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虎吧 关注:118贴子:522
  • 6回复贴,共1

艾虎:天生的“职业杀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艾虎:天生的“职业杀手”
作者:蒋南桦


1楼2017-07-14 13:09回复
    首先声明,艾虎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任何一种老虎,而是生活在高原上的一种小型猛兽,没有一点老虎的样子。它的整个身体还没有老虎的小腿粗呢!
    不过,它的模样倒像黄鼠狼,且是黄鼠狼的近亲,生活习性也十分相似,只不过是各自生活的区域不同,一个雄居高原、一个流落平川而已。
    在新疆,只要有高原、有草原的地方,就有艾虎的身影。它的存在,对控制当地的林业、牧业和农业的鼠害,调节鼠类乃至旱獭的数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说艾虎是一个草原的益兽、人类的朋友,我们千万不能把它和黄鼠狼相提并论。


    2楼2017-07-14 13:09
    回复
      既然不是虎,为何偏叫“虎”,又姓“艾”呢?
      原来,艾虎曾是我国传统“三大节”之一.端午节的一种驱邪避恶之物,也是一种民间的装饰品,至今仍在部分地区流传。
      端午节,为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有在门头悬挂艾草(又名艾蒿)和菖蒲的传统,所以端午节又叫艾节。据文献记载,先秦时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易于生灾害病。艾叶和菖蒲,均属中草药,有着杀菌除浊的作用。其中,艾草的茎、叶含有一种挥发生芳香油,能散发出一种奇特的芳香,对多种细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驱虫防蚊、净化空气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每当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插艾叶、配香囊,以此驱邪、消毒和避疫。有的民间还用艾叶和菖蒲,配上蒜头、龙船花,扎成人形或虎形,故称艾人、艾虎;有的民间或以艾编制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妇女发际身畔。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中所留下的“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记载,描述的就是这一古老的习俗。
      另外,“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在我国古代,人们也视虎为神兽,认为它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艾虎虽然不是虎,但它却姓“艾”,与艾叶攀上了“亲”,加之它的名字中有一个虎虎生威的“虎”字,从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3楼2017-07-14 13:10
      回复
        天生的“职业杀手”
        艾虎,又称艾鼬和地狗,系哺乳纲,食肉目,鼬科,鼬属。
        艾虎一年四季栖息于海拔3200米左右的开阔山地、草原、森林和灌丛之中,主要和高原上的黄鼠、旱獭等啮齿类动物混杂在一起。它虽然不是虎,但却有虎的秉性,生性凶猛,天生以啮齿类动物为食,依盗为生。就像高原上的一个幽灵,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鼠等乡亲们终日诚惶诚恐,不得安宁。
        艾虎的身材小得可怜,与人们想象的形象差距很大,很是遗憾。它体长仅有30~45厘米,体重也不过才有0.5~1千克,比家兔还要小。它的长像极其“大众化”,全身呈米黄色,并与黑色相杂,尾巴较短,身体细长呈筒状,几乎看不到脖子,是典型的“短脖”一族。
        人是一种有理性的生灵,动物则是一种无有理性的生灵。艾虎蛮不讲理,横行霸道,这是艾虎的天性。它常常侵占黄鼠和旱獭的洞穴,从不为建造一个属于自已的家而着想和操劳,是一个实足的“懒汉”。它出入别人的洞穴,一不担惊,二不受怕,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它仿佛与啮齿类动物结下深仇大恨,不但霸占它们的洞穴,还以它们的肉体为食,发现一个,捕杀一个,从不心慈手软;尤其可恨的是,吃饱喝足之后,它还明目张胆地躺在别人的“床上”呼呼地睡起来了“大头觉”;肚子饿了,就起身伸伸懒腰,再闯入另一户人家。因此,在我看来,艾虎就是高原动物世界里一个名副其实的“职业杀手”,或曰“杀人狂”。


        4楼2017-07-14 13:12
        回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可能是由于拥有一身非凡生存本领的缘故,艾虎生来天不怕、地不怕,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一向独来独往,极少结伴而行。只有在每年的2~3月发情交配期,雌雄艾虎才会成双成对,像个“过日子”、夫妻志同道合的样子。然而,好景不长又各奔东西,过着单打独斗的生活。
          艾虎的繁殖能力很强,一胎能产多仔,少者有3~5只,多者可以达8~10只。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不过,艾虎的“杀手”本领并非天生遗传,而经后天培训的。当幼仔出生六周后,就已被它的母亲训练的心狠手辣起来,手无寸铁的一只幼仔就能置一只成年黄鼠于死地;再稍长大一点,幼仔敢向比自已身体大几倍的旱獭“动手动脚”,丝毫没有惧怕感。简直让人不可思义。
          成年后,无论是在洞内还是在洞外,只要它发现黄鼠,从不放过。饥饿时,它就会把咬死的黄鼠当场吃掉;“酒足饭饱”时,它便以逗鼠为趣、以杀鼠为乐,将其活活咬死,抛尸一旁。
          然而,“收拾”起旱獭来就没有如此得心应手了。
          因为,在它的面前,旱獭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如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没有得逞,它就会羞脑成怒,不得不动用“秘密武器”,借助身上的一个臭腺系统,释放出一股刺鼻的恶臭,使旱獭顿时晕头转向,失去反抗和挣扎的能力。
          艾虎不仅捕杀猎物心狠手辣,而且食用战利品的手段也相当“老道”:先破堂开腹,吃其内脏,次啃头骨,再食身体和四肢,最后只剩下光溜溜的一张皮。简直就像鹫鸟的后代——凶狂而残暴。
          这套“餐饮”技术之所以在艾虎身上得以代代相传,无不得以于它有着一个严格的“家教”。在生育期来临时,雌艾虎往往会霸占黄鼠或旱獭的一个较大洞穴为家,并腾出一间宽敞的“房屋”作为“训练基地”。当子女们刚刚脱离哺乳期,雌艾虎就把捕来的活黄鼠放入“训练场”,供子女们练习捕捉,并堵住洞口,指挥作战,传授一技一能。
          不过,一旦子女们熟悉掌握捕猎本领,能像父辈们那样英勇善战,就会被一个个撵出“家门”,从此独闯世界。


          5楼2017-07-14 13:14
          回复
            秋收季节屠宰忙
            完全说艾虎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家伙”,似乎也不合乎情理。
            秋季是草原动物最为肥壮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艾虎不仅胃口大开,能吃能喝,消化吸收极佳,而且为自己的冬粮而马不停蹄地忙碌着,有着极强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吃饱喝足、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盛大“鼠宴”的同时,它不是养尊处优,尽享天伦,而是趁此季节四开杀界,将捕获的一只只肥美的黄鼠和旱獭搬运到“储备库”摆齐码好,一垛连着一垛。
            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在入库前,它都将其内脏掏得干干净净。掏出心、肝等营养价值较高的杂碎,就当场吃掉,其余的则被抛在一边,似乎没有一点儿可惜。
            艾虎觅食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有着极其固定的范围和相当执着的干劲。它以自己的洞穴为中心,将方圆为150~200米以内的啮齿类动物统统予以消灭,不留一个活口。所以,人们发现,只要是有艾虎安家的地方,其洞穴周边的植物都长势良好。
            如果这一区域再也寻找不到食物,它就搬来石头,在洞口作个明显标记,以便日后取食。然后,它就另辟新的领地,开始了它以鼠为食、依盗为生的新的一轮生活。如果新家周边的啮齿类动物又被它捕杀的不见踪影,它就暂时改换口味,捕些在地面上营巢的鸟类,偷些鸟蛋,甚至还下水捕食鱼、虾和蛙。有时还食用一些浆果、坚果,生活的有滋有味,从不“闹饥荒”。更何况,它还有一个个在大雪来临之前从不启封的冬粮“储备库”呢。
            艾虎主要分布于欧洲大部、亚洲的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克什米尔地区和中国东北、西北等地。
            另外,艾虎的毛皮绒丰、毛厚,质地良好,是名贵的出口袭皮之一,其肉、脑均可入药,主治惊风癫痫或喜笑无常等症,有着镇惊安神之功效。
            如此之兽,真可谓是神兽矣。


            6楼2017-07-14 13:14
            回复


              7楼2017-07-14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