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吧 关注:205贴子:397
  • 11回复贴,共1

【抛砖引玉】文明的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7-02-20 10:08回复
    一、 融会贯通各种主流宗教、哲学所选择的切入点
    如果想融会贯通各种主流宗教、哲学,选择的切入点哪一个更好呢?
    相信这个问题确实是个有难度的问题,
    为了此问题是做过各种尝试的,
    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哲学的“矛盾对立统一”理论与《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相结合的方法做了这番尝试
    这两者是怎么有机的结合起来的?
    简要言之:把矛、盾与阴、阳互换,
    这样就出现“阴阳的对立统一”;
    两者放在一起对照比较有一个发现:
    “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理解成“一阴一阳之和谓道”,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发现
    接下来是这样探索的,
    下面是应用互为相反数之和为0这一常识进行尝试推理的。
    把“一阴一阳之和谓道”可以写成这样的表达方式:
    (一阴)+(一阳)=道
    或者写成这样更明了?
    (负一)+(正一)=道
    (负一)+(正一)的结果是什么?
    应该是“0”,0表示无、无所有;
    而(一阴)+(一阳)=道,
    那么:
    "无"、"无所有"代表的就是"道"的这一特殊存在状态......
    而据我翻阅经典确实发现”无,道之另名也“这样的观点;
    无所有的状态就是指的道的存在状态,这很让人奇怪,
    也很让人无语,因为这种状态确实存在
    这种状态太陌生了,让人摸不着边,难以理解,难以认知,无从下手,茫然,不明所以......
    这是一个未知的存在
    (怎么往下说呢?
    我一时有些彷徨,无奈.......)
    一个问题:“阴阳的对立统一”的统是否可以做“加”、“和”理解呢?
    在查看字典时看到“统”:总括,总起来——统一,统共;
    有合在一起的意思.....
    另一个问题:矛盾为什么要用阴阳换了概念?这样有何益?
    首先一点:矛盾太过于形象化,具体化,
    不利于思维的抽象化,
    过多的局限于形,
    不利于形而上的认知拓展,
    所以选择用阴阳取代矛盾予以探究。
    还有:一阴一阳的和合之相即是道,即是无,
    道相即是无相,
    合一之相非是有形的物相,
    所以经典才有这样的说法“道本无相,莫可名状”?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没法用有形象形状的物体与之比拟——说似一物即不中?
    是不是这样?


    2楼2017-02-20 10:09
    回复
      二、补充:正、反物质的和合湮灭现象到底怎样?
      1、存在反物质世界吗?
      这是关于此问题的科学方面的揭示:
      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
      科学家们已经逐步涉足这一领域,也给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启示
      2、科学家发现反物质的过程
      在30年代初,就有人发现了带正电的电子
      (电子(Electron)是一种带有负电的亚原子粒子),
      这是人们认识反物质的第一步
      到了50年代,随着反质子和反中子的发现,
      人们开始明确地意识到,
      任何基本粒子都在自然界中有相应的反粒子存在。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实验室中发现了狄拉克所预言的正电子。
      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雷等人用人工的方法获得了反质子。
      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质子和电子,
      所有的微观粒子都有各自的反粒子。
      3、反物质的表现形式
      这一系列科学成果使人们日渐接近反物质世界。
      从根本上说,反物质就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表现形式。
      反物质就如同正常物质的“镜像”
      4、科学家对反物质的猜想
      按照物理学家假想,
      宇宙诞生之初曾经产生等量的物质与反物质,
      而两者一旦接触便会相互湮灭抵消
      5、获取反物质引起巨大反响
      2016年3月10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重点实验室宣布
      其利用超强超短激光成功产生了反物质——超快正电子源,
      这也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激光成功产生反物质
      这一重要发现再次引起各界对于“反物质”的关注,
      而这一经常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名词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和遥远,
      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反物质领域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6、揭秘反物质的“前世今生”
      我国科学家首次成功获得反物质引起了科学界的巨大反响,
      那么究竟何为反物质?
      反物质的发现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科学界普遍认为,
      宇宙起源于大爆炸,
      之后逐渐演化、发展、膨胀,直至今天的物质世界。
      科学家们认为在大爆炸的初期,物质与反物质几乎是对称存在的。
      反物质的概念由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于1931年因为狄拉克方程负能解问题而首次提出。
      1932年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正电子;
      1955年塞格雷和张伯伦通过伯克利的同步稳相加速器把质子加速后打到铜靶上而发现了反质子;
      1956年考克等人利用反质子轰击质子,
      在湮没过程中观察到了中子和反中子,
      其他的反粒子也在随后的科学实验中被逐渐发现,
      众多的诺贝尔奖工作成果让反物质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
      简言之,物质和反物质是对称的,其所有的性质或是相同或是相反。
      (这样的问题还是让科学家们探索吧)
      7、反物质只要和正物质相遇就会湮灭
      “反物质”这一物理学概念由英国科学家狄拉克于1928年根据推测得出,
      1933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9年,英国青年物理学家迪拉克从理论上证实了电子的反粒子,即正电子的存在。
      这种正电子除了电性和电子相反外,一切性质和电子相同。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实验室中发现了迪拉克所预言的正电子。
      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雷等人用人工的方法获得了反质子。
      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质子和电子,所有的微观粒子都有各自的反粒子。
      每一种粒子都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
      理论认为,反物质只要和正物质相遇就会湮灭
      可以这么说:科学家们对反物质的研究给予我们探究此哲学问题做了很好的贡献。
      (即是“本来无一物”?)


      3楼2017-02-20 10:09
      回复
        三、前言宇宙学家有了这样的揭示:宇宙是可以无中生有的?
        这是链接:
        2014-12-24开卷八分钟 《无中生有的宇宙》
        http://v.ifeng.com/history/wenhuashidian/201412/0181f108-a505-424e-88ff-2caf219c7b5a.shtml
        作者简介:劳伦斯·M·克劳斯(Lawrence M. Krauss),
        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评论家和备受赞誉的科普作家
        选摘一段话如下:
        然后这本书里面就做了很多论战,
        它提出为什么我们宇宙可以是无中生有。
        非常简单一句话,
        讲的是当我们把宇宙里面各种的粒,
        各种的包括负离子,负能量这些东西所有的东西加重整合,
        你会发现它们会彼此抵消。
        彼此抵消什么概念?
        就宇宙我们现有所有的东西加起来彼此抵消掉,这时宇宙就不存在了。
        它是可以不存在的,
        而根据现有的物理学的一些知识理论我们可以推论,
        (这个推论不一定对):
        就宇宙的确也可以是(符合规律的)无中生有产生出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这样的一个宇宙出来。
        (说的即是——本来无一物?)


        4楼2017-02-20 10:09
        回复
          四、道的本质、真相:无形,无相,无状
          立足于对立统一诠释一阴一阳之(和)谓道,
          统和之后得出的“一”是无,是道,
          可以得出道的本质真相:无形,无相,无状
          就此不妨与其他宗教做一番比较:
          犹太教:无形无体无相并且永恒.....
          伊斯兰教:其本体无形象,是独一的,无方所、 无比似、无匹偶、 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超然绝对,自在永恒。 永生自存、能支配一切而又不被一切所支配......
          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唯一,绝对,本质为一,无始无终,无形无像,不可分开(无部分).....
          【】如果单就这一点来看在这个问题的揭示上是一致的,是相同的.....
          但在基督宗教传播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个无法回避问题:有相的道,或者人格形象化的道的问题!
          进一步发现:
          所谓“耶和华”,就是“本在”(“I AM”,或译“本有”)之意,
          【即希伯来文“本在”一词(yehovah)的音译】。
          【耶和华并非具像;】——因为希伯来文的(yehovah)并非具像。
          这个问题:“本在”是指根本存在,基督宗教的根本“存在”并非具像,所以具像的道很值得怀疑,
          既然具像,那就是有相,不是无相,不是本质的道!
          或者说人格形象化的道不是道的本质?
          【】有相的是不是真的“本在”?
          有这样的质疑:
          人格形象化那还是有相?那还是有,不是“无”;
          应该人格形象化的“本在”不是真体?本体?
          不是无
          随着进一步考校直译的经典,确实发现这个问题,
          这一点在吕振中直译本《圣经》可以一窥端倪;
          吕振中译本最宝贵的价值,就在于它忠实地从希腊希伯来原文圣经【直译】。


          5楼2017-02-20 10:10
          回复
            五、无形无相道之体,阴阳化合道之用
            证体才能明用:合二(一阴一阳)为“一”,此“一”是无,是道
            (一)无与“不二”、“独一”、“绝对”
            1、这个“无”怎么又会被称之为“不二”?
            二是指一阴一阳(一正一反),
            这个“无”非阴非阳,非正非反——阴阳(正反)是二,
            所以这个“无”会被称之为“不二”?
            2、这个“无”怎么又会被称之为“独一”?
            “无”这个“一”不同于阴、阳(正、反)的“有一”,
            统一的一是“无”,故称“独一”?
            3、这个“无”怎么又会被称之为“绝对”?
            对是二:正反
            “无”没有正反
            绝对:断绝了相对,简称绝对?
            (二)简单介绍各教典籍关于“无”与“无”的作用的阐述
            1、怎么认识“无”?“无”的作用?
            道虚无形,其寂冥冥,万物之所从生——《黄帝四经》之<道法>章
            (注:万物之所从生——万物于其中生存?生生不息?是万物生存的所在?)
            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
            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俯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
            始而无先,莫见其前;
            终而无尽,莫见其后。
            大道之中,而生天地,
            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
            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测其机,一始一终,度数筹算可以得其理。
            2、怎么认识“无”?“无”的作用?
            空即其色,其色即空
            大道本无色
            无形无象
            然虽无形而能于其中生有形,
            无象而能于其中生实象,
            非色而能于其中生妙色,
            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
            在天地之前,有终极的先在,祂整全而隐微,不依赖他物,独自存在永不改变。
            不生不灭
            常住不迁:不迁——不改变,变动?
            3、怎么认识“无”?“无”的作用?
            无名无相,不变不迁,虚空同体,历劫长存
            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六极而不为下,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不生不死,无往无来,卓然安静矣。
            无相之相乃实相,故历劫不坏
            无体之体乃真体,故全其本真
            至道常住,湛体自然,无生无灭,离有为相。
            (注:离有为相——有为相:生灭之相)
            真相虚通,离一切(有为)相,无染无秽,是名清净。
            大道无相,故内摄于有;——含摄万物
            4、怎么认识“无”?“无”的作用?
            道法自然:道只效法“道”自己
            因为:道先于天地万物,
            所以,它可以为天地所效法,
            但它本身却前无榜样,只能效法“道”自己;
            “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虽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但:【其中甚真,其中有信】
            其的用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如果说有限,那是有了,不是无............其用不竭
            致静不动,致和不迁。
            道者,虚无之体。
            有质之物必有生灭,而无形之真则可长存。


            6楼2017-02-20 10:10
            回复
              5、怎么认识“无”?“无”的作用?
              (下面是从经中选摘对其的描述,确实难说难量,自己看看能理解多少)
              (1)儒家这么揭示:其为物不贰,其生物不测
              (2)释门这么描述之:
              其:【毕竟空】
              其:无际空
              其:【不可得空】
              其:【不生】
              其:【不灭】
              其:【无所有】
              其:其:无系无染与虚空等
              其:本来自在者,名为【无所得】
              其:所得皆坏灭, 其无生灭
              有人称为唯一本体;
              其:大方广圆觉
              其:体相无所有
              其:无相为相
              其:离境界相而为境界
              其:无能测量
              其:充满一切
              其:常住无尽
              其:无有比对
              其:不可破坏
              其:无所不在
              其:遍一切时
              其:性常清静
              其:体性坚固
              其:性无劳倦
              其:无有一物
              其:离众垢翳(yi)
              其:性无与等
              其:体性寂静
              其:无有根本
              其:体性无边
              其:无有障碍
              其:普摄诸法
              其:无能映蔽
              其:不可动摇
              其:无有变易
              其:不可穷尽
              其:不可失坏
              其:不可言说
              其:持诸世间
              其:无有分别
              其:体性无生
              其:无所不在
              其:遍成坏劫
              其:尽未来际
              其:遍住三世
              其:遍一切处
              其:遍一切诸众生界
              其:永离世间
              其:体性广大
              其:无有间息
              其:无所取著(zhuo)
              其:体性不动
              其:无能制伏
              其:无有退舍
              其:住一切地
              其:无有断绝
              其:舍离诸漏
              其:过去非始,未来非末,现在非异
              其:于三世中无所分别
              其:究竟清净,不与一切诸烦恼俱
              其:不可思议处
              其:不可思议相
              【见是不可思议相,是则能知无相法】
              其:无生亦无灭,性净恒寂然
              其:是境界难见,可知不可说
              其:本体实相是绝对的, 永恒的, 不生不灭,不变的, 这就是绝对本体。
              其:离妄恒寂静
              其:无生无灭普周遍
              6、怎么认识“无”?“无”的作用?
              印度教的经典有这样的揭示:
              超出这个展示和不展示的物质,
              还有一个永恒的,不展示的“本然”
              其永不毁灭。
              当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被毁灭时,
              那个永恒的“本然”依旧存在着。
              其超出感官知觉,是无所不在,不可思议的。
              超然,永恒,不朽,长存, 是最高快乐的构成状态(或本体)。
              除了表象外,存在本身是无。
              作为终极的实在是无限的, 而无限的终极实在是超出人类的思想与语言能力的。
              终极存在是唯一的;
              所有的究竟的经典都是在引导人们(或众生)趋向、接近此唯一的“终极存在”
              7、怎么认识“无”?“无”的作用?
              宋程颐云:【"道非阴阳也"】
              “道”者,“无”之称也;
              无名天地之始:“无”(乃)天地之始(之名)?
              道无终始。 (万)物有死生
              (注:大道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万物却有生死的变化,它们已促成的形体是不足凭依的。 )
              道是万物的根、源,在时间上是永恒的,在空间上是无限的。
              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道,又被叫作“撄宁”;
              “撄宁”是:(虽然)万物在生、死、成、毁的纷乱之中,(而它却是)宁静的。
              “道”:完整、不可分割;寂寥;
              一合”理“相:非是”物“相,是无相
              合一之相是理相,非是物形之相
              (一合”理“相———见《金刚经》


              7楼2017-02-20 10:11
              回复
                六、怎样透过现象见本质?
                世界皆虚幻(非恒常存在),真实唯“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本质真相;
                一句话:本质难见(多为现象所惑而不自知)
                (一)见本质的意义所在
                1、这是人生的方向问题:得见本质是觉者,不见本质是迷者——生死之迷
                迷为凡夫,,觉乃入圣者之列
                迷,流浪生死“苦海”.........
                觉,得大自在
                ................
                这是与每个人切身相关的事
                觉迷之间,不啻天壤之别
                世间多见有为之益兼害,难体无为之全益;
                2、探究这个问题的意义————探寻恒常之道
                (1)、见证到其,则见证者已经找到了生命的真归宿:
                与道合真,没[mò]身(指肉身毁灭)不殆,没有损害;
                这样的人活着是个圣者;
                没[mò]身(指肉身毁灭)不殆[dài](指没有损害、危险);
                一句话:解决此问题才能转凡成圣
                每个人都需要寻找灵魂的家园,找到并拥有了,无论何时何地,就再也不会孤单了!
                所谓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归处,岂不痛哉.........
                生命真实的意义是心境的提升;
                不要试图在这个世界中伸手去抓住什么,最终会什么也抓不到:两手空空;
                生命的意义不是对物质世界的追求,而是心灵的蜕变、提升;
                (2)、其作为超然存在的作用是有限还是无限?
                其 是不是一点反应也没有——是“死”的?
                “无”为:无不为——无极大道,化生万物
                无能化生有
                见证此本质的目的、作用:与其合,得其力.......
                目的:也就是欲借助道力.........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
                故为天下贵
                其: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说句大实话:没用谁费这个心思?
                (二)什么样的态度有助于得见本质?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dǎo]也。
                解释数句: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得蒙其点化、开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往前追溯生命的本、源)。
                诚者自成也——因为:
                道自道 [dǎo]也。(道自会作向导,引导)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提示: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指以至诚的态度对待道)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道自道[dǎo]
                诚之为贵——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大道无形,常居杳冥,随机化物,以应精诚。
                (补充:为善近道,这是为善的实际意义)
                (三)怎样可以得见“本质”
                …………………
                另:
                思考: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勿失【本心】
                但:这有个前提——首先要见到【本心】


                8楼2017-02-20 10:11
                回复
                  ▶ 淡若晨风
                  http://music.163.com/#/song?id=304849


                  9楼2017-02-23 19:50
                  回复
                    思考: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勿失【本心】
                    但:这有个前提——首先要见到【本心】
                    为什么这么重视本心?
                    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10楼2017-02-25 07:40
                    回复
                      太初有道


                      11楼2017-02-26 19:32
                      回复
                        自搜:
                        【抛砖引玉】万教归“一”_2012吧_百度贴吧


                        12楼2017-02-28 19: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