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349,624贴子:16,572,069
  • 8回复贴,共1

相对于父母子女才是弱势群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就是机械思维。认为孩子是个1加1的等式,把想要的给孩子,孩子就能给你一个你想要的答案。然而事实上孩子们更像是一个高等的函数公式跟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技巧、耐心和丰富的知识。
在生活中很多家长用对子女好来换取孩子对自己的理解,和认可。一旦子女表现不好,家长就会说我多么用心良苦,从小到大对你如何费心费力而孩子你却表现的如此糟糕。认为子女辜负了自己,辜负自己对他良苦用心。
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逻辑关系,想让孩子理解自己拥有好的表现就使劲对孩子好。这样的关系成立吗?当然如果这种逻辑放在充满利益的上下级中它是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但如果放到亲情、爱情、友情关系当中它在是不成立的。
以恋爱为例。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事情就是一个男生对一女生非常好,天天像对待亲妈一样宠着爱着,女生却对这个男的往往爱理不理,最后反而找了很不像样对她并不好的男生并且还爱的死去活来。这样的例子不光是出现在电视有,生活中我遇到不少。这样的事情问题出在哪里?很多人想不明白,原因很简单:你给的往往不是她想要的。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对子女好子女就应该听我的,就应该理解我就应该用好的表现来回馈我。如果孩子表现不好,就会把“自己如何对孩子好”当成挡箭牌来把责任推向孩子的一方。同时也用“自己如何对孩子好”和“孩子表现差”形成反差来彰显自己的无奈,来博取大家对自己做父母的认同。
当然这样的说法略显极端可我们仔细回味一下事实往往就是如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9-12 18:13回复
    那孩子和女人到底需要什么?对于直男癌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是致命的。相对于男人来说女人是感性的,孩子往往是不成熟的。他们需要的其实并不一定就是物质的需求,即便是那也是由物质所带来的心里的满足。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9-12 18:13
    回复
      很多时候孩子要的并不是各种各样的玩具名牌服饰,而是周围人对自己的认同和肯定。准确来讲就是对存在感或者优越感的渴求。正因为急切的需要这种心里需求,所以他们往往会表现的格外的幼稚。如果你是家长你仔细想想孩子小的时候做各种各样的事其实就是在自我表现想获取你们的赞赏和肯定,很多人说孩子其实是想要奖赏,但不要忘记奖赏往往就是一种认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9-12 18:13
      回复
        用理解换理解,用感受来换感受。用认可赞同来换积极优益的表现。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9-12 18:20
        回复
          小孩子想要的其实就是一份来自于家长、亲戚、老师、同学们的认可。具体来说就是身边人对他赞扬、鼓励、羡慕、奖赏。但是可悲的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却是非常排斥这种做法理由和原因更是多不胜数。比较极端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等一些更是反其道而行认为孩子夸不得。恨不得认为对孩子拳打脚踢、言语辱骂才最正确的。当然做法越来越少但,到这种认识仍然很普遍尤其是农村地区。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9-12 18:20
          回复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人有这样的认识。其实道理很简单。相对于父母子女是弱势地位不管是对子女好还是动手打子女都是一种顺手能做到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思维懒惰,不愿意深入思考,稍微找看起来合理省事的理由我们就不愿意在深入的思考了。当我们用简单方法解决的事往往就不愿意在用大脑思考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9-12 18:20
            回复
              这么好没人看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9-12 18:43
              收起回复
                子女,很多时候,根本,无法自己做选择,。无奈的百分之九十九。早期怪孩子不够听话,到了该出社会的年纪,又怪孩子,不够,独立自主。自相矛盾!可怜的孩子!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9-12 18: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