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岛礁地处赤道边缘,高盐、高湿、高温的环境让这里一度被视为“海上生命禁区”。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一代代“南沙卫士”用青春、热血践行忠诚使命。驻守之初,官兵在风浪中用竹竿、牛毛毡建造起第一代“高脚屋”,每逢风雨季节,“高脚屋”便成为海上“猫耳洞”。为增强营房稳定性,官兵用铁管、铁皮建造了第二代“高脚屋”,然而铁皮包裹的营房难抵太阳暴晒,屋内酷热难耐,舒适度不高。如今,钢筋水泥打造的永久性“高脚屋”建成,终于解决了官兵的住宿难题。
与此同时,南沙官兵的守礁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一栋栋现代化营房拔地而起,宿舍里空调、电视、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4G信号全面覆盖,官兵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训练场、篮球场和足球场。随着岛礁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昔日荒芜的“海上戈壁”正在变成美丽的“海上花园”。据了解,南沙岛礁目前种植有热带植物150多万株、草坪22万平方米,引来上千海鸟上礁栖息,岛礁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
夜幕下,海风轻拂南沙座座礁盘。守礁官兵有的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有的用手机与家人、朋友通话,有的上网浏览各类新闻资讯……碧波荡漾的南海上灯火闪亮,照亮了“南沙卫士”丰富多彩的守礁生活。赤瓜礁守备队枪炮班班长寇志林对记者说:“守礁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肩上的职责和使命却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