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276贴子:4,351,098
  • 6回复贴,共1

转:童旭东--技击初级训练28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在一些有识者中也在变化。比如周剑南先生在学习孙存周先生武术训练的笔记中写道:“拳术先明用法再练,则进步快。练时须有假想敌,体用必须合一,不能分开。体外无法,一切用法,应于体中求之。即用时,意劲应如练拳时一样(体外无法)。”这是修为传统武术技击在方法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孙剑云老师讲,当年她父亲教她剑术时,让她在对基本技术有一定掌握后,即进入明其用法的散剑练习,她的手臂被她父亲的木剑剑尖点的青青紫紫,当她对用法有了一定掌握后,再进一步研习剑式,深入体会其剑意。所以,所谓“先明用法再练”是指,针对不同的技法,设定不同的技击背景,由老师引领,让练习者明白某一技法如何运用,通过大量的应用练习,使练习者逐步了解这一技法的关键技术要领。反过来再练拳式,通过拳式的练习进一步使技术要领掌握的更规范以及领悟如何演化。通过这样的练习,达到实战技击时的“感而遂通、体外无法”。孙门在训练方法上的这个变革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实践了。此后这一训练思想,直接影响了一批人。遗憾的是,由于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批人大多都没有成为职业拳师,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传人,只有个别遗绪承传了这一训练思想,并结合各自条件而有所发明。如刘子明、肖云浦、杨文忠等先生。
杨文忠先生向我介绍过他哥哥的技击初级训练28法,三拳、三掌、五肘、两膝、六腿、八摔、一头碎碑。下面做一说明:
三拳:崩(含上、下、斜)、钻、掼(也称圈捶)。
三掌:劈、插(含挫、按、裹、翻)、斩(也称削掌)。
五肘:顶、摆、提、掀、砸。又有研、缠、定、挤、挎。
两膝:顶、冲。
六腿:蹬(含正、侧、转身)、扫(又称鞭腿,分高、中、低)、摆(含抹穿、缠弹)、趟、点、钉。
八摔:别(含缠拿,手别、腿别、身别)、挑、翻、靠、压、涮、背、抱。
一头:冲顶。
杨文忠先生讲,这是一个10年的训练课程,前面7年,是由老师领着,掌握上面28种技法,后面3年是练形意拳,将这28种技法融入形意拳的五行、十二形中。这是他哥哥杨文孝先生开出的“方子”,练就了一批擅实战者,他讲了几个名字,说是国际知名的格斗教练,曾是他哥哥的学生。因是外国人的名字,当时我没有记住。杨文忠先生讲开始是为了打黑拳准备的,后来有了综合格斗,有的人就转过去了。但是很遗憾,没有人能坚持默默练功夫10年,所以他哥哥开的这个“方子”还要进一步精简。如果练习5到6年就能出成绩,才好普及。


IP属地:北京1楼2017-09-22 10:18回复
    杨文忠先生又讲,真把这初级课程练到家,一般需要20年纯功,从3、5岁开始练,练到25岁左右,才能掌握纯熟、变化自如。培养入室弟子,就需要这么培养。有天赋又肯这么练的人很难遇到,所以,能继承衣钵的弟子难求。
    练习技击,在初级阶段没有什么形意、八卦、通背、八极之分,把相对容易掌握又有实效的拳法、掌法、腿法、摔法拿出来单练,强调动作要合乎规范、严格精准,每项都要达到纯熟,才能练下一项。比如三拳,崩、钻、掼,每项练习时还要进一步分解并配合不同的步法进行研练,其练法与拳击的直、摆、勾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崩拳有上中下、进退左右多种打法,配合的基本步式有跟步、跨步(包括大弓步、小弓步)、闪步、退步、三角步等五种步式。练习时先从定步练起,以后要把五种步式加进去练习。练习钻拳、掼捶(圈捶)也是一样。
    当把28技都练到了,然后全部扔掉,回过头来练拳架子,把拳架子练精、走顺,这时技术的重点是蕴含和一气贯串。以后逐渐达到感而遂通、随机变化无不如志。
    所以,练习传统武术技击,早在100多年前,在一些有识者那里就已不是上来先练多少年的架子。而是先从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入手,有一定基础后,通过以打代练,明其基本用法,以后再回归到拳式练习中,以求深入拳意并深化功力。如此循环往复。但是这种练法,当年是限于对门内弟子。


    IP属地:北京2楼2017-09-22 10:19
    回复
      先明打法,再练拳架,是很有道理的。


      IP属地:北京3楼2017-09-22 10:26
      回复
        由上可知,作为基础技术如上述28法,要先掌握,体味其单操、对抗练习的效用,在明其基本用法后,练习拳式,拳式有拳式练习的效用。单操与在拳式中走架,这二者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前贤讲三回九转是一式,如此练习,技击功夫才能不断深入。


        IP属地:北京4楼2017-09-22 10:27
        回复
          很遗憾,上世纪50年代后,大陆的传统武术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开始加速异化,形成多种变异的形式,唯作为武术核心的技击能力在这一时期急速退化。而海外,总体上人才匮乏且分散,无法形成合力,造成如今传统武术不能打,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技击练习。很多号称擅技击的传统武术拳师,他们的技击训练实际上是盲人骑瞎马,不仅练习方法固陋,而且凭想当然的多。他们虽然名气不小,但实战技击水平一般,打几个普通人还凑合,真进行强对抗技击,他们则体用分离,乱打一气。
          我之所以在本文中介绍杨文忠先生的初级技击修为28法,就是要说明传统武术的技击训练即不是完全地抛弃走架子练习,也不是仅仅靠站桩、走架子、推手、试劲就能练出来的。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循环往复的练习过程。


          IP属地:北京5楼2017-09-22 10:27
          回复
            内家拳,先给个简单的让现代人练,从内家拳的入门意拳开始。站桩别提40、50分钟,从4、5分钟,1、2分钟开始,想站站,没感觉拉倒。讲了练法,就要讲打法,讲明每步的意义,非慢摸找不到劲,快不起来。练法打法明说了,就让生活中去练,就是那几个意拳试力、走步,练进去了,能用两下,再深造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才愿意多学。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22 12: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