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讲武堂吧 关注:932贴子:15,411

【太极】拳论解析 ——作者:哈尔滨形意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4-02 23:20回复
    白话的意思,就是说太极从无极而生化出来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机制,在本论中可以说是,动和静转化的机制。
    进一步说是阴阳的母体。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4-02 23:21
    回复
      从今天哲学的严格的逻辑的角度,这句话就错了。太极就是太极不是谁生的。无极是不存在。他更不是阴这个女儿,阳那个儿子的母亲。
      实际上这句话要说的就是哲学的范畴对立统一律。
      中国的太极图传到了西方启发了黑格尔先生,黑格尔先生创造了对立统一律,马克思有把辩证的方法论和唯物史观结合为唯物辩证哲学体系。
      唯物辩证哲学体系是新中国的国学。
      出口转内销而已。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4-02 23:22
      回复
        原谱: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就武术运动的个体来说,动之则分,分什么?静之则合,合什么?
        从拳论面世至今没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解释。
        本人的解释原创,应该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抽象的解释就,动之则阴阳分大小,静之则合,合于阴阳平衡。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4-02 23:23
        回复
          以小臂的运动为例来说明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小臂的运动机制是由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这个太极决定的,可视两个肌肉群为阴阳。当阴阳两部对立统一的肌肉群收缩力平衡的状态,小臂是静的状态。当阴阳肌肉群出现收缩力量对比变化的时候,小臂是东的状态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4-02 23:24
          回复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是现象。
            其实质是阴阳对比力量出现变化才会形成肢体的动,阴阳力量达到平衡才会静。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4-02 23:25
            回复
              普: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中庸的思想,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手段,才能解决问题恰到好处。
              随曲就伸,不和对方力拼抢夺空间。
              我经常给我的学生们举例子,撅手指,对方撅我的手指,我随对方试图弯曲手指的方向伸展手臂则危局可解。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4-02 23:29
              回复
                普: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本论需要两个概念,走和粘。
                本论因此定义了这两个概念。
                人刚我柔的状态就是走。我顺人背的状态就是粘。
                这里的走背清朝那位末代学士陈某给拐了,成了走化。粘成了粘黏连随。
                这是庸俗化的说法。
                汉语每一个词放在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意思。
                这里的,人和我都是人称代词。人可以是我这个人,我也可以是对方那个人。
                千万不要理解,拳论告诉我们要以柔克刚。那是一部分练太极拳的人的狭隘理解。
                你有不是王宗岳的孙子,他论的攻防双方的规律,怎么会只教你战胜对手?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4-02 23:31
                回复
                  某正规北京某体育学院教授说,人刚我柔谓之走。
                  就是打我,我用比对方力量柔的力量来走化。我问你就这么在大学讲课,他说是的。
                  我问他,对方比你柔怎么办?你能保证你比任何人都柔吗?
                  叫兽立马哑口无言。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4-02 23:32
                  回复
                    其实前面拳论已经划定了界限,无过不及。仅仅是刚,仅仅是柔都远远不够理想。不要不够,不要多了过了。
                    后面会进一步解释如何无过不及。就是在技击格斗中如何控制力的量的问题。
                    舍己从人就是对无过不及的量化。
                    后面我会定义什么是舍己从人,或者说如何做到舍己从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4-02 23:33
                    回复
                      拳自相通,多看多想多揣摩。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4-03 00:1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4-03 00:30
                        回复
                          哈尔滨形意拳:拳论是瑰宝,但是近百年来,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业。
                          百年误解,百年蒙尘。
                          被练太极拳的庸俗化了的拳论是百年冤案。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拳论作者对于刚柔和顺背没有偏好。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这句话无须注释。
                          什么以快打慢,以慢打快,后发先至都不是拳论所提倡的。
                          急缓是时间概念,过不及是空间概念。
                          时空是一个概念,对方动作急而我们应对的缓了,那就会形成不及,对方动作缓慢,我们应对急了,就会形成过的结果。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4-03 00:30
                          回复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之一贯。
                            什么理为之一贯?
                            就是无过不及,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贫道李玄婴:就是现代搏击里强调的时间差,作者用他那个时代的习惯用语说出来而已。
                            哈尔滨形意拳:正是这样,历史局限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4-03 00:35
                            回复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之一贯。
                              什么理为之一贯?
                              就是无过不及,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而非用力之九,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句是学习的过程不做注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4-03 0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