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紫英出了门去,在十步外停了下来,一动也不动的伫立在那里。凛冽的风雪中他就像是那挺拔的雪松,任由风吹乱他的发,雪洒了一身,他都不曾有离开的意思,只是坚毅的守护在那儿。鹅毛般的雪堆积在窗棱上,积起厚厚一层。不知道菱纱现在怎样。他焦急的想着,脸色因为寒冷而变得苍白。他咬了咬嘴唇,仍是固执的站的笔直。
“你可以进来了”许久,屋里传来女子如水般冷漠的声音,并没有被无情寒烈的风淹没,让人听的更觉雪霜凌厉。
紫英轻拂衣袖,抖去身上的积雪,推门而入。屋子里不知何时点起了火盆,柴火在火盆里燃烧着,噼啪的声响听起来脆耳清悦。红彤的烈焰不甘的向上窜息,金红色的火星腾起空中又湮没成碎星消失不见。屋里比刚才暖和许多。
憔悴衰弱的女子依旧平躺在床榻上,白衣女子则立在一边,低头看着那张熟睡着的脸。紫英走近几步,来到她身边,看了一眼菱纱,低声问道“菱纱怎么样了”“她没事,只要再休养一段时日即可了。我该走了。”她终于抬起头来,看着紫英,眼神里多了一份眷恋和不舍。“我该怎么报答你”紫英问道“不用了,紫英哥哥”她终于再也忍不住对他这般冷漠,一颗滚圆的泪珠滴了下来,落在地上,化成了水,又被冻结成了冰。
她的身体渐渐变的透明,轻飘飘的,浮在空中,向着门外飘去,紫英追了过去。他伸手想要去握她的手,却是生生穿透她的纤手,“小羽”紫英喊了她的名字,她摇摇头“紫英哥哥,答应我,你要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她的唇角浮起平静的笑意,那笑容,早在百年前他就见过了“羽弦”在她碎成荧荧的星光前他喊出了那个早已遗失在奈何桥边的名字,原来,即使是走过奈何桥,饮过孟婆汤,也未必能将前尘之事望得一干二净的。她笑了,那笑容,和他初见她时一样。天会荒,地会老,但那份真诚的感动将永远深埋在心中。
一簇金红仿佛有灵性般的朝他飘来,紫英摊开手心,它安然的落回他掌心。那是她的真身,凝视着掌心中躺着的红,紫英的手不禁收紧。
“咳咳”身后传来菱纱的咳嗽声,紫英忙跑过去,坐在床端,扶起她来,抚拍着她的背,为她理顺气息。
“紫英,我没事”菱纱平缓了喘急的气息对他说。“紫英,辛苦你了”他伸手环了她的肩,柔声道“菱纱,没事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的身子微微一僵,而后又舒展开来,乖顺的将头抵在他胸膛,静静的,没有再说话。
一滴青泪滑过他的脸庞,落在她乌云黑发上,也渗入她心里。她转过头来,抬起纤细修长的手,替他拭去眼角的泪,“紫英,谢谢你”她细细的抚着他的脸庞,想抚平那眉间因为愁苦而结成的川字。紫英凝注着她清秀白皙的脸庞,眼里氤氲了水气,迷了他的眼。见他如此,
她又一字一字的说道“紫英照顾了我那么久,以后就让我来好好照顾他”她的声音柔的像寒冷的冬天里刮过的春风,他听着,眉宇间的酸楚渐渐舒展开来。他握起她的另一只手,将它贴在自己的脸上,道“菱纱,谢谢你”“还有你,小羽”他对着空气,轻声说道。
百年前,有一抹金红掉落在三生石畔,被一个蓝衣的少年拾起,还给了前面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女子笑问“你怎么知道是我掉的”他说“我看得清楚”她不再说话。携了他的手,一同奔跃在浓荫葱翠的林间小径上。那一世,他们是一见钟情。
后来,她出嫁了,新郎却不是他。她整整哭了三天,一生的眼泪仿佛在几日里都流完了。她痴痴的坐在铜镜前,望着镜中的自己,苦笑了起来。贴身的丫鬟见她如此,再也忍不下心,偷着告诉她说几日前有一个少年来府上求亲,硬是被老爷派的人给活生生的打死了。她的脸色惨白,捂着胸口,无声啜泣起来,却是再也流不出一滴泪来。“扑的一声,有湿润腥甜的液体喷溅在她脸上,丫鬟大惊,那是血,她大喊“快来人啊”而那一袭白衣的女子却倒在了铜镜前。
几日后,是她出嫁的日子。她没有逃,也没有哭,更没有闹,听任喜娘把她扶上轿。
在喜轿上,她空洞的眼神里突然闪出雪亮的光芒。她从怀里摸出一把短刃,在修长的脖子上一滑,殷红的血染红了鲜艳的嫁衣,眼前浮起三生石畔初遇的情景,她说“三生三世,我会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