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政吧 关注:10贴子:200
  • 8回复贴,共1

《营销的本质》总序 大踏步走向社区商务时代(持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互联网不是一种交流的手段或工具,它已经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纵观历史,凡是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事情,一定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包括改变我们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商务活动方式,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我在参观休斯顿的NASA(宇航指挥中心)时,听说大约有1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那里工作,并且全世界大概有20万名科技工作者为NASA工作。
NASA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按照传统的科层制结构,要把远在天边的20多万人组织起来,按5-8%的管理人员计算,至少需要2万名经理人员。这是多大的一笔开支,而且未必一定管得好。
我猜,NASA一定依靠的是互联网思维,把无数知识精英组织起来,共同去做一件事情。
今天,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类似NASA这样的机构,开始依靠互联网,把高度专业化的人吸引到一个平台上,以互动的方式一起工作。
这个平台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更像是一个社区,一个守望相助的社区。
由此我相信互联网不再是一种沟通的工具,它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在营销领域,互联网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1楼2016-12-01 21:07回复
    深度分销走到尽头
    波特有很多思想,集中体现在两本书中:一本叫《竞争战略》,一本叫《竞争优势》。其中谈到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或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就是向上游走,后向一体化就是往下游走。因为波特是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因此都没有人追问为什么要前向或后向一体化?
    德鲁克有一个观点,企业必须集中配置资源在两个领域:或技术领域,或市场领域。据此可以推断,前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谋求技术扎根,后向一体化的目的,是为了谋求市场扎根。
    像华为这样的公司,是前向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全力以赴向上游走,不惜一切代价,持续掠夺关键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就是不把钱放在银行,而是去获取具有影响力和支配力的关键资源。日本的三井财团,通过下属旗舰公司三井物产,实施资源的掠夺,从能源矿产资源到人才资源,一切能够整合进价值链的关键资源他都要抓在手里,以形成企业的影响力,最后成为产业价值链的组织者。
    除此以外,大部分生产制造企业,几乎都是后向一体化的。先是采用大量销售方式,后来转向深度分销方式。即不断整合渠道,以及渠道终端门店的力量,展开市场的争夺战。
    走到今天,深度分销方式实际上已经走到尽头了。
    后向一体化的企业必须继续往后走,从供应链走向需求链,走进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谋求市场的最终扎根。


    2楼2016-12-11 19:57
    回复
      深度分销不是最终的商务活动方式,它的有效性在于资金利润率,这是厂商之间对立统一的基础。一旦边际利润趋向于零乃至负值的时候,深度分销方式也就走到了尽头,必须转向社区商务方式。
      换言之,生产制造企业如果通过持续的提高产销量,就能获取规模经济上的好处,厂商家之间就可以达到对立统一,携起手来,与对手展开竞争,用一条价值链打败另一条价值链。台湾把深度分销方式称之为策略联盟,或称厂商合谋。当所有企业都降低重心,唱着网络为王、决胜终端的歌谣,走上深度分销方式的时候,渠道网络的优势丧失殆尽。接下来,就是降价促销,在释放产能、消化库存的过程中,成为现金流量依赖型企业。所有企业都深陷在竞争的漩涡之中,听天由命,难以自拔。


      3楼2016-12-11 19:58
      回复
        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产销矛盾加剧厂商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方式能不能改变,不能像丰田公司那样,从备货式生产方式,转向订单式生产方式。换言之,生产制造系统不能有效地控制存货,以及存货偏差。相反,在现金流量压力下,持续地扩大产能和产量,迫使销售系统加大降价促销的力度,把过量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甚至把工业库存转移到商业库存。
        在这种备货式的生产方式下,科特勒的按需生产,只是一句空话。企业以及销售系统,永远不可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思考问题,永远不能变成消费者的代言人。相反,只能是生产系统的强力推销者,而不是渠道及其终端零售门店的采购者,更不是消费者的采购者。


        4楼2016-12-11 19:58
        回复
          第二个挑战是,供求关系逆转,商家倒逼供应链。降价促销的结果,一定是供求关系逆转。生产的原则是效率,消费的原则是效用。生产企业不能改变生产方式,进而不能依靠性能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产品效用递减,供求关系逆转,消费者主导市场以及主权意识强化。这不需要大脑,用脚后跟就能想到的事情。
          由此引发连锁反应,处在供求关系之间的商家乘虚崛起,依靠一手托两家的有利位势,“挟天子而令天下”,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倒逼生产企业乃至整条供应链,挤压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换言之,依靠商业谈判地位迅速做大,几乎一夜之间,把制造业企业逼入困境。


          5楼2016-12-11 19:58
          回复
            从全局的角度看,呈现出一种状态,迫使生产企业降低成本、降低售价。
            这种格局如晴天霹雳突然降临,生产企业被迫用简单的方式降低成本,诸如用泡沫填充,以塑代钢,以铝代铜,降低材质,以此避免倒逼或灾难性后果的发生。实际的结果是劣品驱逐良品,类似劣币驱逐良币。
            即便如此,生产企业也已经很难通过降价促销获得利润,他们只希望获得现金流量,相信只要现金流量能够大于费用开支,企业就能够活下来。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在拼命的扩大自己的产能和销量,哪怕市场已经饱和了,还是要扩大产能和产量。
            所有的企业都做一个梦:其它企业能够在现金流量上倒下,倒下以后市场份额就归我了。所有企业都这样思考问题,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企业都不挣钱,只要现金流量。


            6楼2016-12-11 19:59
            回复
              不管“董雷”之间在争论什么,也不管这场争论将以何种方式收场,小米的迅速崛起,以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厂商未来的出路在于构建社区商务方式。尽管雷军先生说,小米的崛起是尖叫的产品,或是铁人三项等等。这只是表象,这绝非是小米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否则,也不会刺激董明珠女士大谈特谈生产技术基础。小米与众不同的是它的商务活动方式,这就是本书命名的“社区商务方式”。小米的出现,将使以往的商务活动方式过时。
              本丛书强调用“社区商务方式”的概念,一方面想告诉大家,企业商务活动领域的触角,正沿着供应链的下游向需求链延伸;企业的商务活动方式,正沿着大量销售方式,到深度分销方式,再到社区商务方式演进。本丛书开篇第一册以理论的方式,展现商务活动方式演变的历史逻辑,包括内在本质动因,及其外在表现形态。后面以分册的方式,分别描述各种商务活动方式的实践经验。


              11楼2016-12-11 20:01
              回复
                另一方面想告诉大家,时下流行种种称谓,诸如部落经济、族群经济、社群经济或互联网经济等等,既不合乎历史本来的逻辑,也不合乎学理。按照“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的哲学观,任何事物都以某种方式呈现出内在的功能和外在的作用,企业商务活动领域也必须以某种方式呈现。任何概念或称谓,必须合乎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依据本体的自然属性命名。
                小米本就不只是一家手机,因为他们还卖米兔等,还借助于家庭路由器进入“智能家庭”,还想整合装修公司和连锁旅馆等等。只要小米进入哪个传统或时尚的领域,哪个领域的老大们就会尖叫,而不是产品消费者的尖叫。米兔,一种普通再不过的玩偶,几个月卖出去几十万个。是消费者在尖叫吗?不是,是同行在尖叫。
                雷军这帮年轻的老男人,非常熟悉自己的顾客及其生活方式,他们一心一意想为这些顾客做贡献,帮助他们这些快乐的单身汉,去维护好各自的恋爱关系,获得美满的恋爱体验。今后,随着这些顾客“寿命周期”的展开,还有许许多多做不完的生意,包括婚姻、家庭、以及生老病死。米兔,说白了就是女孩子的代言人,让这些小男生向米兔学习,在何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向小女生说好话、办实事、献殷勤。不要没事找事,也不要当说不说。


                12楼2016-12-11 20:02
                回复
                  本丛书除了第一册《营销的本质》,第二册《大量销售方式》和第三册《深度分销方式》之外,着重安排了四分册,来介绍社区商务方式,这就是第四册《社区商务方式——BtoC》,第五册《社区商务方式——BtoB》,第六册《社区商务方式——小米全景案例》,第七册《社区商务方式——丰田全景案例》。
                  细心的读者会很快明白,本丛书安排的良苦用心,即不了解商务活动方式的演变历史,就不会明白社区商务方式的必然性,也就不会下决心去摆脱过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14楼2016-12-11 2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