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01 原作者:Armstrong
别里耶夫A-50“支柱”预警机是俄罗斯空天军装备中最重要的一种机型,这点可以从该机繁重的任务量以及军方对该机升级项目的重视程度看出来。在2011年初,俄罗斯空军的空中预警和指挥部队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A-50U预警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到2016年底,俄空天军已经装备了4架A-50U,能执行典型的战备值班任务。
与充斥着20世纪80年代苏联制造的笨重高耗能电子产品的A-50相比,A-50U的作战效能有了跨越式提高。虽然该机不具备世界最先进预警机的强大处理器、轻量化有源相控阵雷达、被动式电子和信号情报系统,但A-50U升级为“支柱”引入了一系列21世纪的计算和显示系统,在与原有大功率雷达结合后,该机仍是俄罗斯空天军在预警机系统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750908ddc88d43ff0a991fa4d1fd2aa/a8c18a22720e0cf33c9979030046f21fbf09aa6b.jpg)
A-50“支柱”的诞生
苏联政府在1973年批准启动雄心勃勃的新一代预警机研制计划,编号A-50。位于俄罗斯南部城市塔甘罗格的别里耶夫设计局成为A-50的设计单位,负责主要集成工作。A-50预警机以伊尔-76MD四发重型运输机为基础进行改装,增加了由莫斯科仪器工程研究院(现在的Vega无线工程公司)研制的“熊峰”预警雷达系统。别里耶夫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厂制造的伊尔-76MD改装出三架A-50原型机用于试飞和发展。
1978年12月19日,第一架A-50原型机在塔甘罗格首飞,该机没有安装雷达系统,被用于验证A-50的气动外形。由于苏联制造的电子设备可靠性和性能都很差,导致复杂的“熊蜂”雷达系统的可靠性低下,并使别里耶夫在A-50的研制和测试遭遇重重困难,日程一拖再拖,在国家联合测试阶段尤为如此。A-50终于在1984年12月获得批转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并在同年开始了作战测试,为此在1985-1988年期间,一架A-50被经常性部署在科拉半岛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北莫尔斯克-1机场。负责苏联国土防空任务的苏联防空军在1985年接收了首架A-50,但“支柱”直到1989年才具备完全作战能力,能与防空军截击机和地面指挥中心进行联合作战。
别里耶夫A-50“支柱”预警机是俄罗斯空天军装备中最重要的一种机型,这点可以从该机繁重的任务量以及军方对该机升级项目的重视程度看出来。在2011年初,俄罗斯空军的空中预警和指挥部队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A-50U预警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到2016年底,俄空天军已经装备了4架A-50U,能执行典型的战备值班任务。
与充斥着20世纪80年代苏联制造的笨重高耗能电子产品的A-50相比,A-50U的作战效能有了跨越式提高。虽然该机不具备世界最先进预警机的强大处理器、轻量化有源相控阵雷达、被动式电子和信号情报系统,但A-50U升级为“支柱”引入了一系列21世纪的计算和显示系统,在与原有大功率雷达结合后,该机仍是俄罗斯空天军在预警机系统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750908ddc88d43ff0a991fa4d1fd2aa/a8c18a22720e0cf33c9979030046f21fbf09aa6b.jpg)
A-50“支柱”的诞生
苏联政府在1973年批准启动雄心勃勃的新一代预警机研制计划,编号A-50。位于俄罗斯南部城市塔甘罗格的别里耶夫设计局成为A-50的设计单位,负责主要集成工作。A-50预警机以伊尔-76MD四发重型运输机为基础进行改装,增加了由莫斯科仪器工程研究院(现在的Vega无线工程公司)研制的“熊峰”预警雷达系统。别里耶夫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飞机厂制造的伊尔-76MD改装出三架A-50原型机用于试飞和发展。
1978年12月19日,第一架A-50原型机在塔甘罗格首飞,该机没有安装雷达系统,被用于验证A-50的气动外形。由于苏联制造的电子设备可靠性和性能都很差,导致复杂的“熊蜂”雷达系统的可靠性低下,并使别里耶夫在A-50的研制和测试遭遇重重困难,日程一拖再拖,在国家联合测试阶段尤为如此。A-50终于在1984年12月获得批转进入全面量产阶段,并在同年开始了作战测试,为此在1985-1988年期间,一架A-50被经常性部署在科拉半岛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北莫尔斯克-1机场。负责苏联国土防空任务的苏联防空军在1985年接收了首架A-50,但“支柱”直到1989年才具备完全作战能力,能与防空军截击机和地面指挥中心进行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