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为一种外治疗法,艾灸治疗女性疾病有着很好的功效。主要是因为,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气滞血瘀、经络堵塞、血虚等情况引起的。而艾灸能够补元气、散寒祛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因此,艾灸最适合治疗女性疾病了。
中医认为痛经多是由于情志不调、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或者在行经期间感受到寒邪、水湿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所致。即所谓的“不通则痛”。痛经也可能因为个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引起的。即所谓的“不荣则痛”。
案例分享
袁女士,16岁,2016/7/11初诊。
主诉:痛经
既往史:月经提前或错后3天,颜色深红,有血块,(月经提前时疼痛好点;月经期错后会痛的厉害),以前吃过中药,无改善。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易疲劳。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湿润
脉象:脉浮数
诊断:痛经(寒凝血瘀)
配穴:八髎、关元、三阴交、地机、脾胃俞、公孙交替配穴;月经前两天做铺姜隔药灸(痛经药粉),做完6次来月经疼痛明显改善,现共计调理12次,痛经几乎痊愈,巩固疗效,现还在调理中。
痛经症状分析:
气滞血瘀型:疼痛据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舌有瘀点;
寒湿凝滞型:腹部冷痛,得温则痛势缓解,经量少,舌苔白腻;
气血不足型:绵绵作痛,少腹软喜温喜按,红色淡,月经量少;
肝肾不足型:腰膝酸软,痛势缓头晕耳鸣,寐不安,苔少舌红;
艾灸治疗痛经取穴:
气滞血瘀型:中极、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寒湿凝滞型:归来、地机、足三里、三阴交;
气血不足型: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不足型:气海、百会、足三里、三阴交。
穴位具体位置:
血海:左手手掌按住右膝盖,拇指食指张开呈45度角,拇指尖即为血海穴。
中极:肚脐直下4寸。
气海:肚脐直下1.5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1横指。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
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百会: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百会穴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自己慎灸)
中医认为痛经多是由于情志不调、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或者在行经期间感受到寒邪、水湿导致气血运行受阻所致。即所谓的“不通则痛”。痛经也可能因为个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引起的。即所谓的“不荣则痛”。
案例分享
袁女士,16岁,2016/7/11初诊。
主诉:痛经
既往史:月经提前或错后3天,颜色深红,有血块,(月经提前时疼痛好点;月经期错后会痛的厉害),以前吃过中药,无改善。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易疲劳。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湿润
脉象:脉浮数
诊断:痛经(寒凝血瘀)
配穴:八髎、关元、三阴交、地机、脾胃俞、公孙交替配穴;月经前两天做铺姜隔药灸(痛经药粉),做完6次来月经疼痛明显改善,现共计调理12次,痛经几乎痊愈,巩固疗效,现还在调理中。
痛经症状分析:
气滞血瘀型:疼痛据按,经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舌有瘀点;
寒湿凝滞型:腹部冷痛,得温则痛势缓解,经量少,舌苔白腻;
气血不足型:绵绵作痛,少腹软喜温喜按,红色淡,月经量少;
肝肾不足型:腰膝酸软,痛势缓头晕耳鸣,寐不安,苔少舌红;
艾灸治疗痛经取穴:
气滞血瘀型:中极、太冲、足三里、三阴交;
寒湿凝滞型:归来、地机、足三里、三阴交;
气血不足型: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不足型:气海、百会、足三里、三阴交。
穴位具体位置:
血海:左手手掌按住右膝盖,拇指食指张开呈45度角,拇指尖即为血海穴。
中极:肚脐直下4寸。
气海:肚脐直下1.5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1横指。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
太冲: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百会: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百会穴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自己慎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