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吧 关注:1,149贴子:15,831

闲聊于成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众位吧友们:大家好!正值大型历史剧《于成龙》在央视首播期间,得到不少观众的好评,我这个平时不看电视的人,这次也变成了追剧者,原因是本身就喜欢于成龙这个民族的清官,更是受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影响,还有就是于成龙传对于成龙的描写可谓是斟字酌句撩人心扉。我在这闲聊于成龙也是在吧里聊表一下自己对古人清官的赞许、以及佩服、更多的则是感动,没其他意思,如有不同意见者,吧里空间很大,麻烦您高抬贵足,绕道前行,勿在此处扔砖块,本人多谢您啦!


IP属地:广东1楼2017-01-21 17:59回复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他是朝廷的一品大员,
    管理着中国最富裕的几个省份。
    他让贪官污吏心惊担颤、咬牙切齿,
    他让黎明百姓感恩戴德、焚香供奉。
    他穿的是粗布袍褂,吃的是青菜稀粥。
    死后,连棺材钱也没有。
    他的清廉;他的能干;
    他的凌厉;他的仁慈。
    让人们久久难忘!
    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于成龙!


    IP属地:广东2楼2017-01-21 18:15
    收起回复
      于成龙:生于1617年, 明朝末期 万历末期 没记错的话,这年是万历四十五年。丁巳年。属蛇,是能屈能伸上天如有龙,入海似蛟龙的蛇。他卒于在任期间的1684年,享年68岁。字北溟;号于山;明清时代山西省永宁州人,出生于富裕的乡坤家庭,其故里在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在明崇祯十二年考中副榜贡生,时年于成龙22岁。到了清顺治十八年进入官场初任广西罗城知县,此官位是当年根据前朝贡生免试絷签而定。在广西罗城政绩不菲,后任四川合州知州,据本人推测也就是六品官员吧,知县是七品芝麻官,知州那就是比知县大一级吧,再后来就任湖广黄州府同知,这个官位应该是5品管员吧;再后来任湖广武昌知府,估计是相当于武汉市市长吧。仅凭自己猜测,不作任何依据。还有---湖广黄州知府;湖广下江防道;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司;直隶巡抚;两江总督。


      IP属地:广东3楼2017-01-21 19:08
      收起回复
        现吕梁电力公司的大院,就是在于成龙的坟地上修的,上世纪71年吕梁电业局初建时,哪里古墓成群,石碑石狮栓马柱,随处皆是。


        IP属地:山西5楼2017-01-21 22:10
        收起回复
          楼主有一点说错了,于成龙到死才是二品,坐到两江总督。死后才被康熙追加太子太保从一品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1-21 22:38
          收起回复
            于成龙不仅仅是一个好的地方官,他还是抓强盗和审理案件的高手。康熙8年(公元1669年),于成龙调任湖广黄州府(今湖北黄州市)同知(知府的副手),驻扎在歧亭这个地方。歧亭多"盗",严重影响了地方治安和居民正常生活,多任地方官都没有办法。于成龙上任之后,还没开衙办公呢,就扮作乞丐,混入盗贼巢穴,生活了几十天。回到衙门后,派人把盗贼头子找来。盗贼头子一见他,瞠目结舌,赶忙伏地请罪。于成龙让他负责抓捕其他盗贼,将功赎罪。消息一传出去,其他强盗只好逃得远远的,不敢在歧亭逗留游荡,短短几个月,歧亭的强盗就绝迹了。他处理案件的时候,铁面无私,秉公善断,排解过许多地方上发生的重大疑案悬案,老百姓称他为"于青天"。


            IP属地:广东7楼2017-01-23 00:23
            回复
              于成龙是一个文官,但是在战场上丝毫不逊于武将。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八月,于成龙在黄州(今湖北黄州市)做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地级市的最高长官),当时"三藩"作乱,有奸细乘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起事,一时之间,黄州遍地是打着叛军旗号的叛乱分子。官府当时没有多少士兵,所以大小官吏都主张弃城逃跑,于成龙坚决不同意。他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数量上占优势的叛军展开激战。战斗一开始,官兵的一名千总中枪身亡,乡勇们胆怯了,想逃离战场。于成龙见状,对身旁的一名将领说:"我死之后,你回去报告给巡抚大人。"说完,拔刀纵马向敌军冲去。那将领很受感动,大声说:"战场上,岂有文官战死,而武官独活的道理!"也直扑敌阵。乡勇见长官如此,士气大振,奋不顾身,人人争先,当场擒获叛军首领何士荣,接着乘胜前进,二十几天就平定了黄州府所有叛乱。


              IP属地:广东8楼2017-01-23 00:24
              回复
                于成龙爱喝酒,尤其到了晚上忙碌了一天就会乘这个时间段喝上两盅。晚上饮酒时,不用下酒菜,连筷子也不用。拿出一本唐诗,一边念,一边喝。有时不念诗,自己拿纸笔写诗,边写边喝。有时候,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命运、故乡、亲人、朋友,忍不住悲从中来,就一边哭一边喝,喝到嘴里的,不知道是酒还是泪。这里引一首《粤西九日》,是重阳节写的:
                    冷落荒城又一秋,每逢佳节转添愁。
                    黄茅嶂远今犹古,白发风凄叹复羞。
                    菊瘦懒看空泪落,雁回遥望暮云收。
                    闭门却厌登高去,醉里心魂到故丘。


                IP属地:广东10楼2017-01-23 17:26
                回复
                  有时候,公务并不繁忙,于成龙可以从容地睡午觉,睡足了就起来读史书,读一会儿有感慨了,还会提笔写几首诗。《罗城署中闲咏》云:
                      窗前驯鸽行书案,惊醒主人午梦时。
                      起坐闲看十七史,古今成败有谁知?
                  子厚当年被谪时,柳州城上写新诗。
                      那知千载存亡后,我与先生共客羁。


                  IP属地:广东11楼2017-01-23 17:26
                  回复
                    有时候,睡梦之中,居然足踏祥云,向着遥远的山西永宁飞去,好像立即就能见到亲人了。可惜,梦境也不能尽如人意,飞到湖南洞庭湖时就落了下来,被当地人留住说话。这还不算,梦中一摸身上,官印居然丢了,于是又赶紧回转罗城。且看他的《写梦》:
                        终日思家怅复吁,梦魂飞泊洞庭湖。
                        忽惊信篆归何处?别却耆童觅旧途。


                    IP属地:广东12楼2017-01-23 17:27
                    回复
                      在罗城当知县,每年的俸禄是四十五两白银。这笔收入,只比教书先生略好一点。有人算过这笔账,知县每月大概只有三两多银子的收入,只能保障全家人的粗茶淡饭,吃好的都不行。再多养一匹马,就有点入不敷出。如果再有日常的人事交往和其他开销,那就远远不够了。于成龙孤身在罗城,不必管家里的花销,自己一个人的衣食,又极其简单节省,这笔钱应该是花不完的。有时行点善事,捐助公益,也能拿出一点钱来。
                          但于成龙的“穷大方”,有时候竟会影响到自己的酒瘾。弄到没钱买酒了,就去勉强戒酒,戒了酒又睡不着觉,那就写诗吧:
                          一夜一壶酒,床头已乏钱。
                          强欲禁酤我,通宵竟不眠。
                          于成龙后来回忆,在罗城的生活是“天下有极苦之地,居之久而不为苦者”。罗城虽然贫穷破败,但山高皇帝远,无人管束,可以过得自由自在。自己吃粗食,穿破衣,想醉就醉,想哭就哭,上司看不见,百姓也不嫌。后来治理得法,条件改善,日子过得也好一些,和老百姓相处得如家人朋友一般,做一点好事,老百姓就会感恩戴德,有一点成绩,上级就会赞赏表扬。平时没有复杂的官场交往,过年过节不给上级送礼,上级知道他穷苦,也不会嫌弃。这种日子,倒也有一种特殊的乐趣。


                      IP属地:广东13楼2017-01-23 17:29
                      回复
                        于成龙为官清廉,这在当时的官场是十分另类的,他因此得了许多雅号,透过这些雅号,可以想见他的甘苦与自律。
                        第一个雅号叫“半鸭知县”,得自于罗城。据《于清端公政书》载,有一年,于成龙的大儿子于廷翼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临走时,他想给儿子带点东西路上吃,找来找去,家里只有一只咸鸭子比较贵重,便割下半只让他带走了。这件事传到百姓耳中,于是就有了“半鸭知县”的绰号,还传唱说:“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行割半鸭。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拈?”


                        IP属地:广东14楼2017-01-24 02:46
                        回复
                          在黄州,于成龙的外号叫“于糠粥”。康熙十年,黄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于成龙一边开仓赈灾,一边劝谕富豪人家解囊,他更是身先士卒,把仅有的一匹骡子“鬻之市,得十余两,施一日而尽”。无米下炊,于成龙就吃起了“糠粥”。什么是糠粥呢?就是当地穷苦人家在用白米熬稀饭时,会把舂米剩的糠皮炒熟磨碎,撒在稀饭里充饥。百姓们知道于大人每天以糠粥度日,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于糠粥”,还编歌谣说:“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


                          IP属地:广东15楼2017-01-24 02:47
                          回复
                            于成龙还有一个雅号,叫“于青菜”,得自于两江总督任上。“两江”,即江南、江西两省,范围包括现在的江苏、安徽、上海、江西四省市。来到沃野千里的江南富庶之乡,于成龙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百姓因而亲切地称他作“于青菜”。在他严格的约束下,“仆从无从得茗,则日采槐叶啖之,树为之秃”。


                            IP属地:广东16楼2017-01-24 0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