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是一个西方的定义,柳宗元在其《封建论》里说“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 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甭管时代,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就是“分诸侯”的制度。不过西方定义的“封建”不能一概而论。西方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一词,在英文里有“feudality"和“feudalism”两个词。姑且把前者翻译为“封建制度”和封建主义”,前者其实直接来自德文,后者则来自法语的"féodalité"。“封建制度”侧重于君主和封臣之间交换封地和义务的习惯,“封建主义”则更多强调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习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者喜欢用第二个词,我们都知道唯物史观完全可以称为经济史观,所以这个词更多是生产和经济角度去解读。这就很容易造成混淆,因为西方的这一种附庸性质的生产与封建制度合二为一,中国则不然。所以这个词可以用于形容那个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而不能形容那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
当然这个问题西方的读者也不见得能很明白,我们使用的“封建”很多时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在网上讲这个并没什么乱用。。。。能区分二者即可,毕竟要真去研究得花很多时间。
关于孟子是不是开历史倒车,我个人以为这种问题没啥实际意义,与其说孟子想恢复井田制,不如说孟子是羡慕井田制所代表的一种和谐规范的社会生产,经学在现在已经不再,不应拘泥于字眼解读,更应关注其中与自己时代有意义的部分。个人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