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文学吧 关注:1,769贴子:105,618
  • 11回复贴,共1

【书法绘画】(02-28)墨牍三千差可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终于发现了草书的秘密,立此为庆!!!


IP属地:山西1楼2017-02-28 14:22回复
    没见有下文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3-01 07:51
    收起回复
      书之难,难在用笔,难在结字,难在笔墨,难在章法。
      孙虔礼书谱云,真贵转,隶尚绮,篆贵婉,草贵畅。夫真,无使转聊以纪文,夫草,非点画无以成字。而究其理,草兼四体之美,穷变化之至。
      墨牍三千,不只是说历来笔札论述之众,更确切地说,是对我目前还不算十分辽阔的文化视野的一种理性概括,可以理解为多年来不懈临池的经验总结,也可以看作弊病丛生的一家之言。
      历来书论众多,但就草书这个问题往往玄之又玄,难辨雌雄。思前想后,为了能将这个问题述说清楚,就不得不从宏观的角度,尽可能用近乎浅显的语言予以全面的概括,大致包括笔法衍变、字法原则、章法构成和墨法分析四大块。至于微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渗化,则因人而异,不在论述范围之内了。
      至于笔法,重点甄别古法与今法的基本特点和灵活运用;至于字法,重点分析和谐与对比的不同处理方式;至于章法,重点研究变化与协调的一般法则;至于墨法,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构成形式。各个部分会引用到一些图文素材,上自殷商,下讫当代。
      好吧,先说这么多。


      IP属地:山西3楼2017-03-01 09:38
      回复
        第一章 笔法
        古人讲,夫书,千古不易者,唯用笔耳。这一论断貌似经典,其实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抛开一切主观因素不谈,仅就客观而言,用笔受到诸如工具、环境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笔法的历史衍变来看,任何一次笔法的转变往往伴随着重大的社会变革,这一点与文字的流变几乎保持同步。从用笔的运动学而言,用笔无怪乎三种基本方式:摆动、提按、绞转。
        这一章,就重点来说明这个问题。


        IP属地:山西4楼2017-03-01 11:52
        回复
          第一节 摆动
          摆动,顾名思义,就是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做钟摆运动。如图所示:
          这种中段较重,两端较轻的形态往往是由笔的摆动运动造成的。记得邱振中教授在述说这个问题时讲了一个例子,假如换作提按笔法,即便是对笔有了相对较强控制能力的成人,如果没有严格训练的话,要完成这个形态也很不容易。而换作摆动笔法,即便是个孩子,只要确定了支点和半径,在人的手腕的特定结构作用下,完成这个形态也不费太大力气。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动不仅仅存在于汉字书写,还广泛存在于其他文字,例如英文、俄文,乃至阿拉伯数字等等。可见,摆动,在人类进化的童稚时代,就已经进入了书写的范畴。
          随着认知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关注摆动的不同细节,如角度、方向、速度、材质等。
          一、摆动的角度
          摆动是有一定的角度的。从笔杆与笔画的趋向关系来看,有三种笔势,顺势、逆势和侧势。这三种笔势贯穿于整个书法发展史,历来备受关注:顺势成中锋,逆势成逆锋,侧势成侧锋。

          先说顺势。
          如图所示。在顺势摆动时,笔杆倾斜方向和笔画运行方向一致,毛笔笔锋基本保持在笔画中线位置,因此,又叫“中锋用笔”。中锋用笔有利于使墨能够均匀流畅渗化笔端,线条圆润厚实,如大汶口文化时期陶器刻痕、殷虚卜辞。所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指的就是此类。



          IP属地:山西6楼2017-03-01 13:33
          回复
            再说逆势。
            与顺势相反,当毛笔笔锋倾斜方向与笔画运行方向相反时,则成逆势,也叫逆锋用笔。由于笔锋顶纸,阻塞了墨的流动,所以逆锋所呈线条质感艰涩。所谓“老气横秋”“枯木当溪”说的就是这种。

            逆锋常见于线条的起收位置,如果和提按、切锋等动作结合起来,便会出现方、圆、尖等各种形态。这一方面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最后再来说侧势。
            当毛笔笔锋倾斜方向与笔画运行方向不同,但尚不成相反角度时,便成侧势,也叫侧锋用笔。在侧锋用笔过程中,笔尖落在线条一侧,在墨的自然渗化作用下,靠近笔尖的一侧墨色较厚,而靠近笔腹的一侧墨色较薄,呈现绮丽
            的墨色效果。



            IP属地:山西7楼2017-03-02 08:31
            回复
              哇,码了这么多了,夫子辛苦了,俺没练过书法,看不太懂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3-02 22:59
              收起回复
                小结:摆动笔法,是毛笔书法最初的用笔法则,也奠定了中锋、逆锋和侧锋三大不可动摇的基本规范,对后来书体的演变乃至风格的流变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现有文稿资料来看,摆动笔法,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陶器刻痕,但这只是上古社会人的基本意识反映,距离书法上存在有一定的距离。最早比较系统完备的书迹遗存,则首推殷墟刻辞。根据大量刀笔凿刻的痕迹以及少量丹书墨迹来看,这一时期的摆动笔法已然具备了角度、方向、速度基本因素,与当前所谓摆动法则基本一致。

                而最能集中体现摆动笔法特点的莫过于秦代刻石,如峄山刻石、琅琊刻石等等。

                在草书领域,明确吸收摆动笔法而彰显线条魅力的无过于唐代怀素的大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

                当代的林散之、启功等,也吸收了摆动笔法中的某些因素。


                IP属地:山西9楼2017-03-03 15: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