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霄宝鉴》——
时间:治平二年 春
人物:春生司主◇燕荣 长青清明◆宋秉真
地点:长青谷
剧情:见戏
——《清霄宝鉴》——
春生司主◇燕荣
朝阳凝晕,长虹跨山,风飒飒,拂留露,润物无声。竹林雅居之内,二人对坐。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拜入长青几十载,行了几十载的医,这长长一卷《备急千金要方》已然翻阅了无数遍。翻开纸页,入眼首卷“大医精诚”四字,早已深深烙印铭刻在心上。
“师弟。”合了书页,抬眼望他,“你受命长驻点苍为江掌门调理身体,此番归来,已经停留太久了。”
长青清明◆宋秉真
朝阳初露,映四周一片光亮,微风拂面,一阵清凉。与师姐二人闲坐,伸手翻着医书,静静听着师姐念着。
“朝阳正好,许飞鸟有翱翔之自由。”抬手似遮了遮愈发高照,“师姐,予掌门调理之事也非一朝一日便可见效,调理至今师弟也是晓得,回来之时师弟便留下药方,照着药方姑且不在乎这几日了。”
春生司主◇燕荣
“学医实难,各人天赋亦有不同,一朝行医,方知其中辛苦。”他字句入耳听的真切,倒也未恼。清明原本出身江南大族,因避婚而入谷,身上尚存贵公子浮躁之气,虽怀济世救人之心,却终究娇生惯养难耐孤苦。一些必要的东西,到底该说与他听了。
“如你所言,大凡病症,多非一朝一日能愈,这却不该成为你回来躲懒的理由。”这方抬眼望他,面上照旧是从未有变的沉静,“行医者,当视病患如至亲,无分昼夜寒暑,一心赴救,如此方可为苍生大医。”
拢袖入怀,颜色未改,“江湖太纷乱,人心最难懂,也最难医,长青谷隐逸此间,求的并非医道独绝,而是人心向善。师弟,你可明白?”
长青清明◆宋秉真
“师弟受教。”双手以作揖势,垂头表虚心,随覆薄薄纸面,微风带起几页,轻声续道,“师弟此番回谷也非全是躲懒,掌门手疾已调理多日,除能保住不废,却无半点好转迹象。”顿了顿,复抬头看人,做长青弟子已多载不知数,师姐是何性情也是心中有数,“师姐莫担心,毕竟点苍所有医书不及长青,师弟也是为了掌门,掌门乃号召点苍众人之首,自然要尽快康复。故而师弟回来再寻医书,另择医法。”
春生司主◇燕荣
“江掌门断臂看似可怖,然实则于性命无尤,倒是内里积病良多。”他后话回的恳切,也自颔首应过,只提一句精勤不倦,话便转归正题。“习武之人脉象多有损伤,其程度亦各有不同,刀剑之类的金器伤体表,内力伤五脏,虽表象看去无甚大碍,内里却早已积下根源,时日一长才最要性命。”
指一曲,扣响面前几案,沉吟半刻。“我早年为江掌门探脉,那时便有血气凝滞之兆,你这几年调理也只做到暂抑其发展,若要根治——”抬眼,一字成句。“难。”
长青清明◆宋秉真
师姐一字一句了然记于心,掌门的伤确实难以根治。同是习武之人,虽武功不及,也知内力所致无一年半载甚至更久也不能好转:“师姐,自师弟为掌门调理起,便是照着书上与掌门情况下药,于助掌门康复之法师弟也尝试不少,却效果不见。不过,师弟倒是还有一法子,背离往常的内治,不过……”沉思许久,神色忧虑,毕竟自己也是不知可行不可行。
“师姐若是愿意,不妨让霜降试试外疗,即…给掌门动刀子。”顿了顿,又道,“此法风险不小,若成功便助于掌门早日康复,若失败,恐怕终身残废。”
春生司主◇燕荣
听他道出外疗之法,亦觉可行,不过略一忖度,却觉此法实施起来颇有难处。霜降的手法自是一等,这我信得过。然一则对方是点苍掌门,难免顾虑良多,再者,此法终究还是过于危险。他既已提了,便也少不得应上一句,当即铺纸研墨,书小牍一封,待墨迹稍干,抬手递过,“你拿着它去见大师兄,向他说明缘由,请他允霜降下山一趟。”收拾纸笔,眼未抬,“长青点苍相距甚远,路上尚需时日,江掌门身体拖不得,最迟明日午时,你们就该动身了。”
话落起身,相送于竹林雅居之外,再添几句嘱咐,“切记,需顾及伤患自身意愿,若掌门执意不愿你们动刀子,断不可强求。”这才覆眉示意已无事,摆手准他离去。
长青清明◆宋秉真
“是,师弟明白。”从师姐手中接过纸信。竹林雅居之外,二人与此别离,“此番离去,也不知何时才能回谷,师姐可要好心照顾自个儿。”顿了顿,微风扬起衣角,“师弟尽可能不负师姐与掌门所望。那师弟先行告退。”向人一鞠躬,转身便离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