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吧 关注:712,540贴子:15,128,646
  • 1回复贴,共1

民族源流辨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4-08 18:40回复
    小结:
    生物基因学的兴起,对研究人类族群变迁,提供了佐证。但不是族群划分的依据。基因主血统考察,族群的血统又是动态的,不断的历经融合和分化,无论是a基因分化出b基因,还是b基因分化出c基因,都改变不了人类在血统上是同源的。
    那么在血统上既然同源,为什么还分化出那么多的族群?是因为地域的迁徙,形成了各自不同得文化。
    即,民族的属性是文化。这在民族学界是共识。
    历史学家向来对基因学干涉民族学,颇有微词。基因学只考察人类族群基因变迁,不应外延。
    近来网上盛传什么百越基因02之类的,这完全是不科学的,不符合逻辑的,一种结论。百越基因是什么?挖出一两具尸体,证明不了什么,人口学家说只存在69年的这个百越概念,所谓的秦代百越认,有人口30万上下。
    如果要确定百越基因,除非找到最少20万具百越尸体,为其全部检测基因,其结果才是真正的百越基因。
    如果靠现在某自称百越后裔的民族的基因检测结果,来推论2000年前的百越基因,也是不成立的。民族是动态的,她不是静止的,现在的民族,和两千年前的,早已不同了,早已沧海桑田了。推论就是推论,它不是结果。
    我国历史文献中的古民族,夏商之前无民族,只有各种氏。大家都是"我",属于同一文化族群,我们叫做炎黄华夏联盟,就是三皇五帝的时代。自夏开始,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私有制产生,产生了"我的""你的"之分。国家政权的形成,导致人群之间斗争更为激烈化,人群因地域环境更加分化,生产力的原因,政权疆域有限,夏商疆域只锁定在陕晋豫一代,国家体制内的自称华,体制外的就是不服夏商周政权的,是体制外的华。我们(夏商周)称他们为四夷。这就是两周华夷五方论形成的态势。只是政治下的划分。所谓入夏则夏,入夷则夷,就是一种体制,进入体制内的就是华,游离于体制外的就是夷。如杞国,初封河南地界,是华,后来杞国迁到山东,就变成了夷,后来又变回了华。
    无论政治怎样划分,都改变不了他们都是同一文化族群。
    例如郯子觐见鲁公,鲁公向其询问古礼,孔子听说后也跑去询问,并发出:天子失了礼,学在野,学在夷的感叹。鲁公向郯子询问古礼,证明华夷属于同一文化族群,否则是不会这样问他的。就像美国人失去了传统,他们不会向中国人请教,他们只会向西欧人请教。
    鲁公问礼,说明华夷在之前是一起的,都源自那个古礼,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大华夏联盟时代,都源自古华夏。
    这在考古学上已经被证明,我国现在发掘到的人类史前遗址,从北部的红山,中部的仰韶,四川的三星堆,东部的龙山,长江流域的良渚,等遗址,均有大量的玉器礼器,都表现出强烈的崇玉现象,这和华夏汉族人极度崇拜玉,是有强烈的传承关系的。
    我国传统史学,是华夏一源一体论,民国时期,经过疑史学古派的歪曲,形成了现代的多源一体论。但随着考古学的繁荣,逐渐又打破了多源论的怪圈,为什么说怪?多源论把文献里的"我"(华夏)弄没了,是四夷组成了"我"(华夏)。却无法科学的解释文献里这个"我"(华夏)四处征战,今天伐夷,明天征羌,后天略蛮。历史文献里的"我"(华夏)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一贯的,一直白眼看四夷,四夷是泛称,是不存在的,四夷的参照物是华夏,就是以"我"为参照产生的四夷概念,把"我"搞没了,把这个参照物搞没了,四夷的概念还会成立吗?
    现代考古学的繁荣,逐渐打破了多源论,又回到了传统史学的华夏一源一体论种,只是述说有所改变,如红山文化研究所所长雷广臻教授称为"一体多枝",一体是华夏,分出中原华夏,吴越,楚蜀,匈奴,等多个支系。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4-08 18: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