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从古至今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值得一提的是,中式家具的形成其实也在古代育子礼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力。
桌宴之礼:尊卑有别 长幼有序
在古代,正式场合的座次是十分讲究的,等级尊卑极为严格,古人尚左,所以以左为尊。另外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庭堂之上,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而皇帝的座位是坐北面南的,室内如果东西长而南北窄,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南面北,次是坐北面南,再是坐东面西。最卑则坐西面东。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在不停地改变,所以座位的排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而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的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筷吃饭,大家都不能动筷吃饭。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坐具之礼:为人之理 为文之理
古代的礼仪规范、规矩很多,各种场合应该摆放何种器物都有具体的规定,不能随便乱用。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祭祀、会见等,对家具等器物的要求相对更高。各种家具的形制都有规定,以椅子为例,有的椅子带有脚踏,有的不带,这从古代绘画上也可以看到。一般来说地位较高的人所坐的椅子有脚踏,地位低的就没有;正式场合的椅子有脚踏,非正式场合如燕居休闲时候的椅子就没有。
坐具之礼,其实也正是为人之理,为文之理。从宋代开始,儒家讲究“静坐”,明代读书、静坐更是大行其道,而所需的坐具就是书房里的椅、凳、床、榻等家具,功能较为综合。古代尚儒学,而儒家倡导正襟危坐,是指整理好衣冠服饰,更指调整身形,使身体端正放松。所以,坐礼,也是古代家训非常重要的训条,尤其是书香门弟之家,对子孙尤为严格。
婚床之礼:男女之义 婚姻之礼
在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传统婚礼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中国传统婚姻通常要经过提亲、订婚、迎娶、出嫁、闹洞房等“程序”,而闹洞房可谓是整个过程的高潮。
新婚之夜,无论新郎朋友如何戏闹,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否则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闹至午夜散去,新郎随后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关好房门后,一对新人共吃“床头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
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是古代男人最风光最得意的时刻。婚床之礼反映出古人对婚姻的重视,蕴含着对天地人融合的观念。结婚成家,也是长辈衡量子孙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供祭之礼:缅祖敬祖 教孝教敬
人生前五礼都是“还礼”,祭礼是“报礼”。天地生我,父母生我,则还礼。祖国护我,则还礼。先师迎候,则还礼。夫爱,还礼。妻敬,还礼。亲恩,还礼。古代的祭礼程序大体上是接近的,这里重点说一下家祭礼。在古代,父母去世行三年行亲祭之礼,以后年节忌日行家祭,家里要立祖宗牌位。以后各地办起公共寝陵,则由礼仪师行公祭。
古人非常重视孝道,提倡孝敬的教育,所以古人家训的根本就是教孝、教敬。而孝敬的落实往往在祭祀中得以体现,所以古人的生活里面,祭祀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祭祀的意义除了表达对先祖的缅怀和尊重之外,还表达了子孙对自我心中神性的追寻,是对人性崇高的一种心灵祭奠。
桌宴之礼:尊卑有别 长幼有序
在古代,正式场合的座次是十分讲究的,等级尊卑极为严格,古人尚左,所以以左为尊。另外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庭堂之上,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而皇帝的座位是坐北面南的,室内如果东西长而南北窄,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南面北,次是坐北面南,再是坐东面西。最卑则坐西面东。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在不停地改变,所以座位的排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而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的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筷吃饭,大家都不能动筷吃饭。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
坐具之礼:为人之理 为文之理
古代的礼仪规范、规矩很多,各种场合应该摆放何种器物都有具体的规定,不能随便乱用。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如祭祀、会见等,对家具等器物的要求相对更高。各种家具的形制都有规定,以椅子为例,有的椅子带有脚踏,有的不带,这从古代绘画上也可以看到。一般来说地位较高的人所坐的椅子有脚踏,地位低的就没有;正式场合的椅子有脚踏,非正式场合如燕居休闲时候的椅子就没有。
坐具之礼,其实也正是为人之理,为文之理。从宋代开始,儒家讲究“静坐”,明代读书、静坐更是大行其道,而所需的坐具就是书房里的椅、凳、床、榻等家具,功能较为综合。古代尚儒学,而儒家倡导正襟危坐,是指整理好衣冠服饰,更指调整身形,使身体端正放松。所以,坐礼,也是古代家训非常重要的训条,尤其是书香门弟之家,对子孙尤为严格。
婚床之礼:男女之义 婚姻之礼
在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传统婚礼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中国传统婚姻通常要经过提亲、订婚、迎娶、出嫁、闹洞房等“程序”,而闹洞房可谓是整个过程的高潮。
新婚之夜,无论新郎朋友如何戏闹,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否则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闹至午夜散去,新郎随后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关好房门后,一对新人共吃“床头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
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都是古代男人最风光最得意的时刻。婚床之礼反映出古人对婚姻的重视,蕴含着对天地人融合的观念。结婚成家,也是长辈衡量子孙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供祭之礼:缅祖敬祖 教孝教敬
人生前五礼都是“还礼”,祭礼是“报礼”。天地生我,父母生我,则还礼。祖国护我,则还礼。先师迎候,则还礼。夫爱,还礼。妻敬,还礼。亲恩,还礼。古代的祭礼程序大体上是接近的,这里重点说一下家祭礼。在古代,父母去世行三年行亲祭之礼,以后年节忌日行家祭,家里要立祖宗牌位。以后各地办起公共寝陵,则由礼仪师行公祭。
古人非常重视孝道,提倡孝敬的教育,所以古人家训的根本就是教孝、教敬。而孝敬的落实往往在祭祀中得以体现,所以古人的生活里面,祭祀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祭祀的意义除了表达对先祖的缅怀和尊重之外,还表达了子孙对自我心中神性的追寻,是对人性崇高的一种心灵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