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49b8e66b9de9c82a665f9875c8080d2/68e689773912b31bd692a7768c18367adbb4e15a.jpg)
很多同学问我们,老师,数学题没有思路怎么办,回答很简单,读题看图、知识成链。的确,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拿来一道题就开始从已知往后推,推到死胡同时就返回来再找另一条路,多数情况下另一条路也是悬崖峭壁,然后翻来覆去的想应该怎么做。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同学们审题不仔细。
看一道题,要像看一个人一样,人家刚买了一件新衣服,你见面就夸人家的旧裤子多么多么漂亮,这是肯定不行的。看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出发,看一下已知条件中的那些条件是题眼,是为我们提供思路的关键。事实上,这种能力一是建立在一定的做题量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也是我一贯强调的。基础扎实,能够灵活运用,再加上适当总结,随便拿来一道题,读完题,能用到的方法也就出来了。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如何从题目中分析出来做题的方法。同学们在做题当中经常会遇到比较两条线段长度的问题。这类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喜欢让学生们猜答案。因为这种猜测是建立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的。“请比较线段AB和CD的数量关系”和“请比较线段AB和CD的大小”这两个问题看似一样,但是一般的问“数量关系”得到的往往是等式,即AB=CD或AB=1/2CD等等,问“大小关系”得到的有可能是等式也有可能是不等式,若是等式,多数情况是以1:1相等的情况出现即AB=CD,当然,还要配合具体的题目图形。因此我会告诉学生,问题提问的形式,往往也会不经意间透露出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