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教吧 关注:96贴子:2,747
  • 5回复贴,共1

这部无法无天的电影看得我头皮发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撸完一部新出汁源的战斗民族电影,老实说,看得我有些头皮发麻。
从题材类型上看,它既可以被认作青春片,也可以被看成宗教片、政治片;它的情节本身并没有多么惊悚骇人,但背后的一些东西却让人细思极恐;而因俄国历史上曾与我们共享同一套社会制度与价值标准,所以国人看起来或许更容易感同身受——《门徒》。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7-05-11 23:02回复

    这是一部明显带着舞台剧痕迹的寓言式作品。
    影片的主角维尼亚是个中学生,同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狂热的东正教教徒。
    故事开始时,男主因为游泳课的问题与校方产生了矛盾。他拒绝脱衣服下水,更看不惯女生穿比基尼。

    而这无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此,校方把他的母亲找来谈话,并希望维尼亚向体育老师道歉。结果男主非但坚决不愿道歉,还引经据典,用上帝的话为自己的行为做背书——
    主说,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而不是比基尼,所以我宣布抗议这种伤风败俗。

    如此一来,老师们和维尼亚的母亲没辙了。
    因为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信徒遍地,上帝在大家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于是面对祭出宗教大旗的男主咄咄逼人地诘问,校方不得不选择妥协——女孩们被要求改穿更为保守的连体泳衣。

    而经过这件事之后,维尼亚对于宗教的热情更加高涨了。高涨到每天和人聊天都引用圣经中的原文,并且把宗教教义当做自己唯一的行为准则。
    交朋友只交残疾的,因为上帝说——那样你就有福了,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你的;

    指责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选择离婚的母亲,因为上帝说——妻子不可以离开丈夫;

    而对自己的母亲尚且如此,维尼亚在学校里甚至表现的更加肆无忌惮。期间,他与秉承开放教育观念、崇尚科学自由的生理课老师列娜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列娜带来胡萝卜与避孕套,试图教授大家预防性病及意外怀孕,遭到男主脱光衣服抗议,因为《圣经》说——上帝赐福给人类和动物就是让它们繁衍生息,遍满地面。

    列娜试图教导大家正确看待同性恋,他又马上反驳,因为《圣经》说——同性恋是反自然的表现。

    而等列娜提到进化论相关知识的时候,他更是扮成猩猩大闹课堂,因为《圣经》说——人类是上帝花了6天时间造出来的。
    对此,学校领导表示无可奈何,甚至很多时候都站在维尼亚这一边。毕竟他每次引用的确实都是《圣经》中的原文,反而是列娜的教育方式被认为太过激进——你不可以利用这些上课时间,传播你的什么前卫观念。

    所以尽管捣乱的是学生,但最终被要求收敛一点的却是老师。


    IP属地:黑龙江2楼2017-05-11 23:03
    回复

      而另一方面,维尼亚特立独行的做法不仅得到了校领导的默许,还收获了不少同学的崇拜。
      有漂亮妹子觉得他特别大胆特别酷,于是主动投怀送抱——

      那个被维尼亚以上帝名义接纳的残疾男孩,也成了他的忠实门徒(迷弟)——男主说,为了主我什么都能做;男孩说,为了你我什么都能做。

      这么说吧,虽然在我们看来男主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但你会发现——片中他的这种“入魔”表现非但没有给他招来太多的麻烦,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好处。
      他用《圣经》怼学校、怼母亲,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甚至被怼的牧师也反过来因为他的虔诚而夸赞他。


      不过也正因如此,让我对男主特立独行的动机产生了怀疑。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狂热的?他的所做所为真的纯粹是出于坚定的信仰吗?
      其实从影片开篇第一场戏就可以看出,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这场戏中男主因为连续翘了好几节的游泳课正接受妈妈的“盘问”——你怎么回事?

      起初,男主并没有正面回答母亲,此时他的手中也没有《圣经》。
      接着,他又试图让母亲以“控制不住生理勃起”这一原因回复老师搪塞过去。
      而在母亲持续不懈的追问之下,他才有点不耐烦地说出——那就写,因为宗教的原因。

      对于儿子的回答,母亲则是一脸的诧异——你哪来的什么信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男主在游泳课问题爆发之前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更谈不上狂热。把宗教搬出来只是为了为自己并不想做的事儿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
      而或许也还包括列娜猜测的一个原因——想顺便报复一下老师特别是游泳课的老师。

      结果可能连男主自己也没想到,这一招儿特别好使——就简单引用了几句《圣经》中的原话,校方就被他轻而易举地说服了。


      IP属地:黑龙江3楼2017-05-11 23:03
      回复
        回到家中,他又发现这些东西似乎对母亲也同样有效。

        而当看到所有女学生都换上了连体泳衣,他的脸上随即露出狡黠与得意的微笑。

        我相信正是学校与家庭带给男主的双重积极反馈,让他逐渐领阅到了“信仰”的力量。于是《圣经》无可反驳的教义成为他对抗世界最为有效的“武器”;于是“上帝”成为他肆意宣泄自我躁动、叛逆情绪的最为合理的借口。

        通过对《圣经》文本的引用,男主能做任何想做的事,而不必担心任何责罚。毕竟《圣经》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非但无所不包,而且阐释空间很大。
        比如上帝不许女人管辖男人,那么男主的观点就是:你作为女老师怎么管得了我?

        比如上帝说“爱父母多过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这又为男主以上帝为名反抗母亲提供了借口。

        也就是说,藉由对《圣经》的利用甚至说曲解,男主赋予了自我绝对的自由与无上的权力。那么他热爱的或许不是上帝,而是上帝所带来的无法无天的感觉。
        于是你会看到,当列娜为了对抗他也去学习《圣经》并用原文反驳时候,男主恼羞成怒了。
        他先是把老师比作撒旦——

        在发现自己的说辞存在漏洞之后,转而开始更为恶毒的诅咒——

        而实际上,当男主开始肆无忌惮地藐视一切,他便僭越了门徒的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上帝。
        片中有两处细节对此做出了暗示——他在黑板上为头顶画出圣光;

        他背着自己制作的十字架前往学校。


        IP属地:黑龙江4楼2017-05-11 23:18
        回复
          于是随后,自诩为上帝的男主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行使上帝的权力。生理老师列娜反抗他,他便想让自己的“门徒”制造一场意外夺取她的生命。
          而因为对方没有照做,他更是以《圣经》的名义亲手将自己心中的“犹大”杀死——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并且在随后不惜违背《圣经》中“不可陷害人”的诫令,污蔑列娜“性骚扰”——她碰过我,抓住我的腿,我想躲,躲不掉。

          这些情节再次佐证了我在前文提到的观点,即宗教对于男主来说只是一种工具。而工具从来都是为了人的目的服务的,那么当一种工具不再适用换另一种也是意料之中。
          于是我们看到,男主先是用《圣经》成功驳倒所有人,接着又用其骗蒙蔽了所有人的双眼。
          而唯一敢于正面挑战其权威的列娜老师,最终身败名裂。

          是的,《门徒》是一出底色灰暗的悲剧。它讲了一个有关青春的故事,唯我独尊的高傲,对性的懵懂,对父母学校的反叛——这些青春期典型特征在电影中都可以被找到。
          而同时它讲的又不只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
          从狭义的角度看,本片还探讨了信仰是如何成为极具破坏性的,对抗人类社会的武器;

          批判了俄罗斯的官僚主义作风——片中的校领导从始至终都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和稀泥,既不敢挑战宗教的权威,也没有全盘否定列娜老师站在科学角度对上帝的质疑,只是反复地提醒她“聪明一点,尽人情一点”,在讲课之前先和神父讨论讨论。
          而从更宽广的角度看,片中的“宗教”可以被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试图以绝对的权威来禁锢人类思想的“理论”或者“主义”。这样说来,男主的宗教狂热便与政治狂热联系起来,片中宗教至上的社会则与独裁集权产生了巧妙的勾连。


          IP属地:黑龙江5楼2017-05-11 23:18
          回复

            《女儿国的杰基》剧照
            毕竟,站在历史的层面,无论哪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有反叛的倾向,而倾向落到实处,对现实生活产生冲击则多发于革命时期。狂躁的青春与激进的主义交织媾和,往往既能诞生惊人的生命力,也能催生出毁灭性的破坏力。

            《浪潮》剧照
            总之,《门徒》作为一部潜文本非常丰富的寓言式作品,既关照当下又反思过去警醒未来。它告诉我们当面对“权威思想”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它提醒我们追逐尤其需要清醒——至少要弄清楚你是谁的“门徒”,是神?是魔鬼?还是把“我”当成神的自己?


            IP属地:黑龙江6楼2017-05-11 2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