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劝慰皇后要大度,但赫舍里氏离开后,孝庄愈想意愈难平,立时宣了康熙来。
玄烨望着皇祖母不着一丝笑意的脸,忐忑问:“不知皇祖母急召孙儿所为何事。”
“喔”,孝庄长吁一口气道“哀家倒不知,如今老太婆想念自己的孙子还不能见么?需得有事才能见皇上了?”
玄烨心内一惊,又一阵愧疚,立马伏首道:“皇祖母有事无事,孙儿自当随叫随到,万死不辞。”
孝庄脸色稍缓,道:“皇上,客套话便省了吧。咱祖孙俩啊,说些掏心窝子话吧。”
玄烨微微俯首道:“是。”
孝庄心疼地看着玄烨,忧心道:“哀家听闻皇上连宿御书房,不知是养心殿不对皇上心意还是后宫众嫔妃碍皇上眼?”
玄烨不欲与其皇祖母争辩,立时换了一张笑脸,一脸撒娇的表情,上前拉住孝庄的手说:“都是孙儿考虑不周,孙儿知错”。
这一招果然管用,对于一个宠溺孙子的祖母来说,孙子一句服软,一个萌态,便立马让老人的心化为一池春水。孝庄只是宠溺地看着玄烨。
但她心里又不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又说道:“皇上啊,也不忙认错。皇上得心里服气才行。”
孝庄轻抚玄烨手背,道:“你掩着,哀家也知你是为了那李易欢。”
玄烨心中一惊,怕孝庄因此迁怒易欢,一时不知怎样应答,只得继续听孝庄说:“我知道你喜欢那李易欢。可她的一生叫一生,后宫众嫔妃的一生就不叫一生么。她们委身皇上,皇上便可以弃之如履么。”
玄烨脸微红,孝庄仍在说道:“哀家知道皇上是明君,对世人仁慈。但后宫女人也是世人。一位君主若不能慰自己妻妾愁绪,便算不得真正的仁慈,更称不上仁政。”
孝庄见康熙岁不言语,但明显听进他的话语,继续道:“后宫佳丽娉娉有致,哀家想不至碍皇上眼。对于皇室来说,有一件事,远比什么伟大的爱情重要,那便是绵延子嗣。但凡一个有责任心的皇家子孙都知晓雨露均沾,开枝散叶。”
玄烨答:“这一使命孙儿一直谨记在心,不敢忘怀,只是孙儿自己尚且年幼,怕承担不起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
孝庄知道他这是拖延之辞,悠然说:“那倒不怕,皇上若是不嫌哀家老不中用,尽管将孩儿交给哀家带,哀家垂暮,倒想享几日重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玄烨一听“老不中用”这词,便知皇祖母是在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对她失敬。他将孝庄的手握紧一些,道:“孙儿乐不准皇祖母妄自菲薄,皇祖母菲薄自己便是对孙儿不满。因为孙儿可是皇祖母亲力抚养,孙儿能有今天,灌注了皇祖母半生心血。”
孝庄想起辅佐两代君王以来经历的苦乐,不觉伤感,将玄烨揽入怀道:“近来,哀家觉得自己老了。之前十年,从辅政大臣争斗到鳌拜专权,老家伙我啊,始终提着一口气,不敢老。如今皇上如此勤政有为,哀家该放手,也该放心了。只是,后宫本该是祥云瑞气之所,若是因皇上偏倚招致怨气重重,老家伙啊便是抵死也要一管的。”
玄烨听孝庄一席话,心中不免感动,眼角湿润,但他也明白皇祖母此番话乃恩威并施,有关怀,也有提醒。
孝庄又叹一口气,道:“哀家斗了大半辈子,跟女人斗,跟男人斗,跟恨的人斗,也跟爱的人斗,甚而跟自己斗。如今,哀家的朋友离去了,敌人也都倒下了。可皇上呢,你的敌人都在路上呢。比起皇上眼前整个君王生涯,亲政更像一个美好的假象,以后的艰难,皇上可要沉下心应对,前朝和后宫都如此,唯有制衡,才能相映成趣。”
玄烨望着皇祖母不着一丝笑意的脸,忐忑问:“不知皇祖母急召孙儿所为何事。”
“喔”,孝庄长吁一口气道“哀家倒不知,如今老太婆想念自己的孙子还不能见么?需得有事才能见皇上了?”
玄烨心内一惊,又一阵愧疚,立马伏首道:“皇祖母有事无事,孙儿自当随叫随到,万死不辞。”
孝庄脸色稍缓,道:“皇上,客套话便省了吧。咱祖孙俩啊,说些掏心窝子话吧。”
玄烨微微俯首道:“是。”
孝庄心疼地看着玄烨,忧心道:“哀家听闻皇上连宿御书房,不知是养心殿不对皇上心意还是后宫众嫔妃碍皇上眼?”
玄烨不欲与其皇祖母争辩,立时换了一张笑脸,一脸撒娇的表情,上前拉住孝庄的手说:“都是孙儿考虑不周,孙儿知错”。
这一招果然管用,对于一个宠溺孙子的祖母来说,孙子一句服软,一个萌态,便立马让老人的心化为一池春水。孝庄只是宠溺地看着玄烨。
但她心里又不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又说道:“皇上啊,也不忙认错。皇上得心里服气才行。”
孝庄轻抚玄烨手背,道:“你掩着,哀家也知你是为了那李易欢。”
玄烨心中一惊,怕孝庄因此迁怒易欢,一时不知怎样应答,只得继续听孝庄说:“我知道你喜欢那李易欢。可她的一生叫一生,后宫众嫔妃的一生就不叫一生么。她们委身皇上,皇上便可以弃之如履么。”
玄烨脸微红,孝庄仍在说道:“哀家知道皇上是明君,对世人仁慈。但后宫女人也是世人。一位君主若不能慰自己妻妾愁绪,便算不得真正的仁慈,更称不上仁政。”
孝庄见康熙岁不言语,但明显听进他的话语,继续道:“后宫佳丽娉娉有致,哀家想不至碍皇上眼。对于皇室来说,有一件事,远比什么伟大的爱情重要,那便是绵延子嗣。但凡一个有责任心的皇家子孙都知晓雨露均沾,开枝散叶。”
玄烨答:“这一使命孙儿一直谨记在心,不敢忘怀,只是孙儿自己尚且年幼,怕承担不起一个父亲应有的责任。”
孝庄知道他这是拖延之辞,悠然说:“那倒不怕,皇上若是不嫌哀家老不中用,尽管将孩儿交给哀家带,哀家垂暮,倒想享几日重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玄烨一听“老不中用”这词,便知皇祖母是在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对她失敬。他将孝庄的手握紧一些,道:“孙儿乐不准皇祖母妄自菲薄,皇祖母菲薄自己便是对孙儿不满。因为孙儿可是皇祖母亲力抚养,孙儿能有今天,灌注了皇祖母半生心血。”
孝庄想起辅佐两代君王以来经历的苦乐,不觉伤感,将玄烨揽入怀道:“近来,哀家觉得自己老了。之前十年,从辅政大臣争斗到鳌拜专权,老家伙我啊,始终提着一口气,不敢老。如今皇上如此勤政有为,哀家该放手,也该放心了。只是,后宫本该是祥云瑞气之所,若是因皇上偏倚招致怨气重重,老家伙啊便是抵死也要一管的。”
玄烨听孝庄一席话,心中不免感动,眼角湿润,但他也明白皇祖母此番话乃恩威并施,有关怀,也有提醒。
孝庄又叹一口气,道:“哀家斗了大半辈子,跟女人斗,跟男人斗,跟恨的人斗,也跟爱的人斗,甚而跟自己斗。如今,哀家的朋友离去了,敌人也都倒下了。可皇上呢,你的敌人都在路上呢。比起皇上眼前整个君王生涯,亲政更像一个美好的假象,以后的艰难,皇上可要沉下心应对,前朝和后宫都如此,唯有制衡,才能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