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养老院吧 关注:8贴子:64
  • 0回复贴,共1

淡化“养儿防老”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兜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一直是传统社会里根深蒂固的思想,多子多福更为人们所盼望并津津乐道。现在“养儿防老”观念淡化,对封建传统观念是一个颠覆。

  “养儿防老”观念淡化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文明进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物质越丰富,生产力越进步,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体系日趋健全,“养儿防老”越来越被淡化。而科技发展,健康教育的广泛普及,老人摆脱了以往年老力衰、依附子女养老的固有面貌,以健康、开朗、自信的姿态示人,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家庭关系得到根本改善的可喜剪影。
  然而,“养儿防老”观念淡化并非是万事大吉,我们必须看到其中隐藏的问题。过去养儿防老强调子女在物质上的支持,体现在物质依赖,现在则更多地表现于心理上、情感上的依赖。尽管现在老年人生活来源多了,服务市场发达了,能够获得老年生活照料的渠道也多了,但是和子女心理上的联系是无法取代的。这就需要相关法规予以规范,子女不仅要注重对老人的物质赡养,也注重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让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调查显示,28.1%的受访者会跟随子女被赡养,说明现在一些人依然没有摆脱传统,“养儿防老”还有市场。
  因此,“养儿防老”观念淡化还需社会养老兜底。据调查,47.8%的受访者选择社区互助养老,44.0%的受访者选择养老院养老,高比例的社会养老需求需要多元的、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予以满足。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社会化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量也随之剧增,然而,公办养老院床位缺口巨大,“就近养老或需排队十多年”早已不是新闻,而家庭养老也面临很多困难。
  淡化“养儿防老”就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大力兴办高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养老场所,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民办养老机构予以补助。既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与保障,又要充分发挥法律、征信等多种力量,规范不孝行为,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家庭养老责任实现途径的专题研究,激发子女、社区和社会的作用,使老龄化社会的压力逐渐转化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1楼2016-08-27 11: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