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面山镇龙谭湖边上,每天大清早人们都会看到这样一幕:一辆红色电动三轮车上坐着一位微胖的中年妇女,行至一家名叫“茂源副食店”门前停了下来,驾车的男子把店门打开后,再回过头来把车上的女人轻轻地抱了下来放在商店柜台边的小板凳上,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工作。这就是夏祖敏和她的丈夫冉启明每天上班的情景。
夏祖敏是地地道道的江津四面山人,冉起明是綦江中峰人。1968年的冬天,四面山格外的寒冷,刚满一岁的夏祖敏因重感冒引起小儿**症,导致终身下肢瘫痪,失去了行走能力。当时她家住在张家山大山上,家里姊妹多,父母负担重,小学毕业后她就失学了。从那时起,拐杖便成了她的腿。
谈婚论嫁
为给家里减轻负担,夏祖敏15岁就开始学做生意,经营副食。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搬动货物,她吃尽了苦头。“小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尽管身带残疾,我也要活出个人样,健康地生活,享受人间的美好。”夏大姐回忆说。
1989年母亲从张家山搬到四面山镇学校工作(民办教师),夏祖敏在学校开了个小店。就这样她白天守着小店,晚上清理着账目,计划着要进的货物。时间如流水,不知不觉,她就干了7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夏祖敏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尽管老天对她不公,让她双腿残疾,但爱情还是来得很及时,而且婚姻还很幸福。
一眼相中
就在随母亲从张家山迁到四面山镇上学校的那一年,母亲见女儿已是22岁的大姑娘,便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是残疾人,有那种(老实、勤快的)合适的,还是应当结婚,生活上好有个依靠”。也就在这时,经镇上一亲戚介绍,夏大姐认识了比她大10岁的冉启明(听力残疾)。“记得他第一回来我家相亲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在此之前我就晓得他是个残疾人,可见面时我还是一眼就相中了他。”她笑着说。给人感觉夏大姐当时似乎是一见钟情,其实她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就爱上了冉启明,而是有着她自己的打米碗(心里有自己的主意):“他勤快,踏实,脾气好,而且很真心,隔三差五又来帮我家背柴。”这就是当时夏大姐择偶的标准。
夫妻恩爱
“我们结婚已有26年了,虽然我们夫妻都是残疾人,但我们一起生活得很和谐,和谐得就像一个人一样,结婚至今,我们从没黑过一回脸,没吵过一次架。他的脾气很好,我也很尊重他,彼此都觉得很幸福,生活充满着阳光。”夏大姐十分欣慰地说。
夏大姐和丈夫冉启明都是残疾人。夏大姐因下肢瘫痪,不能行走;丈夫冉启明则因儿时患耳疾失聪,成为听力残疾人。“平时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互相依靠,患难与共, 谁也离不开谁,他耳听不见我就为他当传话筒,我不能行走他背我、抱我,自然而然地成了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腿”。
两人确定关系后没过多久就结婚成家了。夏祖敏继续在学校开着商店,冉启明在学校食堂当炊事员(临时工),每月工资60元左右。夏祖敏知道丈夫冉启明一人在食堂工作忙不过来,便要丈夫每天背她去食堂帮助他择菜、切菜。
幸福美满
为经营好小家,把生意做大做强,夫妻俩把副食店开到了四面山龙潭湖边的画屏路上,并按照“女主内,男主外”的原则进行了合理分工,即夏祖敏负责店的经营管理,冉启明负责采购。
在最初的时间里生意也不是很好,为多挣钱养家,冉启明在搞好采购进货的同时,还在外边兼职打工。“他很勤劳,也很有家庭责任心,真是我家的一条老黄牛”。夏大姐夸奖丈夫说。
在这夸奖的背后却有着他们一段十分精彩的爱情故事:憨厚老实、不善言谈的丈夫冉启明,为照顾妻子工作生活、饮食起居,他每天早上抱妻子上车、下车去店里上班,深夜下班抱妻子上车、下车回家,中午抱妻子午休,抱妻子上卫生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他家租的房子在二楼,还要背妻子上楼回屋。年复一年地背来抱去,至今已整整背了二十六年,怎么不令夏大姐感动呢。
“2009年,我摔了一跤动弹不得,长达半年多时间里,他抱我上床、下床,背我上街、下街,吃喝拉撒都全要他背,还每天帮我洗澡,你说这怎么不让我感动啊,他真的很好!”
生意红火
在夫妻俩的苦心经营下,这个地处四面山龙潭湖边上面积仅20平方米的夫妻小店,八方来客,生意红火。印制了这家夫妻小店“微笑服务”“诚信服务”“ 文明服务”的名片,受到了一致好评,成为四面山旅游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谈到店里的生意和儿女情况时,夏大姐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顾客的厚爱,生意还很不错。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成为区中心医院的一名康复医生。最近,儿子也结婚成家,媳妇在农商行工作,十分孝顺。”话语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李定超李萍)
夏祖敏是地地道道的江津四面山人,冉起明是綦江中峰人。1968年的冬天,四面山格外的寒冷,刚满一岁的夏祖敏因重感冒引起小儿**症,导致终身下肢瘫痪,失去了行走能力。当时她家住在张家山大山上,家里姊妹多,父母负担重,小学毕业后她就失学了。从那时起,拐杖便成了她的腿。
谈婚论嫁
为给家里减轻负担,夏祖敏15岁就开始学做生意,经营副食。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搬动货物,她吃尽了苦头。“小时候我就下定决心:尽管身带残疾,我也要活出个人样,健康地生活,享受人间的美好。”夏大姐回忆说。
1989年母亲从张家山搬到四面山镇学校工作(民办教师),夏祖敏在学校开了个小店。就这样她白天守着小店,晚上清理着账目,计划着要进的货物。时间如流水,不知不觉,她就干了7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夏祖敏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尽管老天对她不公,让她双腿残疾,但爱情还是来得很及时,而且婚姻还很幸福。
一眼相中
就在随母亲从张家山迁到四面山镇上学校的那一年,母亲见女儿已是22岁的大姑娘,便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你是残疾人,有那种(老实、勤快的)合适的,还是应当结婚,生活上好有个依靠”。也就在这时,经镇上一亲戚介绍,夏大姐认识了比她大10岁的冉启明(听力残疾)。“记得他第一回来我家相亲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在此之前我就晓得他是个残疾人,可见面时我还是一眼就相中了他。”她笑着说。给人感觉夏大姐当时似乎是一见钟情,其实她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就爱上了冉启明,而是有着她自己的打米碗(心里有自己的主意):“他勤快,踏实,脾气好,而且很真心,隔三差五又来帮我家背柴。”这就是当时夏大姐择偶的标准。
夫妻恩爱
“我们结婚已有26年了,虽然我们夫妻都是残疾人,但我们一起生活得很和谐,和谐得就像一个人一样,结婚至今,我们从没黑过一回脸,没吵过一次架。他的脾气很好,我也很尊重他,彼此都觉得很幸福,生活充满着阳光。”夏大姐十分欣慰地说。
夏大姐和丈夫冉启明都是残疾人。夏大姐因下肢瘫痪,不能行走;丈夫冉启明则因儿时患耳疾失聪,成为听力残疾人。“平时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互相依靠,患难与共, 谁也离不开谁,他耳听不见我就为他当传话筒,我不能行走他背我、抱我,自然而然地成了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腿”。
两人确定关系后没过多久就结婚成家了。夏祖敏继续在学校开着商店,冉启明在学校食堂当炊事员(临时工),每月工资60元左右。夏祖敏知道丈夫冉启明一人在食堂工作忙不过来,便要丈夫每天背她去食堂帮助他择菜、切菜。
幸福美满
为经营好小家,把生意做大做强,夫妻俩把副食店开到了四面山龙潭湖边的画屏路上,并按照“女主内,男主外”的原则进行了合理分工,即夏祖敏负责店的经营管理,冉启明负责采购。
在最初的时间里生意也不是很好,为多挣钱养家,冉启明在搞好采购进货的同时,还在外边兼职打工。“他很勤劳,也很有家庭责任心,真是我家的一条老黄牛”。夏大姐夸奖丈夫说。
在这夸奖的背后却有着他们一段十分精彩的爱情故事:憨厚老实、不善言谈的丈夫冉启明,为照顾妻子工作生活、饮食起居,他每天早上抱妻子上车、下车去店里上班,深夜下班抱妻子上车、下车回家,中午抱妻子午休,抱妻子上卫生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他家租的房子在二楼,还要背妻子上楼回屋。年复一年地背来抱去,至今已整整背了二十六年,怎么不令夏大姐感动呢。
“2009年,我摔了一跤动弹不得,长达半年多时间里,他抱我上床、下床,背我上街、下街,吃喝拉撒都全要他背,还每天帮我洗澡,你说这怎么不让我感动啊,他真的很好!”
生意红火
在夫妻俩的苦心经营下,这个地处四面山龙潭湖边上面积仅20平方米的夫妻小店,八方来客,生意红火。印制了这家夫妻小店“微笑服务”“诚信服务”“ 文明服务”的名片,受到了一致好评,成为四面山旅游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谈到店里的生意和儿女情况时,夏大姐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顾客的厚爱,生意还很不错。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成为区中心医院的一名康复医生。最近,儿子也结婚成家,媳妇在农商行工作,十分孝顺。”话语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李定超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