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镜舞台吧 关注:1贴子:361
  • 0回复贴,共1

【勇吧末日生存】总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绪论
2014年9月12日,中科院药品研究院新一代癌症疫苗批准上市。 新一代癌症疫苗采取了完全不同的预防机制,其原理是: 采用基因改造的麻疹病毒作为载体,将几个主要的易癌变基因从人类基因组中敲除。 这一成果一经推出立即在全世界医药界引发了轩然大波, 如果说几年前的转基因食品只是将“转基因”这个模糊的概念带向世界, 那么这一次,直接将转基因这个概念应用到人类身上,无异于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突然学会了奔跑。 几乎全世界的研究机构都强烈要求中科院药品研究院公开研发报告,但出于科技成果保密的原因,中科院一直守口如瓶。
那么公众的态度如何呢?
和第一次转基因风波一样,站在风口浪尖上的都是各学科的领头人。 他们的观念也极其明确:100%拒绝,和100%接受。
同年11月,第一批基因改造麻疹病毒人类癌症基因剔除疫苗上市,1000名志愿者接种。 次年1月15日,第一批志愿者的三期临床报告面向全社会公开。 实验结果似乎非常美好:经过1个月反复疫苗注射,志愿者全身组织中99.7-99.9%的细胞中已经检测不出6个最敏感致癌点位, 基因改造后的麻疹病毒也按照预设在志愿者体内自然凋亡,没有产生任何不良后果。
此举一出,支持界欢欣鼓舞,反对界也有一大部分人改变立场。
15年4月,第一批商品化的基因剔除疫苗面向全社会公开, 15万个治疗份额被抢购一空。 同年5月,第二批商品化的疫苗共计1000万个治疗名额推出, 所有的实验结果都非常美好......
人类,似乎在转基因的道路上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这个结果。 坚持站在反对立场上的人大都是各国生命科学尖端研究人员- 他们深知,人类的基因经历了4亿年的时间才进化到了今天的状况。 4亿年的自然选择,4亿年的优胜劣汰, 4亿年自然协调的结果。
在基础理论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贸然推行这一成果,如同拿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赌注, 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多无法预料的结果。 因为工业化的生产条件远不如实验室,一些微不足道的误差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偏差。 但是他们反对的声音立即被淹没在人类的欢欣鼓舞之中。
15年9月统计数据如下: 中国接种人口比例11.974%,约1.77亿人次
美国接种人口比例4.395%,约1600万人次
欧洲、大洋洲、其它国家的统计数据暂不全面, 除约十万分之一的麻疹病毒过敏反应外,未见其它可统计量不良反应。 16年1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接到21例接种者出现早期狂犬病症状的报道, 同月,全世界各地陆续接到约百起相同的报道。
经查,这批严重不良反应的致病原是2015年中科院第二原料药厂批号150911的基因剔除疫苗, 1月底,在各国政府施压下,中科院药品研究所公开了研究报告。 在对猩猩的药品实验中,果然出现了基因改造病毒侵染猩猩脑组织的病例! 有着如此严重的缺陷,这种药物为何能批准上市?这背后又有多少暗流涌动? 现在已经很难查知真相。
为了避免社会性骚乱,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对此秘而不宣, 然而……这一批由于工艺缺陷而灭活不足的麻疹病毒,已经在人类进化史上埋进了最大的定时炸弹。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11 17: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