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吧 关注:7,285贴子:58,171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及其平定匈奴的历史条件和个人作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汉武大帝!


1楼2016-08-19 19:08回复
    夺取河套地区,是一个战略态势的重大转换。匈奴占据河套时,在西汉北方防线中央部位打开了一个大缺口,进攻矛头可以直指长安,西汉朝廷心里一直发虚。西汉夺取河套,并把它建设成为进攻匈奴的前进基地后,好比转过身去向匈奴伸出了一根坚挺的长矛,匈奴心里开始发虚。


    6楼2016-08-19 19:11
    回复
      三、阴山战役
      阴山山脉东段称大青山,西段称狼山。阴山山脉是匈奴单于王庭所在地,是匈奴的心脏地带。阴山山脉对于匈奴的重要性,《汉书·匈奴传下》中记录下了郎中侯应给汉元帝上书中的一段话:“臣闻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至孝武世(汉武帝),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漠北。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漠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少所蔽隐,从塞以南,径深山谷,往来差难”,因此,“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阴山战役史称“漠南之战”,我这里把它改称阴山战役,道理同河套战役。匈奴失去河套地区后,匈奴王庭所在地阴山山脉就失去了屏障,汉军的攻击目标直指匈奴心腹。匈奴在焦虑不安之下,对边郡的入侵活动连续不断。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乘汉军忙于巩固河套地区,攻占了上谷郡造阳地(今河北省赤城至独石口一带)。元朔三年(前126年)年初,军臣单于死,他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与军臣单于太子於丹争立,於丹兵败降汉,西汉封於丹为涉安侯,但於丹一个月就病死了。伊稚斜单于对汉边发动疯狂的报复性入侵,杀死代郡太守,又攻入雁门关杀掠,接着又率九万骑攻入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上郡(今陕西榆林县东南)。匈奴右贤王则对失去的河套地区反复入侵抢掠。
      面对匈奴的频繁进攻,汉武帝决定全力反击,将匈奴单于王庭逐出阴山山脉。
      阴山战役第一阶段,打击的主要目标锁定为匈奴右贤王,先损其一翼。元朔五年(前124年)春,西路由卫青亲率主力出高阙,苏建为游击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公孙贺为骑将军、李蔡为轻车将军,七八万人“俱出朔方”;东路由李息、张次公二将“俱出右北平”,以牵制匈奴东部兵力,策应西路卫青以主力对匈奴右贤王的围歼。卫青挥师北出高阙,长驱直入六七百里,于夜间抵达右贤王王庭所在地,立即发起突然袭击。匈奴右贤王没有料到汉军能深入塞外这么远,当晚喝醉了酒。遭到突袭后仅带一名爱妾和数百亲兵,在夜幕掩护下仓惶北逃。卫青俘获右贤王以下俾小王十余人、部众一万五千人、牲畜“数十百万”。卫青凯旋时,“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大将军这一职务,是从卫青开始才有的,这是西汉的最高军阶,高于太尉。这是一项殊荣,不是常设职务,因人因功而设。卫青回到长安,汉武帝又封卫青六千户。


      7楼2016-08-19 19:12
      回复
        阴山战役第二阶段,打击目标直指伊稚斜单于本部。匈奴右贤王遭受沉重打击后,同年秋天又出万骑南下侵袭代郡,杀死代郡都尉,掳走边民千余人。为了进一步打击匈奴气焰,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汉武帝再次决定反击。以大将军卫青为统帅,率领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李沮六将,以十万余骑出定襄,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年仅十八岁的小将霍去病(卫少儿之子)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上战场,卫青任命他为校尉。大军出定襄后,途中与匈奴骑兵打了一场猝不及防的遭遇战,汉军击退匈奴,斩首三千余级。由于目标已暴露,塞外早春,气候还十分寒冷,不宜北出更远。卫青决定将汉军后撤至定襄、云中、雁门一线休整待机。四月,气候渐暖,卫青再次出击,向北挺进数百里,遇匈奴伏兵。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率领的三千余骑全军覆没。苏建只身逃回卫青大本营;赵信原来就是匈奴俾小王,归汉后被封为翕侯,战败后带领八百骑重新投降了匈奴。卫青率领主力全力反击,歼敌一万九千余人,将匈奴击溃,反败为胜。初次参战的霍去病神勇无比,他见伊稚斜单于兵败逃窜,率领八百轻骑穷追数百里,歼敌两千余人,“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伊稚斜单于的伯祖父),俘获匈奴相国、当户和伊稚斜单于之叔罗姑比等,功居全军之冠。霍去病一战成名,凯旋后,汉武帝封这位青年将领为冠军侯。
        阴山战役,有胜有败,有得有失,但实现了逐匈奴出阴山的战略目标,伊稚斜单于将匈奴的大本营从阴山地区迁至漠北。从此,阴山方向的战事明显减少,匈奴频繁侵袭边境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8楼2016-08-19 19:13
        回复
          颜师古的注就来了问题:“皋兰,山名也。霍去病传云 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即此山也 。”按照颜注,皋兰山应在焉支山以西千余里的地方,即敦煌一带。颜注首尾不相顾,既然霍去病已经过了焉支山千有余里,怎么会紧接着与匈奴鏖战在临夏以南的皋兰山下,“杀折兰,斩庐胡王”呢?地理位置显然对不上了。
          有的书上就说“杀折兰,斩庐胡王”的战斗发生在霍去病返回途中,地点就是在临夏县东南的皋兰山下。这显然是为了“消除矛盾”的揣测附会之说了。
          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概发现了《汉书》这段话中某些文字容易产生歧义,所以他干脆把“合短兵,鏖皋兰下”这两句都删掉了,反倒使意思更加通达明白:
          霍去病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余里,杀折兰王,斩庐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余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引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11楼2016-08-19 19:14
          回复
            夏季攻势。
            霍去病取得春季大捷后,汉武帝受到极大鼓舞。当年夏天,他决定对匈奴发动一场规模更大的夏季攻势。夏季攻势分西路和东路两个方向同时出击,以西路为主要进攻方向。东路由李广和张骞领兵出右北平,攻击匈奴左贤王,以掩护西部主力出击。西路由霍去病率主力,公孙敖领兵配合,再次进攻河西走廊。公孙敖领兵出陇西,从正面吸引和牵制敌人。霍去病率精骑主力,采取远距离、大迂回的方式,从北地郡(今甘肃庆阳市西北)出塞,从灵武(今宁夏银川南)渡过黄河,翻越贺兰山,“涉钧耆(水名),济居延(居延海)”,从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折向东南,沿弱水河进至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的黑水流域,出敌不意,插至匈奴侧后。公孙敖部迷失方向,没有按时与霍去病会合。霍去病当机立断,从侧后向匈奴发起猛烈突袭。匈奴军猝不及防,大败,被歼三万余人,单桓、酋涂二王所属两千余人投降,俘获单桓、酋涂、稽且、遬濮、呼子耆五王,以及诸王王子五十九人,另有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由于这些匈奴小王都是匈奴单于之子,所以被俘人员中有一位王母是单于阏氏。霍去病又获得夏季攻势大捷。
            东部的李广和张骞却打得很不顺利。李广与张骞在进军途中失去联系,李广率领的四千骑兵陷入左贤王四万骑的重围。面对十倍于己方的匈奴兵力,李广并不慌乱,令其儿子李敢率数十骑发起第一次冲锋,以鼓舞士气。他命令队伍列为圆阵,四面对外。匈奴骑兵连续发动冲击,矢如雨下。激战中,汉军杀伤匈奴数千人;汉军死伤过半,箭矢将尽。李广的箭法名震匈奴,他让士兵们拉满弓,引而不发,他自己用大黄连弩射死匈奴禆将数名,这时天也黑了下来,匈奴攻势减缓。第二天继续激战,张骞率万骑赶到,左贤王退兵,汉军失利而归。西部的公孙敖、东部的张骞,都在行军时迷失方向贻误战机,按西汉军律,当斩,花钱赎为庶人。


            12楼2016-08-19 19:14
            回复
              李广、赵食其迷失方向,未能到达漠北参战。卫青率军回到大漠以南,李广、赵食其才与大军会合。卫青派人去查问李广、赵食其迷路情况,难免带有责备之意。曾经威震匈奴的名将李广觉得颜面尽失,同时对卫青心存不满,心灰意冷,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说完拔剑自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汉书·李广苏建传》)。
              李广是名将,但不是福将。他是将门之后,先祖是秦代名将李信,“世世受射”。李广不仅有深厚的将门背景,他本人的军事实践也很丰富。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就是校骑都尉,“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之后,他几十年在北方守边抗击匈奴,先后担任过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七个边郡的太守,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飞将军李广”威震匈奴。李广质朴、口讷、爱兵。他带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对士卒“宽缓不苛”,得到士卒爱戴。司马迁评价李广的品行,引用了一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李广射技精湛,但过分拘泥于命中率,战场上情况无论多么紧急,他非要靠近敌人几十步以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看来他缺少一点“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辩证思维。因此,他在作战中几次被敌围困,甚至被俘。他射猛兽,虽能“射石没羽”,也几次被猛兽所伤。李广在汉武帝时期之所以负多胜少,一来是老了,也同他只注重射技,轻视战术创新有关。他几次在沙漠戈壁中行军迷失方向,也能看出他军事素质的局限性。他同新一代抗匈名将卫青、霍去病相比,军事谋略与战略战术显然是落后于时代了。因此,李广的悲剧结局,从本质上说,是时代前进的淘汰法则所造成的。


              15楼2016-08-19 19:17
              回复
                ——————浅析汉武帝平定匈奴的历史条件和个人作用——————


                20楼2016-08-19 19:20
                回复
                  时间 领导者 战役 战争结果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卫青 河南(河套以南)之战
                  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河套地区,解除匈奴对京师长安的威胁。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 河西战役
                  杀匈奴二王,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控制整个河西走廊。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卫青 霍去病 漠北战役
                  彻底击败匈奴主力,大败左贤王,
                  匈奴向北远遁,“而幕南无王庭”18


                  25楼2016-08-19 19:25
                  回复
                    经过三次对匈奴的大战,大汉王朝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大片失地,尤其是第三次夺取了匈奴在大漠以南的所有土地,使匈奴“北蛮”大国的地位根本动摇。汉初几十年来,时时入侵,为害北方的匈奴问题,到汉武帝时终于被解决了。


                    26楼2016-08-19 19:25
                    回复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在汉初经历了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雄厚、人民富裕的情况下,汉武帝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内兴制度、外御强敌,使长期影响中国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边患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汉武帝时期积极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采取反击匈奴、开发西北边疆的积极政策,是可取的、适当的。但是,当匈奴势力不能再威胁汉西北边境的时候,汉武帝依然执着于开辟疆土,继续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深入到匈奴腹地,并为此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使国家陷入十分困顿的境况。尽管如此,汉武帝仍然继续大规模征伐匈奴,彻底解决边患,建立万世霸业,结果招致失败,汉朝也由此走向衰弱,这种教训是值得深思的。


                      27楼2016-08-19 19:26
                      回复


                        28楼2016-08-19 21:19
                        回复
                          这是一位旷古罕见的帝王,他所建立的赫赫战功远播四海,他所创立的昭昭伟业鼎力千秋。他北拒匈奴,南逐百越,西越葱林,一举奠定了中华版图的基础,他内兴礼月,外开边境,建立了一个国家挺立千秋的自信与豪情,他是大汉王朝的天之骄子,代天巡狩抚育万民。在他的带领下,中华迎来了第一个真正的世界级王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6-08-21 20:4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6-08-24 21:12
                            回复
                              楼主全面


                              31楼2016-08-26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