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
二十多年前,我为一本杂志陆续写了一批鲁迅与同代人的文章,后来慢慢有了野心,想拓展成一本书,纪念鲁迅传播史上那些有趣的人与事。但因为忙,直到去年因病休假,这个工作才系统开展起来。一面写,一面补课,顺便整理一些旧文,陆陆续续把一些感想连缀出来。作为自己的旧愿,现在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鲁迅逝世后,关于他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群落:一是生前好友、亲属的回忆、怀念文章,周作人、许广平、许寿裳可谓代表;二是弟子的追忆之作,比如胡风、冯雪峰、萧红的文字;三是学院派学者的研究论著,张申府的短论,李长之的专著成了那个时代有学理的言论;四是政治人物的点评,瞿秋白、毛泽东的论述一直被人们所转述。在生前好友之中,自由主义文人胡适、曹聚仁的观点,在思路上溢出一般的框架,是左翼之外的视点。自然,一些作家如茅盾、郁达夫、老舍、巴金的追忆性文字,也成了重要的历史表达。这些不同思想者的表述在差异中构成了有厚度的精神景观,它们实际上成了鲁迅传播史的重要部分。
返观这些不同群落文人对于鲁迅的叙述,看出现代文化发展的多向脉络。文学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的话题,有许多交叉在鲁迅的思想里。人们的阐释着眼点有时也完全在不同的空间,内中纠葛着现代中国重要的精神内核。鲁迅是什么,不同时期的描述不同,在各自的表述间,有时仿佛在讲不同的人。比如“文革”间的鲁迅,就完全不食人间烟火,只一个斗士的脸孔。而现在,鲁迅成了学院派里热点的文化人,各类标签不一,紧张的冲突语境淡化,又把其斗士风采省略了。从八十余年间的叙述看来,鲁迅的价值有时候有很浓的政治色彩,有时却极富有个人主义意味。在历史人物描述方面,恐怕没有谁像鲁迅那样给人如此复杂的感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
二十多年前,我为一本杂志陆续写了一批鲁迅与同代人的文章,后来慢慢有了野心,想拓展成一本书,纪念鲁迅传播史上那些有趣的人与事。但因为忙,直到去年因病休假,这个工作才系统开展起来。一面写,一面补课,顺便整理一些旧文,陆陆续续把一些感想连缀出来。作为自己的旧愿,现在总算有了一个结果。
鲁迅逝世后,关于他的传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群落:一是生前好友、亲属的回忆、怀念文章,周作人、许广平、许寿裳可谓代表;二是弟子的追忆之作,比如胡风、冯雪峰、萧红的文字;三是学院派学者的研究论著,张申府的短论,李长之的专著成了那个时代有学理的言论;四是政治人物的点评,瞿秋白、毛泽东的论述一直被人们所转述。在生前好友之中,自由主义文人胡适、曹聚仁的观点,在思路上溢出一般的框架,是左翼之外的视点。自然,一些作家如茅盾、郁达夫、老舍、巴金的追忆性文字,也成了重要的历史表达。这些不同思想者的表述在差异中构成了有厚度的精神景观,它们实际上成了鲁迅传播史的重要部分。
返观这些不同群落文人对于鲁迅的叙述,看出现代文化发展的多向脉络。文学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的话题,有许多交叉在鲁迅的思想里。人们的阐释着眼点有时也完全在不同的空间,内中纠葛着现代中国重要的精神内核。鲁迅是什么,不同时期的描述不同,在各自的表述间,有时仿佛在讲不同的人。比如“文革”间的鲁迅,就完全不食人间烟火,只一个斗士的脸孔。而现在,鲁迅成了学院派里热点的文化人,各类标签不一,紧张的冲突语境淡化,又把其斗士风采省略了。从八十余年间的叙述看来,鲁迅的价值有时候有很浓的政治色彩,有时却极富有个人主义意味。在历史人物描述方面,恐怕没有谁像鲁迅那样给人如此复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