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峪
我出生在父亲工作的一个叫白山峪的乡村学校里,对那个山村我没有丝毫的印象,只是听母亲说,我出生的时候下大雪,雪地里有猫叫,村里有个大婶听到后说:“不会是徐老师家把三妮扔了吧?”,因为上面已经有两个姐姐,父亲盼着能有个儿子,我的降生,当时肯定是不受欢迎,母亲后来说,“闺女再多也是娘身上的肉,我可舍不得扔掉。现在我还不是全指望闺女们孝顺啊。”
前 村
我印象里最早的老家是城前公社的前村,前村早已不存在, 76年还是78年,可能是为了开发优质土地种田,让我们村搬迁了,一部分人搬到南岭(现在叫前祝沟),一部分人搬到后村(现在叫后祝沟)。现在想来,前村的确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土肥水美,一个小小的村子有两个大的藕塘,东西各一个,村南村西都是河,河堰上芦苇丰茂,田沟里鱼虾肥美。
对前村的记忆也是很模糊的,记得奶奶家住村西南,我们住村北,我家大门朝东开,往东走不多远有一口井,每次走过井边,尤其是冬天,井台上结满了冰,就要绕得远远的,唯恐不小心掉到井里去,因为大人们常常这样教训小孩子:离井远一点,当心掉进去。就怕真的掉进去。村里井多,常常听大人们说,谁谁谁家的,因为吵架想不开,跳井了,被救上来了,等等,知道跳井不是一件好事,知道掉井里肯定很可怕,所以对井一直都有一种敬畏。
村东的藕塘,水很清,夏天,村里的人喜欢在藕塘边纳凉,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到藕塘边站着。我小时候差一点命丧藕塘,这是令姐姐惊心动魄的一件事情,有一天天热,姐姐抱着我在藕塘边玩,也许是我乱动,也许是我身上出汗了,反正是姐姐没有抱住我,一下子就给掉藕塘里去了,姐姐吓坏了,没命的喊:快来救救我妹妹,我妹妹快淹死了。当然我是被救上来了,谁救的,我至今也不清楚,这个事件我也只是听姐姐说,姐姐一直说“吓死了,吓死了。”于我却像听别人的故事,因为我没有任何的印象,因为那时我才一岁左右。不过,我至今怕水,也许与那次被淹有关。
村南一条堰,堰上是平坦的路,村里人赶城前集都从堰上走,那条堰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欢喜啊,每逢傍晚的时候,孩子们都翘首盼着大人们赶集回来带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回来,所谓好吃的诸如油条馒头一类的,好玩的诸如炮仗、木制小推车、红头绳等。还有,夏夜,那条堰上也是人们捉知了龟的好去处,因为堰上杨树很多。
对前村的记忆还有一个,村里有个同姓人家,挖地基的时候挖到了一个墓穴,墓穴里有一缸金鱼,金鱼竟然是活的,其他的记不清楚了。
后 村
搬家到后村,就像现在的移民一样,不可能一下子被接纳,也不可能一下子适应,尽管两村相距不到二里路,总有外来人的感觉,先是借住在姨姥姥家,然后盖自家的房子,盖房子都是土坯墙,要挑水和泥砌墙,当时十一二岁吧,个子不高,挑起水来前磕后碰的,挽起钩担嘴来挑,几趟下来,肩膀都是红红的压痕。父母心疼,没有办法,因为大家都要盖房子,没有谁帮你,只有自家人一点一点的干。
在后村度过了童年时代,童年里的游戏:捉迷藏、扔沙包、打喇子、打瓦、跳绳、弹玻璃球、翻到挂、捉麻雀也都永远地留在了记忆力。
过年的时候没有烟花,村里有人把木炭装到篓子里,绑到一个长长的杆子上,到了夜里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用力的转,转出的烟花竟是非常非常的漂亮,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人都会出来看,那时过年真的是非常热闹。
上中学以后就住校了,只有周末回家,工作以后回家渐少,后来父母搬到镇上,后村,一年两年的也难得回去一趟了。
写于二00九年一月十六日(寒假于家中)
我出生在父亲工作的一个叫白山峪的乡村学校里,对那个山村我没有丝毫的印象,只是听母亲说,我出生的时候下大雪,雪地里有猫叫,村里有个大婶听到后说:“不会是徐老师家把三妮扔了吧?”,因为上面已经有两个姐姐,父亲盼着能有个儿子,我的降生,当时肯定是不受欢迎,母亲后来说,“闺女再多也是娘身上的肉,我可舍不得扔掉。现在我还不是全指望闺女们孝顺啊。”
前 村
我印象里最早的老家是城前公社的前村,前村早已不存在, 76年还是78年,可能是为了开发优质土地种田,让我们村搬迁了,一部分人搬到南岭(现在叫前祝沟),一部分人搬到后村(现在叫后祝沟)。现在想来,前村的确是一个富饶的地方,土肥水美,一个小小的村子有两个大的藕塘,东西各一个,村南村西都是河,河堰上芦苇丰茂,田沟里鱼虾肥美。
对前村的记忆也是很模糊的,记得奶奶家住村西南,我们住村北,我家大门朝东开,往东走不多远有一口井,每次走过井边,尤其是冬天,井台上结满了冰,就要绕得远远的,唯恐不小心掉到井里去,因为大人们常常这样教训小孩子:离井远一点,当心掉进去。就怕真的掉进去。村里井多,常常听大人们说,谁谁谁家的,因为吵架想不开,跳井了,被救上来了,等等,知道跳井不是一件好事,知道掉井里肯定很可怕,所以对井一直都有一种敬畏。
村东的藕塘,水很清,夏天,村里的人喜欢在藕塘边纳凉,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到藕塘边站着。我小时候差一点命丧藕塘,这是令姐姐惊心动魄的一件事情,有一天天热,姐姐抱着我在藕塘边玩,也许是我乱动,也许是我身上出汗了,反正是姐姐没有抱住我,一下子就给掉藕塘里去了,姐姐吓坏了,没命的喊:快来救救我妹妹,我妹妹快淹死了。当然我是被救上来了,谁救的,我至今也不清楚,这个事件我也只是听姐姐说,姐姐一直说“吓死了,吓死了。”于我却像听别人的故事,因为我没有任何的印象,因为那时我才一岁左右。不过,我至今怕水,也许与那次被淹有关。
村南一条堰,堰上是平坦的路,村里人赶城前集都从堰上走,那条堰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欢喜啊,每逢傍晚的时候,孩子们都翘首盼着大人们赶集回来带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回来,所谓好吃的诸如油条馒头一类的,好玩的诸如炮仗、木制小推车、红头绳等。还有,夏夜,那条堰上也是人们捉知了龟的好去处,因为堰上杨树很多。
对前村的记忆还有一个,村里有个同姓人家,挖地基的时候挖到了一个墓穴,墓穴里有一缸金鱼,金鱼竟然是活的,其他的记不清楚了。
后 村
搬家到后村,就像现在的移民一样,不可能一下子被接纳,也不可能一下子适应,尽管两村相距不到二里路,总有外来人的感觉,先是借住在姨姥姥家,然后盖自家的房子,盖房子都是土坯墙,要挑水和泥砌墙,当时十一二岁吧,个子不高,挑起水来前磕后碰的,挽起钩担嘴来挑,几趟下来,肩膀都是红红的压痕。父母心疼,没有办法,因为大家都要盖房子,没有谁帮你,只有自家人一点一点的干。
在后村度过了童年时代,童年里的游戏:捉迷藏、扔沙包、打喇子、打瓦、跳绳、弹玻璃球、翻到挂、捉麻雀也都永远地留在了记忆力。
过年的时候没有烟花,村里有人把木炭装到篓子里,绑到一个长长的杆子上,到了夜里在一个空旷的地方用力的转,转出的烟花竟是非常非常的漂亮,每到这个时候,村里的人都会出来看,那时过年真的是非常热闹。
上中学以后就住校了,只有周末回家,工作以后回家渐少,后来父母搬到镇上,后村,一年两年的也难得回去一趟了。
写于二00九年一月十六日(寒假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