与没落。梵高,他是个集没落于一身,却缺少了鼎盛的人。不能说那个时代的人把一切矛头指向梵高使得他不得不死亡,不得不趋于没落。而是,他的特立独行。他的独树一帜。
      梵高。再见。再见。梵高。
      很多再见是为了再也不见。但是阿尔勒,但是荷兰,但是热爱艺术的人们,在那抹鲜亮的橙色背后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的激情,一个画家的全部的疯狂,当然,还有一个普通人最为之无奈的曲折人生,再见,梵高。
      这个再见并不是再也不见,而是为了再次相见。因为同样涌动的对生命的赞美,鲜亮的颜色,在阳光的映衬下,正在赞美着无法停止的生命。


      3楼2009-02-07 13: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