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股,先看一组数据,自创业板诞生以来,所有创业板上市公司从IPO之日起到2015年止,实现的利润总额是1823亿,而这些公司从二级市场的融资总额是5029亿,是利润的2.76倍。意味着二级投资者为了追逐他们1元钱的收益,先被上市公司先圈走了2.76元本金。相同口径的中小板数据是7497亿利润,融资额是13543亿元,倍数是1.81倍。 放大到自1991年A股成立以来到2015年底,所有上市公司利润总额是165631亿,融资额为80519亿,看起来比利润要少,但考虑到利润前50名的企业,比如茅台、银行股等利润额远大于融资额的,那么剩下的3000多家A股公司的利润总额是53047亿,而融资总额是64080亿,为利润的1.21倍,依旧是融资超过利润,更别提分红了,整个A股在2015年给流通股东的税后分红金额为2008亿元,而整个2015年的融资额是1.5万亿。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尤其是中小市值的公司,他们慢慢就会发现,从消费者那里赚钱,无论从规模还是难易程度来说,都远不如从投资者身上赚钱来得快来得爽。比如有一家公司,当年十来个亿买了个壳,这几年保持每2年融资一次的节奏,三次累积融资了近100亿,而借壳以来这4年的累计利润不到15亿,融资额是年平均利润的20多倍,在这种大环境下,公司凭什么要兢兢业业造好产品服务消费者? 慢慢地,很多上市公司开始学坏了,乱搞了,变着法子从投资者身上揩油,只要融资一次,很可能就比认真经营十几二十年的利润还多,这种情况下,大家就都变成了融资高手。与之对比的是,整个公募行业的主动型股票基金规模大概在1.2万亿左右,管理费180亿元,扣掉市场费用可能不到100亿了,近千个基金经理,近万个研究员的饭碗就这么大,还不如别人写个PPT。 从这个角度来说,拿到IPO通行证成为上市公司那一刻,就像是一个男人拿到了一夫多妻的许可一样,再也不必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也能实现人生理想,而且是更大的理想。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A股就是一个对上市公司实行一夫多妻制的特区,拟上市企业削减脑袋进来,就是为了获得高溢价以更方便揩投资者的油,从苦哈哈的实业经营中解脱出来。 持续维持这样的特区制度,结果就是上市公司都被惯坏了,荒废了主业。而最近持续上涨的那些白马股,其实就是在一夫多妻制下仍然坚持一夫一妻的那些好男人,多么稀缺啊,因此越来越得到投资者们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