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鲍鹏山先生,中括号【】内为楼主拙注,由于正文是照书手打,速度不乐观,所愧不能一日更完。本章一共四部分,尽量一天一更。)
正文如下 :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修辞方面的需要,古人写文章有一些习惯上的表达手法,有的在现在人看来是很特殊的。这些表达手法,多数在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价值。但从阅读古文的需要出发,却应该对它有所了解。
【作者著此书是欲教人读书,故谓“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价值”。今者诸公欲将韬略武库寄于华章,以不烂之舌致康哉之世,则不可不略察。比来有此文风:貌则文言,其所遣词略不顾及前人行文习惯,甚者全乖文法。愚意未若改习白话。白话入戏,不足为讥。观民国时诸公为文,虽为白话,皆清雅可观,可见为文为戏,优劣全在志、略、才藻,未见其在文言与否也。】
原帖 http://tieba.baidu.com/p/2469701196
正文如下 :
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修辞方面的需要,古人写文章有一些习惯上的表达手法,有的在现在人看来是很特殊的。这些表达手法,多数在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价值。但从阅读古文的需要出发,却应该对它有所了解。
【作者著此书是欲教人读书,故谓“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价值”。今者诸公欲将韬略武库寄于华章,以不烂之舌致康哉之世,则不可不略察。比来有此文风:貌则文言,其所遣词略不顾及前人行文习惯,甚者全乖文法。愚意未若改习白话。白话入戏,不足为讥。观民国时诸公为文,虽为白话,皆清雅可观,可见为文为戏,优劣全在志、略、才藻,未见其在文言与否也。】
原帖 http://tieba.baidu.com/p/246970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