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两全--乐进
人物简介: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
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总评:人言他默默无闻的为曹操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不求回报他把做为一个武将的基本理想展现了出来,实在难能可贵。有人说他是二流武将,可是他从不居功自傲,可谓从一而终,无愧“文谦”二字啊!!“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薨,谥曰威侯。”
温文而雅--李典
人物简介:李典,字曼诚,早年跟随从父李乾效力于曹操,在吕曹交战期间,李乾因不肯降敌被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所杀,李典助堂弟李整杀敌报仇,李整死后不久李典就被曹操任为离狐太守,中郎将,此后战役中李典多负责粮运后勤,直到任夏侯惇副将讨刘备后才逐渐调到前线作战。李典向来与张辽,乐进不和,但他却不会因私怨而耽误公事,还大败孙权,因此被封为破虏将军,都亭侯,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文学形象:《三国演义》中,李典与乐进在第五回同时响应曹操的号召,前来投归。基本与史实相同,但在合肥之 战与史实不相同。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在合肥守城,孙权率军攻打。曹操派人送“贼来乃发”四字的木匣到合肥给三人,如果孙权十万大军来就打开。张辽打开一看,里面写着:“如果孙权将至,张辽将军、李典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张辽将纸条给李典,乐进观看,张辽打算出战,但乐进见素与张辽不睦的李典默然不语,便对张辽说:“敌众我寡,难以迎敌,应该坚守。”张辽见此并感慨二人不顾公事打算独自出战,李典顿时慷慨说道:“怎么会因为私事而忘却公事,愿听从指挥。”张辽大喜,让李典埋伏在逍遥津,等吴军过小师桥来攻打合肥,自己与乐进一起对抗,而李典拆小师桥。拆桥过后,李典带领军队汇合张辽、乐进二人,合击孙权,最后大败孙权军。
人物简介: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
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总评:人言他默默无闻的为曹操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不求回报他把做为一个武将的基本理想展现了出来,实在难能可贵。有人说他是二流武将,可是他从不居功自傲,可谓从一而终,无愧“文谦”二字啊!!“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增邑五百,并前凡千二百户。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薨,谥曰威侯。”
温文而雅--李典
人物简介:李典,字曼诚,早年跟随从父李乾效力于曹操,在吕曹交战期间,李乾因不肯降敌被吕布手下薛兰,李封所杀,李典助堂弟李整杀敌报仇,李整死后不久李典就被曹操任为离狐太守,中郎将,此后战役中李典多负责粮运后勤,直到任夏侯惇副将讨刘备后才逐渐调到前线作战。李典向来与张辽,乐进不和,但他却不会因私怨而耽误公事,还大败孙权,因此被封为破虏将军,都亭侯,死后被追谥为愍侯。
文学形象:《三国演义》中,李典与乐进在第五回同时响应曹操的号召,前来投归。基本与史实相同,但在合肥之 战与史实不相同。张辽,乐进,李典三人在合肥守城,孙权率军攻打。曹操派人送“贼来乃发”四字的木匣到合肥给三人,如果孙权十万大军来就打开。张辽打开一看,里面写着:“如果孙权将至,张辽将军、李典将军出战,乐进将军守城”。张辽将纸条给李典,乐进观看,张辽打算出战,但乐进见素与张辽不睦的李典默然不语,便对张辽说:“敌众我寡,难以迎敌,应该坚守。”张辽见此并感慨二人不顾公事打算独自出战,李典顿时慷慨说道:“怎么会因为私事而忘却公事,愿听从指挥。”张辽大喜,让李典埋伏在逍遥津,等吴军过小师桥来攻打合肥,自己与乐进一起对抗,而李典拆小师桥。拆桥过后,李典带领军队汇合张辽、乐进二人,合击孙权,最后大败孙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