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层次的问题让天文资料的利用变得更为困难。其一,多数领域的资料收集齐整后,就可以封装、复制了。但天文数据需要根据大气传输和设备的响应而进行校准,这就需要对所有情况有充分的掌控和理解,而这一过程本身是动态的,每当学界对其中一个变量有了更新的理解,所有的数据就需要重新处理。也就是说,天文数据是“活”的。
其二,天文观测的手段极为丰富。因为天体辐射能量的方式很多,从无线电波到红外线,从光到紫外线,从X光到伽马射线每一种观测手段所能获得的信息都极为重要,但很少有研究机构能够将所有的观测同时进行,因此,学界的信息共享就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打破既有的学院机制。
凡此两种问题,都需要一个更为先进的大规模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撑。在吉姆·格雷最近几年的工作中,他频繁地和天文学家、海洋学家、地质学家、基因学家交流,希望自己擅长的大规模数据库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信息存储及分享的问题—这和谷歌的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颇为相似。
其二,天文观测的手段极为丰富。因为天体辐射能量的方式很多,从无线电波到红外线,从光到紫外线,从X光到伽马射线每一种观测手段所能获得的信息都极为重要,但很少有研究机构能够将所有的观测同时进行,因此,学界的信息共享就极为重要,这就需要打破既有的学院机制。
凡此两种问题,都需要一个更为先进的大规模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撑。在吉姆·格雷最近几年的工作中,他频繁地和天文学家、海洋学家、地质学家、基因学家交流,希望自己擅长的大规模数据库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信息存储及分享的问题—这和谷歌的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