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王氏”来寿光寻故土、找亲人,为的是啥?原创: 王静 寿光日报 昨天
近日,一行自称是“油坊王氏”的五人,正辗转于我市台头镇、田柳镇、古城街道、文家街道等镇街及自然村,带着家族族谱及族人的期盼,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这里,希望能在这个族谱中粗略记载的“发源地”,找到他们家族起源的信息,找到他们真正的祖根。
“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找到我们想找的族人,信息更是寥寥无几。”56岁的王春厚说起近几日的寻根之行,心中的期盼和失望之情相互交织,让他心中五味杂陈。
王春厚、王行厚、王春祥、王禄增、王荣华五人,是“油坊王氏”的族人,他们来自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油坊镇的三个村庄,王春厚告诉记者,之所以称之为“油坊王氏”,是因为这支王氏宗族的五世祖王景山,作为油坊榨油作坊的第一人,开创了油坊村和新街村,影响乃至后来的油坊集、油坊镇,使王氏一脉在油坊镇周边一带,从开枝散叶走向枝繁叶茂,故称“油坊王氏”。
“我们一行五人,于10月29日开启了寻根之行。”王春厚告诉记者,他们王氏一族有本《王氏家谱》(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编纂),上面记载:其始祖王守中、二世祖王从友于明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自山东青州府寿光县大王庄迁徙至直隶广平府清河县王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油坊镇北王庄)。据出土的该族明代六世祖王希儒(1494-1569年)墓志铭记载:希儒公先祖系寿光县人,祖讳王从善者,任潍州知州。弟王从友,洪武间徙清河,遂占籍清河。希儒公乃王从友之五世孙也。
在有限的线索指引下,带着对“寿光县大王庄”的探寻使命,他们来到寿光,首先找到了市史志办公室,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查阅了资料和有关志书。“史志办的同志还专门从自家中取出珍藏的清代《寿光县志》三册20卷(复制版)供查阅参考,并帮忙联系了市民政局地名办,获赠了一本宝贵的《寿光市地名志》,我们很感谢大家的帮助,感谢寿光人民的热情。”
王春厚五人还先后走访了台头镇太平庄村、纪家桥子村、田柳镇王高六村、古城街道后王村、文家街道王家老庄、王端宇村、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等5个镇(街道)的7个村。“去了之后,村干部及王姓村民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有几个村还特意找来了村里年老的长者,和我们聊起祖辈的见闻,分析王姓的出处等,并查阅了部分王氏家谱,帮我们一起寻根。但遗憾的是,没有追寻到关于‘寿光县大王庄’的任何信息。”
在王春厚的手机中,留下了一张张难忘的合影,那是他们在寻根路上珍贵的影像资料。“虽无所获,亦难忘。”王春厚说。
“其实我们也知道这样寻根无异于大海捞针,因为家谱里记载的信息实在有限,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王春厚说,鉴于现存家谱乃断代之谱,只有600多年的传承记载,油坊王氏族人始终怀有强烈的寻根溯源愿望,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一直未能如愿。
王春厚告诉记者,此次寻根一行是今年的第一次,他们一行人用4天时间,走访了3个政府机关单位,查阅了部分史志资料,拜访了10个村庄村民,借阅了数份当地王氏家谱,总行程980公里。“除了寿光,青州、东营等地,我们也都去过了,寻根信息也是不明朗。”王春厚说,古人曰:“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不如也。”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鉴于此,王春厚等人在2000年初期便有了寻根的打算,在2003年,王春厚还在百度贴吧寿光吧内发出寻根信息,但可用信息少之又少。
在被问及这样千里迢迢、费心费力寻找族人是否值得时,王春厚说:“我进行族谱整理工作已经很多年了,在外人看来花费时间、精力、金钱都很多,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家族的传承,很有意义。追本溯源,寻祖问宗,以教后人,这件事加强了我们族中内部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家族内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
游子寻根满愁绪,一朝故土热泪归。王春厚告诉记者,遗憾的是,寻根团此次最终未找到准确、可靠的资料证实油坊王氏与山东原籍的传承溯源关系,但是,他们今后仍然不会放弃寻根溯源的初心,会继续利用网络、报纸、史志等手段,积极挖掘整理王氏迁清的资料,如有线索,还会再次启动寻根之旅。“在此,我们代表‘油坊王氏’,再次感谢热情的寿光人民,圣人之邦名不虚传!”
来源:寿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