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传媒吧 关注:222贴子:1,450
  • 3回复贴,共1

林雨:开了3个小时幼儿园,孩子们给我一个启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儿子上二年级,昨天是学期最后一天,下午开家长会,然后聚餐,因为我的店离学校很近,所以有一部分家长把孩子寄存在我这里,一共18个娃,由我招待、看管。
我一个男人,面对18个精力旺盛的熊孩子。
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我生性好静、不爱管理别人,为了防止场面失控,提前做好了如临大敌的思想准备。
我确定了两个核心目标:
1. 确保没有人消失
2. 确保每个孩子人身安全
做到这两样就可以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16 09:00回复
    怎么招待呢?
    在没有权威(他们的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我不能给他们讲课,不能教他们画画、摄影、写文章,不能讲历史故事,也不能教他们互联网营销。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放个电影,给他们做点吃喝。
    先放了《大鱼海棠》、《冰川时代》,然后放了《美人鱼》,都是他们选的。孩子们对电影感兴趣,对吃喝感兴趣,整整3个小时,全程亢奋,全程不间断高噪音。
    我呢,就是一边留意他们的举动,一边给他们供应饮食。
    过程中有这样几种情况,我说说我的处理态度,以及孩子的反应。
    1. 打架。
    其实也不是真的互殴那种打架,只不过是偶尔有小朋友过来告状说谁打了谁。我就对他们说,这个事情我不管,你们自己解决,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然后他们的选择是:不了了之。
    2. 开小差。
    有那么几次,个别孩子试图溜出门去,被我制止了。但是百密一疏,一眼看不见,跑了三个,我不能丢下其他孩子离开店去追,只能站在门口喊,喊了两声,他们头也不回,越走越远。最后我只好运气爆喝一声,他们才被镇住,返回来了。
    3. 抢吃的。
    这个是我想重点说的。
    我上的第一道是果汁,一人一杯,每个杯子我写上了编号,没有争抢。
    第二道是苹果,用牙签扎着吃,可能兴趣度还不算特别高涨,并没有争抢,吃完一碗就催下一碗,很快就把5个大苹果分吃完了。
    第三道是爆米花,这是孩子们的大爱,发生了严重争抢。
    一面是人性,一面是规则。
    在吃爆米花这件事上的人性是什么呢?其实自己想多吃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害怕自己少吃。
    而规则是为了什么呢?有人觉得规则是为了公平和秩序,其实未必。
    以追求公平为目标是一种规则取向,如果我任由他们凭自己的敏捷和力量去抢,这其实也是一种规则,就看规则怎么制定。
    具体到18个孩子分吃爆米花,我追求的当然是秩序和公平,底线是只要不爆发战争就可以了。
    第一锅爆米花出锅,马上有2/3的孩子围了上来。我让他们回到沙发坐好,宣布的规则是:等我放下爆米花以后,从我左手边第一个小朋友开始,抓一把,他抓完了,第二个再抓,第二个抓完了第三个抓。他们表示同意。
    但是,当我真的放下爆米花的那一刻,我只能说,一切发生得太快了。
    第一个孩子伸手,就在他马上要抓到但还没有抓到的时候,就有一个排在第10位左右的孩子抢先伸手抓了一把。在那个孩子伸手这个动作发生的0.5秒后,马上就有第二只、第三只手伸出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几乎所有人的手都同时伸向爆米花。
    我不夸张地说:5秒。
    只用了5秒钟,爆米花被抢光了,精光的。
    凡是伸手的,每个人都吃到了爆米花,多寡不计,场面很乱。还有个别没有伸手的,也就没吃到爆米花。
    事实证明:规则设定失败了。
    在我做第二锅爆米花的时候,我就在反思,重新设定规则。
    我的第一锅规则失败有三个原因:
    1. 规则本身不合理,容易引起违规冲动
    2. 事态发展太快,时间太短,无法监督
    3. 没有奖惩机制
    这期间还有一个孩子过来悄悄地问我爆米花多少钱,我说你问这个干嘛?他说他想买一份自己吃。我拒绝了。
    我宣布的第二锅规则是:想吃爆米花的,每人自己拿一个纸杯,排队领取爆米花,破坏秩序的不给吃。
    于是也就出现了前面照片中的场面,人手一个纸杯,排成一队,没有人插队,说明他们对“排队”这个规则是熟悉的,大概早就经过多次训练。但是我发现有一个孩子拿了两个纸杯。
    爆米花出锅以后,我就一杯一杯地分发,每人装满一杯,刚好够分,秩序井然。于是又做了第三锅,如法炮制。
    任何一件事,都有一个基本的规则,没规则其实也是规则,有的规则是人为制订的,有的规则是自然形成的。
    任何一个规则,其参与者都有三种:
    1. 规则的严格遵守者
    2. 规则的率先破坏者
    3. 跟随者
    所谓跟随者,是什么意思呢?他们既不是严格遵守者,也不是率先破坏者,他们是看别人如何对待规则,如果别人都遵守规则,他们就遵守,如果有人破坏规则,他们就很可能跟着破坏规则。
    规则的严格遵守者,无论别人是否遵守规则,他们自己都会遵守规则。
    规则的率先破坏者,无论别人是否遵守规则,他们都尽可能破坏规则。
    为什么几乎所有孩子都哄抢爆米花?那是因为有人率先破坏规则,而我又来不及制止。当第二个孩子伸手抢爆米花的时候,他已经不是规则的率先破坏者,他只是一个跟随者,他是效仿那个规则的率先破坏者而行动的。紧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跟随者,在那一刻,我的规则已经崩溃,所以,每一个跟随者都放心大胆地跟着破坏规则。5秒钟,游戏结束。
    还有两三个孩子没有参与哄抢爆米花,而且事后他们也没有任何抱怨。这就是规则的严格遵守者,对规则有充分的敬畏。他们并不是不想吃,第二锅、第三锅爆米花,他们都拿着杯子来排队领取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16 09:02
    回复
      可以看出,多数人都是跟随者,率先破坏者和严格遵守者是少数。
      你可以想想看,成人的世界是否也是如此?而你对破坏者、遵守者、跟随者这三种角色,又持何种态度呢?
      从这件事,我得到两个启发。
      第一个启发:如何看待三种角色。
      首先,我认为三种角色都不是教育的结果,他们都受到相似的教育,却表现出不同的取向。
      教育的目标是倾向于希望大家都做规则的严格遵守者。二年级的孩子所受教育程度很浅,所以比例分布更接近自然状态。成年人受教育程度深,所以遵守秩序的比例相对高一点。
      三种角色的分化主要是由于每个个体的天性不同,这种天性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由生理而心理的结果。
      跟随者追求安全,因此不会率先破坏规则,他们会观察别人的行动然后快速做出决策。同时他们又追求利益,至少是积极防止自己的利益受损。这样的人在社会上也是多数,他们不会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不会在有人破坏规则而没有受到及时制止或惩罚的情况下,舍弃自身利益而捍卫规则。
      跟随其实是一种比较中庸的做法,正因为这类人是多数,才让这个社会能够呈现总体稳定的状态。
      规则的严格遵守者,一方面天性使其更喜欢秩序、厌恶无秩序,另一方面他们心目中更重视规则的作用。
      规则的率先破坏者,他们对于利益最大化或防止自身利益受损的欲望更强,对于规则完全没有敬畏心,也基本无视破坏规则带来的风险。
      我相信,成年人经过理性思考,结合自己的价值取向,喜欢哪一种角色的都有。
      但是我想提示一点,可能有些人存在一个逻辑误区,认为只有率先破坏规则,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得到更多利益,其实未必。
      中国有句话讲:乱世出英雄。
      乱世,就代表规则被破坏,秩序混乱,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大英雄。
      逻辑误区在哪呢?乱世,其实不是没有规则,被破坏的是原有的已经运行不下去的规则,而旧规则被破坏恰恰是为了建立新规则,而且乱世也有乱世的规则。
      那些在乱世涌现的大英雄,也并不一定是破坏规则的人,他们恰恰是对规则有充分的重视,同时又有建立新规则的胆略。
      例如,当爆米花遭到哄抢的时候,我设立的规则崩溃,这就相当于是一个乱世,只是这个乱世太短暂了。如果我的爆米花非常多,够他们哄抢半小时,那就有足够的时间在游戏结束前建立新秩序、新规则。
      如果这时候,有一个或几个孩子站出来,制止了哄抢,并且制订了新的有效的规则,同时规定奖惩机制,让破坏规则者出局,那他们就是这个乱世的大英雄。而大英雄本身很可能是规则的严格遵守者、捍卫者。
      规则的率先破坏者、严格遵守者、跟随者,并不意味着他每一次都会去破坏规则或者遵守规则,那只是出于他们天性的一种倾向。
      成年人,作为规则的参与者,应该做到问内心,自己真实的需求是什么,什么时候要破坏规则,什么时候要遵守规则。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要懂得如何制定有效的规则。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1-16 09:05
      回复
        第二个启发:如何制定有效的规则。
        一件事要想做好,一个游戏要想玩得下去,首先要清楚规则,如果是自己制定规则,那么要掌握制定规则的三个要领:
        1. 要符合各方利益诉求
        在爆米花事件中,孩子们的诉求是都能吃到爆米花,至少不比别人少吃,我的诉求是孩子们安全有秩序,最好还能开心。
        2. 要有可监督可执行的奖惩机制
        我的第一锅爆米花忘了设定奖惩机制,倾向于破坏规则的孩子就会大胆付诸行动,最终导致规则瞬间崩溃。
        3. 要让规则的参与者自愿参与
        自愿参与,意思就是不能是被迫参与,他不想分爆米花你不能硬让他来分,如果他不喜欢你的规则,他可能就愿意自己买一份然后独享,那是他的自由。如果你的规则需要强制手段才能让原本不愿参与的人参与进来,那么也是玩不下去的。
        三锅爆米花吃完,我又做了一大锅脆皮烤肠,切成小段烤出来是一颗颗圆球状的肉肠。这次我效仿分苹果的规则,让他们用牙签扎着吃。
        我真是佩服这些规则的小小参与者们,特别会变通、钻空子,不知道是谁率先发明了用纸杯装烤肠,然后又引起纷纷效仿。不过还好,基本上每个人都只装三五颗,我看他们意思可能是为了防烫或者防止掉落才这样做,所以没有制止。
        但是后来经举报,发现有一个比较不节制的,装了满满一杯,造成其他孩子抱怨。
        这时候我就紧急设定奖惩规则,剥夺了他的全部烤肠,倒出来由其他孩子自行分配,之后也就没有人再独占过多的烤肠了。
        然后这个被剥夺的孩子就比较气愤,躲到一边生闷气去了。我又心有不忍,觉得可能过于严厉了,于是请求其他孩子自愿捐出了几颗烤肠给他,但是他拒绝接受。
        也就是说,分配烤肠的规则也失败了,因为奖惩制度没有事先宣布,被惩罚者有怨念,不再自愿参与重新分配的规则。
        这是我的小失误,觉得挺抱歉的,不过也算给他上了小小的一课。
        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启发,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
        --------------
        我是林雨,我是一个创业者,专注微信互联网运营与营销的研究和实战,运营微商社群、营销策划是我的主业。
        微信:2500163
        订阅号:Linyusay
        个人网站:www.Linyusay.com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16 0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