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颖聪吧 关注:76贴子:671
  • 7回复贴,共1

《浮躁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视频来自:优酷


1楼2016-09-21 19:40回复
    不记得曾经看到一条微博:“任何人只要专注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在一个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小时可以成为世界顶尖。但如果你只投入3分钟,你就什么也不是。


    2楼2016-09-21 19:41
    回复
      为何这么多人陷入浮躁?应该说,浮躁心的蔓延,有社会转型的特定背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利益结构的大调整,让人有急于在新一轮“洗牌”中抢得先机的冲动。尤其是见多了超常规的走红、暴富现象,人们更会滋生一种易动、急躁的病态心理。通常而言,浮躁具有对成功的特别渴望,又不愿为其做长线投入与付出。这导致一个人总是变幻目标,今天向东,明日向西;或者挖空心思抄近路,想在“短、平、快”中出人头地。但急于求成极易无功而返,浮躁可能在短期内生出虚假的繁荣,却难以持久,一有风吹雨打往往会显出原形。


      6楼2016-09-21 19:51
      回复
        孔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怀浮躁心,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很难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若一味压缩过程,就等于扼杀结果。这好比一贴中药,即使各种名贵药材齐备,也省不了一个个时辰的煎熬。毫无疑问,凡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先前都经受过时间的沉淀。而浮躁只能带来低水平的重复,却无法造就真正的卓越,故做事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如北宋司马光呕心沥血19载修成巨著《资治通鉴》永传后世。


        8楼2016-09-21 19:52
        回复
          怀浮躁心,就其本源是由于人都有天生的惰性,总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精力和代价,赢得最大的收获。当看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投机取巧,特别是一些人的成功“神话”,便想按图索骥,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别人的成功自由别人的机缘,很难能够简单复制。故正确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走适合自己的路。至于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因之乱了心神。而走长路,脚步快慢并非第一位,贵在坚持到底。恰如人的成功主要不靠天份,更需能够补拙的勤奋。凡走路只要方向对,就不怕慢,因为不停走下去,肯定能出头。反之,浮躁地乱碰乱撞,则是自我折腾,把路走偏,把时间浪费,最后不得不回头。


          10楼2016-09-21 20:03
          回复
            拒绝浮躁,关键是有一股静气。现代人已越来越忙碌,大家习惯于跟着社会风潮,整天在场面上应酬、消耗,却无暇听自己的心声。不少人浮躁,其实是活给别人看。为了所谓的脸面有光,人们追名逐利,宁肯做力不从心甚至违背本愿的事。而急功近利必然导致急火攻心,许多人最终也迷失了自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要成大器,就应该让自己安静下来,需经历一段寂寞的时光。否则总处热闹之地,极易随波逐流,以致陷于盲目。从一定程度上讲,忍受寂寞就是守候成功。我们只有经受冷板凳的磨练,忍耐了走弯路后独自疗伤的苦痛,才能收获人生不可缺的心路历程,让自己知晓真正需要什么,也更能平心静气地面对当下,更有定力去拓展未来。


            12楼2016-09-21 20:06
            回复
              《无量寿经》有言:“动作瞻视,安定徐为”,明示人不应浮躁,行为处事需安详、淡定,慢慢地为之。可置身瞬息万变的世界,慢又容易失去机会,此语是否对普通人还适用?可以说,其适用主要体现于精神内核。追求功利是人之常情,只争朝夕也是对自身负责,但目标、步骤却不可太性急。毕竟做任何事都是一场耕耘,5年有5年的收获,10年有10年的结果,但休想靠3分钟取得回报。


              14楼2016-09-21 20:07
              回复
                纵然从功利的角度,每个人一生能做的事其实是有限的,真能做好一件已是大幸。与其四处出击、浅尝辄止,不如瞄准一处,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安定徐为”的落脚点是“为”,当克服了心浮气躁,我们的姿态将从容许多,更能丢开患得患失。若如此,“徐为”反倒会埋头深耕,将是人生更有建树、更有价值的大作为。


                15楼2016-09-21 2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