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f03cc5243ed2e73fce98624b700a16d/0d55b6c37d1ed21b178d0d33a46eddc453da3fe5.jpg)
禅修,就是一个自我修炼、自我觉醒、自我反思,打开自己内在心结的一个方法。我们经常说禅修禅修,实际上就是参禅悟道。参什么?参人、参事、参你每天所碰到的问题。就拿我来说吧, 以前不会照相,当我看到别人能把周围的景物拍的那么美时,也就很羡慕地跟着去学。刚开始学时,发现照片一照出来非常漂亮,再细琢磨发现,漂亮背后是什么样的一个点在左右着景物的丑美呢?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其最美的一面,照的效果不好,只不过是没有捕捉到那关键的一点而已,世间万物都是如此。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图,就是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面。比如说,当我站在大家面前时,大家看到的是我前面,后背却从未离开过我。对人世间一些事物的解读,实际上也是如此。掌握了此理,处理问题的方法就会变得善巧圆满,比如对于性格外向之人,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其外向的能力,运用得好,这个人就成一块金子;运用的不好,甚至让他去做内向的事情,他就会变成一个垃圾。
世间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如此。身边的人如此,所做的事情亦如此,永远都有正、反两面之分。能发现正面,整个通道就很顺畅;看到的都是反面,整个通道就是乌七八糟。这就告诉我们,对人、对事物、对人生方向的选择,完全取决于以什么样的一个心念来解读。就像今天诵读《金刚经》时,我们有没有念到这么一个词?叫做“善护念”。何谓“善护念”?就是以正确的、向上的、阳光的、喜乐的心,去解读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当以这种心去解读时,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很美,每一件事都做的很好。为什么?因为,一条积极向上的通道已在你面前打开,尽管你心理很清楚,每个人有阳光一面,肯定也有阴暗的另一面。如果能利用他阳光的一面,其阴暗的一面就慢慢被淡漠了。
唐太宗的治国精神中,有一个案例:隋朝时有一个大臣,善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行贿受贿,是个十足的奸臣,有人说隋朝的灭亡,有很大原因由他而致,到唐朝时,他却变成了忠臣、谏臣、刚正不阿之臣。后来有人就问唐太宗,一个以前如此肮脏和卑劣之人,为什么突然之间变成圣人了呢?太宗回答说,氛围造成的。唐太宗正是能看到别人积极的一面,忽略其消极的一面,所以每个人在他面前展现的都是正向能量,其负能量自然也会转变成正能量了。
以这样的心态看待任何事物,我们会发现:身边如果有阴暗的现象发生,那也是自己内心的善念还没有升起,没有善念的感召,负能量的东西才源源不断地在你面前显现。
所以,佛教里面讲了“业”这个概念,业力是什么?就是在你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行为状态,也就是所谓的今天的“果”,这种果是遇到前因和条件方成的。就好像这一堆柴火,用火一点便能烧起来,如果这是一堆石头,火怎么点也烧不起来。为什么一个人会惹你生气?自己的内在跟他有相应的因,碰到相同的缘,就能产生共振,如果没有那种相应的缘,即便有相应的因,也没有办法发生作用。这就告诉我们:人生的不如意,事业的不成功,诸多问题的遇见,自己才是最主要的根源。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心念,有空就打打坐,静下来,好好反省自己。什么样心念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来到身边与你一起共事,就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你必须明了——你自己才是所有事情的中心。如果不想有一个坏的结果产生,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所以,佛教里面讲心念是一切的根源,只要善于护住自己的念头,才是人生修行的最主要方向。当然,要把这个念头修下来,真的是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