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近视眼吧 关注:59贴子:547
  • 9回复贴,共1

小孩250度,能恢复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26 01:14回复
    孩子今年几岁,方便的留个电话或者QQ吧。


    4楼2017-03-28 10:33
    回复
      可以的,但如果用眼不当,度数加深也很快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28 15:35
      回复
        这个也要看你们可不可以坚持使用,用一两天就不用了,我想没有什么产品可以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4-07 15:59
        回复
          家长朋友,孩子近视了首先要找到原因。把引起孩子近视的原因能解除就解除,不能完全解除就降到最低。
          1、看近处的时候太多
          在城市里,人们的视线大部分时间都在5米以内,你根本无法跟孩子解释什么是地平线,因为根本就看不见!正是因为城市里视野不开阔,缺少可以提供给孩子极目远眺的环境,不需要用远视,所以,他的远视功能就会越来越弱。
          2、户外活动时间太少
          现在的生活空间太狭小,孩子大多数时候都在室内活动,近距离用眼的时候很多,而孩子的眼睛适应性是很强的,它会自己调节去适应这个近距离。而且,在屋里的时候多了,看电视、玩电脑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如果再不注意距离、姿势,很容易让眼睛过度疲劳。在户外,物体再怎么近,也要比屋里远。有研究证明,常在户外运动的孩子比不常出门的孩子更少患近视。
          3、以室内游戏为主
          以前我们玩的什么?打陀螺,扔沙包,捉迷藏,滚铁环……总之,大多数都是户外的集体活动。户外活动时,眼睛会自动调节去看不同距离的东西,远近交替地用眼,使眼睛的睫状肌得到调节,不会感到疲劳。而现在家长出于安全、方便等原因,多数情况下是让孩子在家里玩。即使约了小朋友一起玩,不是去他家就是在你家,还是以室内游戏为主。这样,孩子都在近距离用眼,眼睛的负担很重。
          4、灯光强弱不当
          “灯光够不够亮?我担心灯光太暗了会影响孩子的视力。”我们一般都这么想。实际上,眼科专家认为,现在孩子看书、写字的灯光不是太暗,而是太亮了!过强的光线会使孩子的眼睛很容易感到疲劳。孩子需要的是柔和的光,而且要保证光线来自于孩子的左前方。所以,晚上孩子看书、写字时,可选择能调节明暗度的灯,将亮度调到柔和为准。
          5、图书纸张、印刷太“讲究”
          越来越精美的印刷、越来越讲究的纸张,使童书越来越具观赏性了。不过,这些精美的图书也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眼睛呢。铜版纸反光太强,晚上感觉尤其明显,直晃眼睛。这种晃眼的光医学上叫眩光,它使得你要看的东西更不清楚,眼睛更容易疲劳。孩子出生后,视力发育还没有成熟,要一直发育到5岁才接近成人水平。所以幼小的孩子不能看太细小、不清晰的东西。字大一些,画面简单一些,对比明显一些,对孩子来说才是适合的,这样孩子的眼睛不容易疲劳。如果经常看细小的东西,或者颜色对比不清晰,睫状肌、晶状体工作量就会加大。晶状体是受睫状肌支配的,睫状肌有张有弛,它的功能才能保持正常。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松弛不下来,它就会痉挛,形成假性近视。
          6.饮食问题:偏食和挑食都会导致孩子体内营养缺失,特别是眼球发育所需要的 营养素。
          7.要想控制必须要把原因切除,再佩戴棱透复合镜。这种眼镜是专利产品,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上能查到,对于近视增加的孩子来说效果真不错。护眼世家就有这种眼镜,家长可以去了解一下。


          7楼2017-07-26 15:26
          回复
            孩子多大,如果能配合好完全可以恢复,如果信任留下微信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14 06:07
            回复
              可以恢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8-11 16:14
              回复
                日本电离子细胞修复 纯绿色治疗手法,可以免费体验一次,疗程根治无效退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11-02 16:25
                回复
                  近视是不可治愈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度数增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1-10 0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