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物联网行业...吧 关注:84贴子:479
  • 0回复贴,共1

我国在发展汽车传感器所要突破的三大瓶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中国汽车销售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国目前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幅度最快的汽车市场之一,由此也带动传感器应用的迅速增加。预计到2016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48亿美元,全球汽车传感市场将达到225亿美元,增幅为33%。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多功能化的新型传感器将成为汽车传感器的主流而将传统传感器慢慢取代。

然而,尽管传感器在汽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市场被外资占领、起步晚技术水平低、价格优势不明显,依然是中国汽车传感器领域发展的三大弊病。这不仅影响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汽车零配件发展的阻碍。
市场被外资占领
据了解,目前一辆国内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了几十个传感器,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多达两百个甚至更多,而其使用量随着汽车制造水平的发展还在增加。然而,因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多种传感器尤其是高水平汽车传感器仍旧依赖进口。传感器市场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占据大半江山,而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则依附于汽车仪器、仪表行业缓慢发展。
起步晚技术水平低
国内汽车传感器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起步时间较晚,直到如今,系列化、配套化的产业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的汽车传感器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水平相差10多年。此外,汽车传感器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采用新工艺和开发新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这些方面,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差距正逐渐拉大。

价格优势不明显
传统的以低价取胜的观念,在汽车传感器行业早已行不通。国外企业对提高性价比的重视,使得同类产品的价格差距逐渐拉小。相比之下,主机厂自然更愿选择可靠性强、技术水平高的“进口货”。而国内企业已然不能根据成本来制定价格,而是以市场价来定成本,致使利润微薄,由此一些国内传感器生产商发展愈发艰难。
总结
整体上看,我国汽车传感器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然而与国外产品的质量相比依然存在不少的差距。在重点控制区域,不少用户依然会购买进口产品。中国的汽车传感厂商在高新技术上仍需加把劲。不过可喜的是,随着政策和资本的布局,我国有望在各个细分领域开始,形式传感器产业链,希望能在世界传感器市场上抢得先机。


1楼2016-11-03 15: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