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吧 关注:3,453贴子:38,924
  • 12回复贴,共1

领略文字与思想的交互感应、相互激发、缠绵起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斯万之恋》读后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9-29 22:51回复
    领略文字与思想的交互感应、相互激发、缠绵起舞
    ——《斯万之恋》读后感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第二部《斯万之恋》看完了。从来没有接触过如此缠绵悱恻的作品,并非是故事情节的缠绵,而是一个人的思虑竟然会达到如此细腻、婉转的程度,称得上叹为观止。《斯万之恋》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就是斯万与奥黛特两人的爱情故事,作者艺术地叙述了前者情渐浓而后者情渐淡的历程,另有对当时法国上流社会交际圈的描写。小说的主旋律是纯而又纯的爱情体验,与男主人公斯万的心理状态相关的描写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犹如无尽的旁白与絮语(一句话:费思量),如此弥漫、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描写,真是一种极致的写作。作品的整体格调是静谧的,沉下心来阅读,就好似潜入海面以下,不过这里没有鱼类、水草和珊瑚礁,而是目不暇接的思维奇观,人类思维能够达到何种深度和密度,可以从普鲁斯特这里得到答案。极度善感的心灵,只需一点点外界的素材,便可制造出繁茂丰盈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片氤氲之地,围绕一点点情节生发出来的思虑却似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人类思维稍纵即逝的丝丝缕缕,都被普鲁斯特用无比细密、十分形象的手法雅致地表现出来。书中那句“他们(伟大的艺术家)在我们心灵深处唤醒了跟他们发现的主题相应的情感,告诉我们,在我们原以为空无一物的心灵这个未被探索,令人望而生畏的黑暗中却蕴藏着何等丰富多彩的宝藏而未为我们所知。”可以认为说的就是普鲁斯特自己。
    语言的优美,是普鲁斯特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典雅的文字让人心悦诚服,因为,这些词句是作用于神府和内心的,而非徒有华美的外表。对于普鲁斯特而言,语言的外表与内在必然是统一的。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高贵坚持。很难想象有另一种普鲁斯特,也并没有另外一种普鲁斯特。很多人说这样的作品难读,也许问题是出在阅读者的品性、口味和造诣吧。在我看来,《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多么“奢华”的作品啊,思想内容的丰富、文辞的雅致,相得益彰,而且更是一部有密度的作品,令人敬畏地表现出难以置信的思想密度。世界上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见,文字与思想交互感应、相互激发,并在读者脑海中缠绵起舞的效应体现得格外充分。通过它你可以认识到文学的真谛,也唯有文字才是接近、欣赏它的正途,真正的文学就是这样的。读过此书,可能会对今后的读书口味产生一定的影响:写得太简约、清淡、枯瘦,或者主要以情节取胜的作品,恐怕要等而下之了。
    作为达到了极高文学水准的作品,作者表现出的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品鉴水平也值得激赏。尤其是对音乐的感受,普鲁斯特写得最为精妙。譬如,对凡德伊创作的乐曲中一个“以缓慢的节奏把他领到这里,把他领到那里,把他领向一个崇高、难以理解,然而又是明确存在的幸福”的乐句而引发的美好联想,在小说中先后两度给予了令人称奇的长篇描述,带给人以很深的艺术感染。普鲁斯特把音乐捕捉住,化为美丽的文字,而他的文字也恰如一首优美沉静的乐曲,在读者心里流淌。当然,艺术其实是那种“除了亲身感受这种魅力的人之外,任何别人都认为它是不能传达,也是毫无价值的”东西,对于《追忆似水年华》这种文学艺术而言,也是如此。很遗憾只有极少的人能够欣赏它。
    读过一遍之后,当你回过头去再读读那些已经有印象的语句,就会体会到初读时未曾完全引发的触动,那些文辞更显深沉,更值得玩味,仿佛也更美了。这就是说,《追忆似水年华》是耐读的,值得一读再读。这就是经典。
    @林小译


    3楼2016-09-29 22:55
    回复
      很多人因为觉得《追忆》这部天书难,也就将其束之高阁,并为此找出种种借口,诸如“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什么的……所以由衷地佩服楼主这种一点点啃读的精神! 更感谢分享阅读感悟,帖子已加精,欢迎挑选赠书!


      IP属地:江苏4楼2016-09-30 13:47
      收起回复
        好。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10-01 00:46
        回复
          楼主看 追忆 有没有这种感觉,看着后一句,前一句就已经忘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0-02 19: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