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个大话题,有说100万,有说300万,有说1000万,看着华丽丽的数字想想一生收入多少就笑了,一月一万够到100万还需要不吃不喝十年,这种说法的太矫情,主要是合理运用手里的钱,一个生活还可以的老人每年出去旅游两次,老人多少岁身体硬朗要请保姆,等等以这些标准真的是最低一百万,据我所知中国大部分老人平均一年花费几千元不过万。
养老没存百万免谈”,听到这种论调,我笑了,因为很多地处穷乡僻壤,很多老人今年都70多岁了,至今守着几亩薄田过平淡的日子;89岁老人,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至今自己种粮种菜、生火做饭,自食其力。他们一辈子生活得恬静安然,虽然贫穷,几无存蓄,但除非病老到卧床不起,他们一生堪称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再说城镇普通退休职工。经过连续十年的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一般也就两三千元,但他们现在不照样生活安逸,洒脱自如吗?
如果“养老没存百万免谈”的论调成立且成为社会共识,那亿万百姓岂不羞愧难当,认为现有生活糟糕透顶?对那些年轻人而言,为了存足百万养老金,每天岂不惴惴不安,一直生活在焦躁不安中?如此“苦难”生活,何时会是尽头?显然,该论调放大了社会悲情。
不容否认,当前我国养老制度屡遭社会诟病,比如养老金替代率偏低,退休后收入骤减;企业年金覆盖率低,仅是少数人的福利;社保资金存有“窟窿”风险,财政和央企红利补血乏力;现有“多轨制”养老政策,让社会“二次分配”不公等。
一是,养老并非仅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也是个人的事。即便在西方富庶国家,养老金来源也是多样化的。以美国为例,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其中40%是国家出,40%靠企业年金等,20%靠个人商业保险。二是,我国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让政府对公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实现“全兜底”,这种想法恐怕过于“乌托邦”。三是,追求理想的养老方式没错,中国保险意识匮乏,一听商业保险就感觉无用不需要买,身体健康,但要健康无忧的养老必须从三十岁开始,递增式养老险,大病和小病医疗,这三个保险基本是为以后的养老必备的。
至于年轻这一代,通货膨胀也是都知道的要做的不是说养老多难也不是说没有多少钱养老,而是知道了养老难之后要怎么做,存银行肯定不行,保险越早买适合自己的商业险越好,投资一些有前景的项目趁着年轻多赚点。
其实养老就三种
养儿防老”是主要的养老途径。不过养儿防老并不是那么靠谱。养儿防老是一种典型的私力救济,它主要靠道德伦理维系,如果子女是个富豪,养老就不用太大的问题,除了最后高昂的医疗费其它的很好解决,如果子女的健康不好、收入不稳定或低,属于那种有房贷,又有孩子需要养那样的会怎样,是子女工资给父母还是父母把养老钱给子女,如果父母高昂的医疗费怎么办,逼着卖肾,这是最下等的方式。
以房养老,在中国人向来对房子都很看重,因此大部分人到年老的时候起码都会有一套房子,如果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可以将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来套现,在余存生命期间,每个月可以领到一笔长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老人去世之后,如果继承人不要求赎回房产,保险公司对房产有优先处置权。
投资各种机构,国家养老不能依靠,那就该更多地依靠自己。养老基金的实质也就是一种长期投资。但是世界上也存在其他的投资方式。人们完全可以拿出个人收入的一部分自行投资,反而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当然,一般人可能未必擅长投资,这时候就需要一些信托投资公司帮助理财,养老保险可以并行运作,由市场效果判断优劣。当然,“养儿防老”和“买房养老”都可以认为是个人投资的一种,不过只是因为过度集中了风险,而不那么适合用于养老而已。
养老没存百万免谈”,听到这种论调,我笑了,因为很多地处穷乡僻壤,很多老人今年都70多岁了,至今守着几亩薄田过平淡的日子;89岁老人,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至今自己种粮种菜、生火做饭,自食其力。他们一辈子生活得恬静安然,虽然贫穷,几无存蓄,但除非病老到卧床不起,他们一生堪称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再说城镇普通退休职工。经过连续十年的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一般也就两三千元,但他们现在不照样生活安逸,洒脱自如吗?
如果“养老没存百万免谈”的论调成立且成为社会共识,那亿万百姓岂不羞愧难当,认为现有生活糟糕透顶?对那些年轻人而言,为了存足百万养老金,每天岂不惴惴不安,一直生活在焦躁不安中?如此“苦难”生活,何时会是尽头?显然,该论调放大了社会悲情。
不容否认,当前我国养老制度屡遭社会诟病,比如养老金替代率偏低,退休后收入骤减;企业年金覆盖率低,仅是少数人的福利;社保资金存有“窟窿”风险,财政和央企红利补血乏力;现有“多轨制”养老政策,让社会“二次分配”不公等。
一是,养老并非仅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也是个人的事。即便在西方富庶国家,养老金来源也是多样化的。以美国为例,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分为4∶4∶2结构,其中40%是国家出,40%靠企业年金等,20%靠个人商业保险。二是,我国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让政府对公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实现“全兜底”,这种想法恐怕过于“乌托邦”。三是,追求理想的养老方式没错,中国保险意识匮乏,一听商业保险就感觉无用不需要买,身体健康,但要健康无忧的养老必须从三十岁开始,递增式养老险,大病和小病医疗,这三个保险基本是为以后的养老必备的。
至于年轻这一代,通货膨胀也是都知道的要做的不是说养老多难也不是说没有多少钱养老,而是知道了养老难之后要怎么做,存银行肯定不行,保险越早买适合自己的商业险越好,投资一些有前景的项目趁着年轻多赚点。
其实养老就三种
养儿防老”是主要的养老途径。不过养儿防老并不是那么靠谱。养儿防老是一种典型的私力救济,它主要靠道德伦理维系,如果子女是个富豪,养老就不用太大的问题,除了最后高昂的医疗费其它的很好解决,如果子女的健康不好、收入不稳定或低,属于那种有房贷,又有孩子需要养那样的会怎样,是子女工资给父母还是父母把养老钱给子女,如果父母高昂的医疗费怎么办,逼着卖肾,这是最下等的方式。
以房养老,在中国人向来对房子都很看重,因此大部分人到年老的时候起码都会有一套房子,如果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可以将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来套现,在余存生命期间,每个月可以领到一笔长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老人去世之后,如果继承人不要求赎回房产,保险公司对房产有优先处置权。
投资各种机构,国家养老不能依靠,那就该更多地依靠自己。养老基金的实质也就是一种长期投资。但是世界上也存在其他的投资方式。人们完全可以拿出个人收入的一部分自行投资,反而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当然,一般人可能未必擅长投资,这时候就需要一些信托投资公司帮助理财,养老保险可以并行运作,由市场效果判断优劣。当然,“养儿防老”和“买房养老”都可以认为是个人投资的一种,不过只是因为过度集中了风险,而不那么适合用于养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