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吧 关注:17贴子:480
  • 5回复贴,共1
《顧松園醫鏡》
一人久病滯下,又犯房間事,忽發昏暈,不知人事,手撒目暗,自汗如雨,喉中痰鳴,如拽鋸聲,小便遺失,脈大無倫。
丹溪曰:此陰虛陽暴絕也。
令煎人蔘膏飲之,手動。
又飲之,唇動。
半夜後盡三盞,眼能動。
盡三斤,方能言而索粥矣。
盡五斤而痢止,至十斤而痊癒。」
[ 脫證為陰陽氣血嚴重耗損的綜合表現。
主要症狀為汗出淋灕,四肢厥冷,口開目合,手撒遺尿,脈微欲絕等。
當遵「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之訓,以人蔘甘溫大補元氣,使氣充脱固,諸症得解。]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2-14 17:12回复
    《仁齋直指方》玉壼丸
    「治消渴引飲無度 人參、栝樓根各等份。
    生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麥冬湯送下。」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2-14 17:19
    回复
      《本草綱目》
      「治消渴引飲 人參為末,雞子清調服一錢,日三四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2-14 17:23
      回复
        人蔘是中國傳統的延年益壽葯物,年老體弱者,每日服一二克,每周連服四五日,停二三日,堅持服用較長時間,有保健強身的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人蔘可增強機體對各種應激的抵抗力,能調節機體內各系統間的平衡及物質代謝過程,使機體適應外界環境。
        服用人蔘能增強體力、改善智力和延緩衰老。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2-14 17:51
        回复
          人蔘,《神農本草經》止三十七字,無一字言及溫補回陽,故仲景於汗、吐、下陰傷之證,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陽方中,絕不加此陰柔之品,反緩薑、附之功。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2-14 17:59
          回复
            少量久服人蔘有保健作用。
            自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起,至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止,慈禧太後為保健身體,每日噙化人蔘一錢,連續服用331日。
            現代硏究表明,人蔘可振奮精神,減輕疲勞,提高工作效率,有増強機體免疫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2-14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