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吧 关注:91,348贴子:206,833
  • 0回复贴,共1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充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即指皮肤的屏障防卫机能。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指卫气运行于脉管外的分肉间隙,也似已感应到T细胞免疫体系等的产生部位,“肓膜”疑指胸腺等中枢免疫器官。
运行于脉外的气。卫有保卫、卫护之义。与营气相对而言,卫气属阳。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悍,运行迅速而滑利。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慓悍滑疾的部分。《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它的活动力很强,流动很迅速,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脉外。卫气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能温养肌肉、皮肤;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膜,五脏六腑得到温养。卫气不但能温养内外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滋养腠理,开阖汗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灵枢·本藏》认为:“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概括了卫气的主要功能。
卫气虽行于脉外,但仍然依傍着脉道而运行。其运行与昼夜变化及寤寐有关。白昼人寤,则行于阳;黑夜人寐,则行于阴。行于阳是行于体表手足三阳经脉,行于阴是行于内在五脏。卫气行于阴,是从足少阴经注于肾,而后至心、肺、肝、脾,复还于肾。卫气的病证主要有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卫气不固则皮肤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发病时多有怕风、自汗等症状,治宜益气固卫。营卫不和可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等症状,治宜调和营卫。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①内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孰能穷②之。然其分别阴阳,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岐伯曰:博哉!圣帝之论。臣请尽意悉言之。足太阳之本,在限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阴③之间,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输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颃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标在背腧与舌本也。
手太阳之本,在外踝之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二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眦也。手阳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别阳,标在颜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腧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下三寸也。
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者,绝而止之,虚者,引而起之。
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④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痛可移者,易已也;积不痛,难已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16 13: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