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419贴子:604,418
  • 0回复贴,共1
咸宁王专题知识讲座【关注古代养生文化之《春季养阳》】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其意思为:所谓的阳气就像宇宙间的太阳一样,万物赖以生存,如果失去了阳光的普照,自然界的生物便因无光而夭折。人体阳气的道理也是相同的,阳气便是人体这个小宇宙的光芒所在,在阳气的护卫下人体的各脏器功能才得以正常运行,人才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中说:“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表明阴气主藏蓄是阳气能量的来源,而阳气主运行,卫于外而守护着阴精。既指出了阴阳气之间的关系,也强调了二者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今天着重介绍阳气相关知识。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古代养生提倡“长命百岁靠养阳”。
中代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这里所谓的“气”就指人体的阳气,也称“正气”、“元气”,即“真元之气”。 我们知道人体阳气足免疫力就强,就能战胜疾病;如果人体阳气不足或者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而正气耗尽,人就会死亡。那么,我们身体的阳气究竟从何而来?《黄帝内经》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也就是说,阳气是由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
父母的精气是先天之本,阳气的强弱首先是由先天之本所决定的,即跟父母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阳气虽然来自父母的精气,但这些先天带来的元气只能够维持七天的生命。要想活下去,就要吃东西,呼吸自然之清气。因此,人体阳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后天之力,即水谷清气和自然清气的影响。
由此可见,阳先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它的强弱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先天之本和后天之力。父母的先天精气会影响孩子的身体状况,而至于能否长寿,还要看他本人能不能巩固好后天之本,养护好体内的阳气。阳气虽然秉先天之精,合后天之力,但毕竟是有限的,有一个定数。因此,养生就是要珍惜父母赐予我们的生命力,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好正气,好好养护阳气,这才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
古代医学认为阳气发源于肾。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本,肾阳又称“命门之火”,可以起到充养一身阳气的作用,就象太阳光照射地球一样使人的机体温暖。肾的阳气一伤,也会伤及肾阴,继而导致人体机体发生功能紊乱,百病由此而生。所以养好肾阳就能百病全消、延年益寿。
养生要和天时气候同步,养阳也一样。
只有在春夏秋冬四季都把阳气养好了,身体的能量才会充足。四季养阳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春天,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春主青,主木,为肝当令的时候,春性燥,易肝火旺盛,关键在于对心态的调整,因此春季养阳重点在调心志。春季虽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阳气开始向外宣发,但外界气温仍较低,应注意受寒湿邪气。“春捂秋冻”很有道理。
2)夏天,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阳气也一样向外运行,导致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夏天养阳要注意养心。夏季不要贪凉,以免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另外,夏天饮食不要太油腻,应以清淡为主,因为这个时候人体的气血在外面,体内没有能量来消耗这些食物。夏季是挥发体内能量的季节,应多活动,多出汗,使气血通畅,为秋冬收藏腾出地方。
3)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在起居方面要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早卧早起,收敛精神而不外散,以缓和秋季肃杀的伐性,使神气安定。多吃些秋梨等白色食品,中医讲究“白色入肺”,金气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促使气血由表往体内回归,为收藏做好准备。
4)冬季气温达到最低,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所以冬天要注意防寒。在起居方面,人应该像冬眠的动物那样,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多吃些味道厚有滋补功效的食物。
总之,顺应自然,依四季变化而调整起居规律,养好人体的阳气,健康就不会受到威胁,顺应四时慎起居,养好阳气就添寿。谢谢大家.!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3-30 13: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