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法法师吧 关注:327贴子:17,906

慈法法师:印光大师《往生论注序》讲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往生论注序》原文
  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净土法门,了生死无上妙法也。一代时教,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者,唯净土一法而已。以下凡信愿念佛,即可带业往生。上圣若肯回向,速得圆成觉道。仗佛慈力,与唯仗自力,其难易固日劫相倍。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复宗无量寿经,作愿生偈,示五门修法,令毕竟得生,具显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法。于观察门,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生。昙鸾法师撰注详释,直将弥陀誓愿,天亲衷怀,彻底圆彰,和盘托出。若非深得佛心,具无碍辩,何可臻此。夫净土一法,为一切诸法之所归趣。以故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须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慈恩、清凉、永明等,自行化他,同归净土者,有来由矣。知此则唯执自力,不仗佛力者,可以怵然惊,憬然悟,以期现生即得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与观音势至等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时亲炙阿弥陀佛,以翼证无生忍,圆满菩提而后已也。吾言不足信,请质之普贤菩萨,自可无疑矣。
  民国十一年壬戌五月望日常惭愧僧释印光撰


1楼2017-01-23 11:49回复
      《往生论注序》慈法法师讲义
      诸位大德、诸位善知识:
      受盘锦诸位居士盛情约请,来到盘锦这新兴的城市,这个因缘是因为阿弥陀佛万德圣号的感召,依这胜缘的发起,大家今天方能来到念佛堂来交流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佛教无问自说的一个法门,因为净土一法是诸佛甚深行处,非一切凡圣以情计而能妄自测度。净土一法是一个极难遇、极难闻、极难信之法,又是一个极易成就之法。这个方法最突出特点就是难信易行,它的行持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佛的果地觉为众生因地心。净土法门,近代印光大师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个名字很美妙,称为特别法门。佛灭度七百年后,有龙树菩萨出现于世。龙树菩萨是八宗共祖,他在《大毗婆沙论》上把净土法门与圣道法门区分开来,使我们大家对净土法门、圣道门有一个方便的区分,不发生矛盾。他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依仗佛力、佛愿、佛之成就,迅速出离生死苦海的一种方法,圣道法门是通途的行持方法。通途的行持方法在佛教的教门中是很多的,它是依佛的教诲自力行持,断除贪嗔痴慢疑思惑,断除身见、见见、邪见、戒见见惑,断除二惑方出生死。净土法门非是如此,是仗借佛力,仗借佛之成就,仗借佛之接引,仗借佛的惠利。


    2楼2017-01-23 11:51
    回复
      龙树菩萨举了一个例子:有如乘船代步能迅速达到自己目的地,就易行,这易行就是乘船。他那时代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只有轮船,扬帆顺水可以一日千里。他打的比喻就是佛力易行,佛力这种成就的给予、成就的载负,使我们能迅速达到目的地,达到智慧的彼岸。圣道自力行持就难,所谓难在多有外道乱散,难在无佛之时唯仗自力不仗佛力,难在声闻自力断灭大慈悲,难在众生颠倒因果,这种种难缘使圣道行持有很多暗礁、有很多险滩、有很多不能愈越的障碍,所以在无佛时代,净土法门易行、易成、易得出离。龙树菩萨这样的悲心给我们提供一个方便,我们知道佛教的判别方法很多,把佛法分成净土法门与圣道门这二大类是龙树菩萨提出来的。净土法门,就象印光大师所讲,是纯佛力法门。纯佛力者,就是要放舍九界自力。我们这九界,大家比较熟悉,所谓菩萨、声闻、缘觉法界,人、天、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法界,这九法界一切因缘,皆作放舍超越,这样的法门叫纯佛力法门,就是与九法界因缘一切善恶是非大小皆作超越,唯依佛念佛。


      3楼2017-01-23 11:51
      回复
        过去祖师举这个例子:“念佛之人,一生即压群臣”,何以故,就如太子降生,一生即压群臣,念佛之人是单提如来正印之人,是唯信佛教,唯依佛语之教化,一切不了义教,一切不圆满之教诲,皆要作超越的因缘,所以说净土法门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难信就在于九界众生在此无以圆成,若菩萨圆成者,是名为佛,若一切声闻、缘觉圆成,是名为佛,不名为声闻缘觉六道众生,因为没有圆成因缘,不能测知诸佛甚深行处,唯有随顺方能发起法益,所以称为净土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但现在社会上普遍地讲净土法门、大家学习的这种净土法门,往往与畅佛本怀的因缘有相冲突的地方。净土一法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的教诲,是究竟道的回施。佛教有五种次第,大家对这五种次第有个概括的认识,就可以比较清晰来认识为什么净土一法是一切世间难信易行之法。


        4楼2017-01-23 11:52
        回复
          佛教的五种次第也有五分法身之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是一种说法。另外的一种说法,所谓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证道、究竟道,究竟道为佛的果德成就。净土一法是以佛的果德而发起的给予,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大家都在称念,但不知道是究竟道给予的时间,这万德不名万德。很多人在念佛之时,还要怎么来消除自己的烦恼,怎么来改变自己的习气,还要什么善恶是非大小有对因缘的发起,那这就不叫念万德,因为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还要求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求临终、求开悟,岂不知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万德所在,万德所成,即在于称念之当下,亲闻之发起。如此万德洪名多被一些情计所遮掩,这万德不名万德,洪名者不能全彰诸佛果德真实,被人误解,被一些方法所歪曲。


          5楼2017-01-23 11:53
          回复
            怎么来运用学习五经,就靠这一论来启发。论者,就是对法的论述。我们学的《往生论》就是净土法门的一个根本经典。我们中国祖师有很多教典,但不能称为根本教典,何以故,它是有区域性的、有个人修持因缘的,唯有过去这些菩萨摩訶萨乃至佛所亲口宣化的经典,是真实所依。净土三经都是佛亲口所宣的经典,《往生论》文字是佛灭度七百年后,出现于世的一个大菩萨,叫天亲菩萨,他一生作了很多的论著,在大小乘都有五百部论,后人称他为千部论主。天亲菩萨不只是净土法门遵从他的教导,依他的很多著作建立一些法门,如依《俱舍论》有俱舍宗。《俱舍论》是他著的小乘教的根本著作,翻译过来到中国的大乘论著很多,《往生论》是其一。


            8楼2017-01-23 11:54
            回复
              佛教最主要提示我们,人有三个对生老病死大的无明区域,净土法门要把这个问题彻底地解决掉,若是解决不掉,那么大家在无明中流转,不得出离生死苦海。这生死的压迫是我们六道众生所共有的,生死是我们大家每一个人最亲切因缘,每一个人都应该关心的因缘,是我们大家第一等大事,何以故,人身极为难得,大家得到人身,是无始以来的善根成就。释迦佛在很多地方举过这样的例子,说得人身如爪上土,就是手中拿的一点土,失人身如大地土,失人身的因缘是最多的。我们都知道,五戒是成就人身的根本因素。


              10楼2017-01-23 11:55
              回复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有三大无明遮掩,每个人可以仔细地思虑一下,对比一下,有没有这样三个无明的压迫:我们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是个什么?来,从何而来?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去深思它。作为人若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这人生就少掉三分之一的智慧的共用。来到这个世界上,母亲把我们生下来,为何而来,这一生究竟要干什么,一定要做什么,你的一生究竟是为了做什么?是大家都面临的课题,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都要联系自己、反思自己。若不反思,你真是一个颠倒无明的人、迷茫的人。迷茫的人生就太痛苦了,我们一生是为了什么?我们的一生一结束究竟去向何方?这是人生三个之迷,三个无明区域。看似简单,但是真正把这三个无明因素彻底地破除掉、彻底地认识清楚,心地真是一片光明。


                11楼2017-01-23 11:55
                回复
                  净土法门正是给予我们一个光明之地、光明之心、光明之生。所谓生死,吾人第一大事也,这是提醒我们大家对生死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莫以为生死与我们不相干。大家往往在身体健康的时候、事业顺利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生死的压迫,但人生在逆缘中、在多病时、在老年时,就会对生死有个警悟。很多人对念佛法门有个误解,认为念佛是老年人的事情,我们现在念佛的老年人多一些、偏重一些,多是一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很多的波折,认识到人生比较艰辛、比较苦难,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所以老年人念佛的比较多,但是年轻的人乃至说健康的人、得意的人,莫要忘记,我们也有不健康的时候、也有衰老的因缘、也有不顺利的事情,佛法给我们一个究竟安稳的心、圆明的心、智慧的心、超越一切世间苦难的心,所以说生死大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最贴切的关系。这关系,不管是老年人年轻人,不管是顺利的人逆缘的人,都是一样的同等的。念佛的老年人多,老年人是智慧相。


                  12楼2017-01-23 11:55
                  回复
                    我们人的一生有三个过程:在幼年、童年都是无知相,他们什么也不知道,心地纯净天真的时候;一般青年到中年这一段是逻辑成熟的过程,思维的意识比较坚固,慢慢地完成自己,这是一个逻辑的阶段,也是一个比较条理的阶段;老年人多是以超逻辑、以成见、以自感而发起运作了,一生的经验、一生对社会的认识,有直接的感受,老年人也是智慧的时代,所以老年人念佛的多。往往对老年人有个错觉,认为老年人才念佛,但不知老年人是智慧的型体。我们学习佛法要知道佛教,尤其净土一法它可以使我们对人生有个彻底的认识,吾人第一大事,就是要有一个彻底的认识。


                    13楼2017-01-23 11:56
                    回复
                        一代时教,浩若渊海,一代时教,是释迦佛实施的出世教化,因无量众生、无量烦恼,故佛说无量法益,对治因缘,给予无量的教化,称为浩若渊海。其究竟畅佛普度众生本怀者,究竟,佛法有了义教,有不了义教,有随顺众生说,有畅佛本怀说。净土法门是畅佛普度众生本怀之法,是佛的本怀,非众生之因缘,但是可以回施每一个众生,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说畅佛本怀就是直指一切众生之佛性,致使一切众生超越习性秉性之压迫,出离习性秉性流转,成就无上圆满法益,也就是只见佛性。畅佛本怀,一切众生也有佛性、佛心,也可以说彻畅一切众生根本所在,直至一切众生究竟之处,也就是佛性。我们大家之所以来学佛法,是因为大家都有佛性,因为佛性的感召,大家才喜悦于佛法,若不如是,佛法很难发起。


                      15楼2017-01-23 11:56
                      回复
                        净土法门是诸佛的本怀,给一切众生作依怙,与一切众生作最圆满的导向、与一切众生作最究竟彻底的回施,是诸佛的彻底悲心所在,最圆满果德所成。畅佛本怀,这文字多么响亮。畅佛本怀,就是普度众生。普度众生,方能畅佛本怀。净土法门四个字,真是畅佛本怀。净者,净化一切世间差别,圆成一切世间,一切罪恶、一切过失、一切有对,咸在此绝待光明之中归入一真。这净,是纯净之净,一真之净,清净平等之净,圆满究竟之净。净土之土者,象大地一样,载负一切、净化一切这种共用,是与一切众生作无差别之回施、无差别给予。净土法门使一切众生得以出离生死,迅速归入安养,迅速超越无始以来生死漂泊、生死流浪,迅速使一切众生有所归向、有所安住、有所运用。所谓究竟畅佛本怀,莫过于普度众生。普度众生,莫过于畅佛本怀净土法门。


                        16楼2017-01-23 11:56
                        回复
                          《妙法莲花经》这样告诉我们,佛唯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诸佛如来就为一个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清净道业,就是所谓的普度众生。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净土法门最方便易行的一种行持方法。我们知道念佛方法很多,持名念佛是最方便的一种,有如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与持名念佛的差别还是有的。持名念佛是直以万德洪名发起共用。万德洪名,大家要细细地思维它、观照它,何以为万德,何以为洪名?大家常讲净土,那就是万德洪名。万德者,究竟何以为洪名?很少在这地方过细深究。若不深究万德洪名,畅佛普度众生之本怀,很难发起现前的运用,因为这万德洪名的给予,能使我们迅速地得以出离生死、迅速圆成佛道、迅速地得到转向教化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利。阿弥陀佛在世自在王面前发了个大愿,分出来可以说是四十八愿,也可以说是二十四愿,这愿就是普度众生。


                          17楼2017-01-23 11:57
                          回复
                            阿弥陀佛的愿与十方诸佛的愿根本上是无二无别,但阿弥陀佛的这种方法是有殊胜独妙之处,因为阿弥陀佛的因地,是以二百一十亿佛土殊胜庄严建立发起的,是超世之因地,不是以世间众苦恼为因地。我们都知道,诸佛如来很多之所以成佛道,是因为众生有无量苦、无量难而发起的因缘,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是以二百一十亿佛土发起的因缘为最初因地。阿弥陀佛在因地法藏比丘就发了如是大愿:“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誓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群苦,誓不成等觉。设我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18楼2017-01-23 11:57
                            回复
                              如此大愿就是摄受一切众生得圆满利益的大愿,立名号之大愿,在《大宝集经如来会》本子上,有这样一段话:“设我成佛道,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个愿望,就是给我们三种利益的愿望,所谓闻名俱来我刹,这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一个万德、给我们的一个成就、给我们一个摄受。“闻我名号俱来我刹”,大家每天都称念阿弥陀佛,你是不是闻名俱来我刹?我刹是什么?但得诸乐,无有众苦,皆是圆满,皆是光明,皆是不可思议的一相平等。“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是阿弥陀佛的第二种给予,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是不是得到“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这种法益呢?若没有得到,还不名万德洪名。


                              19楼2017-01-23 1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