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吧 关注:53,388贴子:172,251

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怠政真相:不是耍脾气,是真病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朱翊钧,年号万历,庙号神宗,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他十岁登基,公元1572年~1620年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他的皇帝生涯其实可以分成前后两段。前半段是从万历元年到万历十五年,这个期间如果不是因为重大原因,万历皇帝是坚持上朝不倦的。在其皇帝生涯的后半段,也就是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历四十八年他病逝,万历皇帝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从消极怠工开始,到后来免了午朝,最后甚至将奏章“留中”,也就是不予批复,彻底罢工了。
万历皇帝这种前后迥异的工作态度,也更增加了他罢工的突兀和出人意料。因为万历皇帝前十五年的表现,完全证明其无论是主观和客观因素都可以作为一个勤政的好皇帝。


1楼2017-07-27 15:17回复
    其实万历皇帝从万历元年到万历十五年的这个时间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即位之初至内阁首辅张居正去世,其中共十年时间;第二部分是张居正去世以后至万历十五年,共五年时间。
    第一部分是万历皇帝人生阶段中一个特别特殊的时期。因为让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去统治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之一的大明帝国,其压力可想而知。所幸,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层出不穷。万历皇帝的父亲,也就是明帝国第十二代皇帝,明穆宗就从明帝国的人才库中,为万历皇帝安排了三位托孤大臣。隆庆皇帝的托孤遗诏中提到,万历皇帝登基以后,要听从当时三位内阁大学士以及司礼监的指导,让帝国的政治机器继续健康地运转下去。


    2楼2017-07-27 15:18
    回复
      这三位托孤大臣分别为高拱、张居正、高仪。这三个人也当时数一数二的能臣,明帝国也是在他们的手上慢慢得恢复了强盛。因此从理论上说,这个时期的万历皇帝,是最可以去偷懒或怠政的。但根据记载来看,那个时间段的万历皇帝却表现得十分勤勉。
      在隆庆皇帝死后不久,即隆庆六年六月,吏部建议汰革冗官,节省经费,提高政府机构运转效率。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当即批示:卿等务要虗心甄别。毋纵匪人。毋枉善类。以称朕简才图治之意。
      之后,万历皇帝也时刻监督着改革动向。万历初年,从朝鲜来中国朝贡的朝鲜官员赵宪,以其在中国的见闻撰写了一本《东还封事》,其中就对明朝的官场环境大加赞赏。


      3楼2017-07-27 15:18
      回复
        在该书的描述中,万历朝初期,明朝政府对官员的整顿进入了一个快车道。在裁革冗员的大背景下,官员的行事效率高而积极,政令能够上行而下达,以至于中央的改革和诏令,平民百姓也能知晓。可以说,万历皇帝所推行的这项政策增加了政治透明,并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另外,《东还封事》还记叙了万历皇帝是如何勤政的。当时的万历皇帝虽然年幼,但并没有“诸事皆主于张居正”。每月逢三六九日的朝议,万历皇帝从不缺席,六部和言官面奏和奏章,万历都会亲自作出相关指示。


        4楼2017-07-27 15:19
        回复
          当然,也有人认为,万历皇帝在万历十年前的勤政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因为托孤大臣特别能臣张居正的“辅佐”。但是根据记载,万历皇帝在张居正去世后的万历十年到万历十五年间,依然是非常勤政的。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时间段中,万历皇帝的勤政是以清算张居正开始的。张居正是一个能臣,他对国家的改革让帝国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他在主政时期,由于采取过于强硬的改革手段,损害了很多士大夫的利益,再加上一些地方确实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所以在张居正死后,对其的清算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5楼2017-07-27 15:20
          回复
            同时,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也代表着其已经掌握住了权柄,其地位已经巩固,以及彻底走出张居正的阴影。不过,除此之外,有一件事情也能说明万历皇帝的勤政之心。张居正去世三年后的万历十三年四月十七日,万历皇帝因为天气干旱不雨,亲自带领文武百官从紫禁城步行至南郊祈雨。


            6楼2017-07-27 15:21
            回复
              根据《召对录》记载,这一天,万历皇帝穿着粗布衣,从武英殿出发,出大明门,步行前往南郊。万历皇帝祈雨活动,居然全程步行完成,皇帝如此,大臣也治好步行随从。而在祈雨活动结束以后的回程中,万历皇帝依然拒绝乘轿回宫,坚持步行。从紫禁城到南郊,往返大约要二十多里。这些路程再加上繁琐的祈雨礼仪,其所消耗的体力对于长在深宫里的万历皇帝来说,不能不说是种考验。因此,万历的这次行为,虽然未见其是真虔诚,但其表现出来的勤政态度,却是很值得注意的。


              7楼2017-07-27 15:22
              回复
                总之,万历皇帝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很强的执政能力。他聪明、勤政、爱民,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君要求。但越是这样,越凸显其之后不上朝的反常。不过从其之前的表现和已经掌握住权柄的事实来看,剔除被人“魂穿”,或者之后的皇帝是个“影武者”等玄幻解释,万历皇帝在万历十五年之后不上朝的行为只能是出自他自己的选择。


                8楼2017-07-27 15:24
                回复
                  事实上,万历十五年,一向勤政的万历皇帝突然消极怠工,也让大臣们困惑不已。面对着时间越来越短的早朝,后来甚至被免掉的午朝,一些大臣纷纷上疏询问原因。他们很快得到了皇帝的答复:皇帝生病了,而且是多病相加。同时万历皇帝也强调,待自己身体痊愈之后,一定会出来和大臣们相见,也一定会继续上朝。但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万历皇帝的话并没有让得到大臣的认可。他们反而认为,是万历皇帝开始懈怠了。


                  9楼2017-07-27 15:25
                  回复
                    之后,万历皇帝多次强调自己没有怠政,只是身体不好需要养病。但是,大臣们却仍然不依不饶,他们依然固执地认为,万历皇帝不上朝就是不理朝政。甚至很多大臣开始阴谋论起来,他们认为万历的不上朝是内阁大臣夺位篡权,是一场宫廷阴谋!之后事情愈演愈烈,到了万历十九年,双方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以至于皇帝和内阁大臣竟然被整个士大夫集团所孤立!


                    10楼2017-07-27 15:26
                    回复
                      当时大臣们为了催促万历皇帝上朝,一方面也开始消极怠工,另外一方面攻击内阁阁臣专断专横,抢夺天子权柄。最后,内阁阁臣不敢入阁办事,纷纷称病回家,明帝国中央最高政府机构直接瘫痪!那么是否真的如大臣们所想的那样,是万历皇帝懈怠了,不想上朝,甚至是一场内阁夺位篡权的政治阴谋?答案是否定的!


                      11楼2017-07-27 15:27
                      回复
                        首先,从万历十五年开始,万历皇帝确实是开始身体不适,甚至之后一直被病痛折磨。只要翻开记载明朝君臣言行以及国家大事的《明实录》,就能发现不少万历皇帝身体不适的记载:圣体偶因动火。服凉药过多。下注于足。搔破贴药。朕前以卯初起御门。一时头目晕眩。柰朕前入年以来。屡屡动火眩晕不时。非朕偷逸自荒。朕因去岁动火。屡服凉药过度。以致下部虚软。虽然尚可支持。自新春以来心肺。二经之火上攻。两目涩瘴不能远视。


                        12楼2017-07-27 15:29
                        回复
                          我们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看出,万历皇帝的主要病征是:头晕目眩、腹泻、肝火旺盛、足疾、视力下降。由此看来,万历皇帝有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一类的慢性疾病。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7-27 15:30
                          回复
                            其次,从万历十五年到万历十九年期间,万历皇帝只是不上朝,而不是不管事。从《明实录》的各种记载也可以看出,当时大臣上的奏章,万历皇帝也基本是按时批阅,国家大事也是牢牢的把握在皇帝手中。因此大臣们所说的内阁夺位篡权阴谋论更是无稽之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7-27 15:31
                            回复
                              我们要知道,只要是智力稍微正常的皇帝,就绝对不会把自己的核心权力下放。历代皇帝核心权力的丧失,就是一个国家灭亡的起点。更不要说经历过张居正这样强势首辅的万历皇帝了,他对核心权力的把持,绝对是特别敏感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7-27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