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了,读本科也将近一年了,准备期末考试中,有感而发,想写一点自己的经历——当然,跟专升本有关。各位看官就当乐呵,随便看看吧,你觉得是鸡汤也好,是故事也罢,我自己的经历,只希望对后来者有些帮助。
我高中就读于本市一个很好的学校,然而高考考得很差,一直被周围亲戚朋友认为能读好大学的我落榜了,心理确实失落了很久。毕业后,没有直接读大学,去外面打工了好几年。学过汽车修理,每天与油漆高温冷水打交道,一天到晚身上脏兮兮的;学过厨师,在某地永和豆浆后厨,打扫卫生、切菜、洗碗等各种杂活,每天被骂,更难受的是下班后一身的油烟味,回去洗澡三遍都洗不掉;做过服务员,点菜、上菜、收拾剩菜残羹,恶心的不行,还是会被骂被欺负;去过工厂,也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半个月白班,半个月夜班,这简直是要人命的,从未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次好饭;在运动品牌店做过导购,在手机店卖过手机,在健身房卖过健身卡,我还骑着三轮车,去菜市场卖过菜......等等。这些工作,我从来没有赚到多少钱,也从未取得什么成绩,更遑论出人头地如何如何......吃了各种苦头,受尽了各种白眼,遭了不知道多少欺负......很开心的是我也在那个时候交到了一些很好的朋友,一直到现在都还有联系。
我没有歧视任何职业的意思,只是当你一直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生存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根本没有什么能称得上有才华有能力有素质的人——几个服务员会为了一个几块钱的提成勾心斗角,工厂的工人会为了自己买了个1000块钱的手机沾沾自喜炫耀不已,菜市场的小偷大模大样的偷钱偷手机却没有人敢管......
有一段时间,自己租房子住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的生活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以后的生命都要这样度过吗?我以后要天天跟那些满嘴性器官,满脑子芝麻蒜皮利益的人打交道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我中学的时候,英语一直还行,中考138,高考123,一直对英语也比较感兴趣。在打工那几年也没有完全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其中有两个小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一次是我在特步做导购的时候,来了两个外国人,其他店员没有敢上去接待的,都远远的站着一言不发。我一直很想跟外国人打交道,就凭着自己高中时候的英语底子,硬着头皮去跟他们介绍衣服鞋子。那两个外国人很友好,虽然我那时候讲的比较慢,很多鞋子衣服的词汇也不知道,但是他们还是一直对我微笑,最后跟我说:“Your pronounciation is really good and thank you."虽然我那时候讲的并不好,但是店长和其他店员都是一直对我说”厉害“之类的话。当然,我只是随便听听而已,深知自己水平并不行。而且我后来发现那两个外国人中文非常好,是真的非常好,普通话非常非常标准。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该干什么了。第二个故事是,我有一次去一家做箱包生意的外贸公司应聘的时候,那个老板看起来非常儒雅,很有气质,知书达理也就是那样了吧。他一点也没有因为我是高中毕业而看低我,整个面试过程他都很认真。他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希望能做一些跟英语有关的工作。换了别的HR可能看我高中毕业想做英语类的工作早把我赶出去了,而那个老板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拿给我两张纸,一份英文,一份中文,说:”你把这些翻译一下。“那是外贸类的两份材料,英语专业常见的那种。然而我那时候肯定翻译的不好。那个老板还是给了我一份采购的工作,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着了,”如果你英语再学的好一点,你能做更多的事情。“
没过多久,我打了最后一份工,干了19天,拿着仅有的950块钱工资买了火车票,回到老家附近的镇上,租了一间房子——70块钱一个月,除了一张铁架床,一个碰一下就要散架的破旧桌子,连墙壁都是水泥的。那时候已经12月份了,我赶在高考报名的最后一天去教育局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了2012年的高考。然后去旧书摊买了十本旧的高考用书,就开始了自己六个月的独自复习生涯。几年没碰高中书本了,很多知识必然忘了,从头开始吧。我没跟家里要钱,就自己的那点工资。去掉回家车票钱150,六个月的房租300,一些必需品花了200左右,最后只剩下300多块钱给我吃饭了。六个月,300块钱,are you freaking kidding me? 好在小镇上消费并不高,我也把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一天六块钱左右的饭钱,后来从家里带了些吃的,应付了很长时间。我也很谢谢那几个月里,打工时候认识的兄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对,是的,借了我一部分钱,帮我度过了难关。我记得那会子最难的时候,四块钱花了3天,每天就是馒头配红糖水。那几个月给我最多的感觉就是冷,饿。饱暖则思淫欲,冷饿则想学习。没钱的时候,也就心无旁骛,只有看书了——没得选。六个月没跟什么人打交道,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自小喜欢安静的我,也没怎么觉得孤单。倒是跟住在旁边的一个高中生成了好哥们儿,现在一直关系很好。
中间有多艰难也不说了,整个过程我都是瞒着家人的。高考后,我拿着高考准考证,跟我爸妈说我今年又考了一次大学。惊讶,但他们也没说什么。后来就是高考一样的,等分数,填志愿,等录取通知书。我被安徽一所大专录取了,学的是英语专业。
大一刚来,由于之前自学了一些唱歌跳舞,普通话不错,长相也算对得起观众,参加唱歌,朗诵,演讲等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书记和老师赏识,主持了系里最大型的活动——毕业晚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一到大三主持了近20场各种演出、比赛、报告会等活动,也深深地爱上了当主持人的感觉,很锻炼人。大一上学期,期末,系里举办了一个全国性大专院校的英语比赛 的校级选拔赛,我经过认真准备,击败了大一大二大三所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已预赛和决赛双第一的成绩,代表我们学校去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得到了全国第三名——创造了我们学校英语专业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最好的成绩。这个比赛很难,尤其对于大一来说,要考查听力,听译,段落口译,翻译等。准备的时候也确实花了很多功夫,大冬天,室友都在睡觉的时候我就起床练习,宿舍在六楼,吃饭都订外卖或者让室友帮忙带饭,更重要的是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那会儿是期末,准备那个比赛的同时,我还在准备学校的英语语音语调大赛和期末考试,最后结果都还不错,语音语调大赛得了第一名,期末考试也是第一名。
大一下学期,学校英语口语大赛,我得了第一名。有了这个成绩,我就能在大二代表我们学校参加全省的口语大赛了;四级考试,583分,这分数不高,跟重点大学或者外语院校的肯定没法比,然而在我那个大专,这个分数还是让所有老师同学都吃惊的;紧接着,学校举行党章十八大的知识竞赛,,我带着英语和日语专业的两位同学一起,代表我们外语系,击败了其他系部的代表队,得了第一名。要知道,外语系一届只有几十人,建工机电医学经济等系部一届动辄几百上千人,能战胜他们得第一名,难度真不小。系书记和辅导员在现场一直很欣慰很开心。期末考,第一。
大二上学期,成了学长,也成了传闻中的”学霸“。大一参加过的各种比赛,我到大二成了这些比赛的主持人,也继续主持着毕业晚会。学生会换届,我成了学生会副主席(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12月份的六级考试,分数出来后,568分,同四级一样,不算高,却令大专时候的同学老师震惊。期末考试,第一名。
大二下学期,一个月的时间都在准备全省的口语大赛,六点起来背稿子,起点去晨跑刷卡——安徽的同学应该有相似经历,大专要晨跑刷卡,综合测评的一部分,然后吃饭,然后写稿子背稿子,下午培训。辅导员也在别的班说,经常见我拿着早饭去校门口的草地上练口语。那一个月,除了周末,都是这样度过的,而且,口语大赛,要不断的说话练口语,嗓子就一个月一直发炎都没好,金嗓子喉宝随身带,吃了好几盒。2014年4月中旬,在合肥,安徽省大专院校英语口语大赛专业组比赛中,我得了一等奖。这也是我们学校英语专业第一次在这个比赛中得一等奖。有了这个奖,我就可以参加安徽本科院校的专升本面试。
大三上学期,我主持了自己的毕业晚会,策划排练节目,唱歌,跳舞,落幕......晚会结束后,观众都走了,报告厅里只剩下书记,辅导员,我站在台上和同学们合影留念。看着台下的观众席,突然间,两年多的大专时光,在那个报告厅参加过各种比赛的场面,和同学朋友一起排练一起努力的情景,真的是如放电影一般,在几秒钟的时间里一幕幕在眼前飘过。才明白,原来书上说过的那种往事一幕幕的感觉是真的。那是我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有那种感觉。又想着两个小时后自己就要赶火车转飞机去厦门,心下难受的紧。前几秒还是和同学开开心心的合照,后几秒眼泪完全不受控制的喷薄而出,真是哭的很惨,捂着脸,眼泪也顺着手指流下,室友扶着我,台下的同学还大声喊着我,可还是忍不住啊,那泪水哗哗的。越是想拼出个笑脸,越是哭的厉害。笑着哭,大抵如此了。想来那时我的大学,始于看着别人在毕业晚会上哭成花脸,终于自己在毕业晚会上哭的乱颤。后面得了国家奖学金,8000块,银行卡存款最多的时刻。给爸妈买了些礼物,很开心。
大三下,专升本面试,来到安徽某二本院校。其实大专几年我比较遗憾的是看起来很忙,做了很多事,却没有好好看书,多多读书。
失与得。高中后的那几年,18-21岁,人生中最最美好的年华,我却拿去经历了社会上顶让人觉得苦痛折磨的”低质量工作“,白白蹉跎了年岁,此一失;那几年本该是一个人三观定型,在图书馆阅尽万卷书,在大千世界行足万里路的时候,我却没读几本书,只让平凡的自己淹没于平庸的人中,心智内涵并无多少增长,且我念大专的时候,同期高中毕业的同学,本科已经毕业了,我大专毕业的时候,他们研究生也毕业了,我比他们落后这许多年,此二失;那时候的一些亲戚朋友,知道我落榜,在社会上没混出名堂又回去考大学的时候,冷嘲热讽,指指点点,数不胜数,我在他们眼里的形象也大打折扣,此三”失“(加引号是因为我从不觉得失去那些人有什么大不了)。那几年,我没挣到什么钱,没做到什么职位,但是我认清了我自己,我找到了自己该做的和想做的事情,此一得;有一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你得意时,你的朋友认识你,你落魄时,你认识了你的朋友。我对这句话更是深有体会。失去的早晚会失去,留下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这几年的亲戚朋友,儿时玩伴,也都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几个兄弟却是无论如何都不离弃,如沙中淘金一般,筛走的是沙子,留下的是赤金,此二得;最重要的一点,我从当初一个内向胆小,不善言辞,上台表演紧张的不知所措时的小男孩,成长为今日面对几千观众从容表达,毫不怯场,外表波澜不惊,内心指点江山的男人,此三得。
如今坐在电脑前码字,忽觉成长真是一件奇妙的事。
说一下本科专科的区别。大专时,图书馆很小,也很少有人天天去图书馆。教室里认真学习的也就更是少见。甚至你天天看书会被别人鄙视,甚少有人跟你谈什么理想抱负。本科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宽敞大气,天天爆满。花圃边,操场上,教室里,到处可见背书学习的人。尤其赶到考研前几个月,晚上23:30了,教学楼还是满满的人大声背书,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都在改变自己的命运,学习氛围非常好。所以大家想考专升本的同学不妨多去本科院校看看,观察一下。
现在的我,深知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也在准备考研,目标当然是名校,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祝愿各位专升本的学弟学妹们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加油。
我高中就读于本市一个很好的学校,然而高考考得很差,一直被周围亲戚朋友认为能读好大学的我落榜了,心理确实失落了很久。毕业后,没有直接读大学,去外面打工了好几年。学过汽车修理,每天与油漆高温冷水打交道,一天到晚身上脏兮兮的;学过厨师,在某地永和豆浆后厨,打扫卫生、切菜、洗碗等各种杂活,每天被骂,更难受的是下班后一身的油烟味,回去洗澡三遍都洗不掉;做过服务员,点菜、上菜、收拾剩菜残羹,恶心的不行,还是会被骂被欺负;去过工厂,也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半个月白班,半个月夜班,这简直是要人命的,从未睡过一个好觉,没吃过一次好饭;在运动品牌店做过导购,在手机店卖过手机,在健身房卖过健身卡,我还骑着三轮车,去菜市场卖过菜......等等。这些工作,我从来没有赚到多少钱,也从未取得什么成绩,更遑论出人头地如何如何......吃了各种苦头,受尽了各种白眼,遭了不知道多少欺负......很开心的是我也在那个时候交到了一些很好的朋友,一直到现在都还有联系。
我没有歧视任何职业的意思,只是当你一直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生存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根本没有什么能称得上有才华有能力有素质的人——几个服务员会为了一个几块钱的提成勾心斗角,工厂的工人会为了自己买了个1000块钱的手机沾沾自喜炫耀不已,菜市场的小偷大模大样的偷钱偷手机却没有人敢管......
有一段时间,自己租房子住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的生活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以后的生命都要这样度过吗?我以后要天天跟那些满嘴性器官,满脑子芝麻蒜皮利益的人打交道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我中学的时候,英语一直还行,中考138,高考123,一直对英语也比较感兴趣。在打工那几年也没有完全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其中有两个小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一次是我在特步做导购的时候,来了两个外国人,其他店员没有敢上去接待的,都远远的站着一言不发。我一直很想跟外国人打交道,就凭着自己高中时候的英语底子,硬着头皮去跟他们介绍衣服鞋子。那两个外国人很友好,虽然我那时候讲的比较慢,很多鞋子衣服的词汇也不知道,但是他们还是一直对我微笑,最后跟我说:“Your pronounciation is really good and thank you."虽然我那时候讲的并不好,但是店长和其他店员都是一直对我说”厉害“之类的话。当然,我只是随便听听而已,深知自己水平并不行。而且我后来发现那两个外国人中文非常好,是真的非常好,普通话非常非常标准。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该干什么了。第二个故事是,我有一次去一家做箱包生意的外贸公司应聘的时候,那个老板看起来非常儒雅,很有气质,知书达理也就是那样了吧。他一点也没有因为我是高中毕业而看低我,整个面试过程他都很认真。他问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说希望能做一些跟英语有关的工作。换了别的HR可能看我高中毕业想做英语类的工作早把我赶出去了,而那个老板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拿给我两张纸,一份英文,一份中文,说:”你把这些翻译一下。“那是外贸类的两份材料,英语专业常见的那种。然而我那时候肯定翻译的不好。那个老板还是给了我一份采购的工作,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着了,”如果你英语再学的好一点,你能做更多的事情。“
没过多久,我打了最后一份工,干了19天,拿着仅有的950块钱工资买了火车票,回到老家附近的镇上,租了一间房子——70块钱一个月,除了一张铁架床,一个碰一下就要散架的破旧桌子,连墙壁都是水泥的。那时候已经12月份了,我赶在高考报名的最后一天去教育局以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了2012年的高考。然后去旧书摊买了十本旧的高考用书,就开始了自己六个月的独自复习生涯。几年没碰高中书本了,很多知识必然忘了,从头开始吧。我没跟家里要钱,就自己的那点工资。去掉回家车票钱150,六个月的房租300,一些必需品花了200左右,最后只剩下300多块钱给我吃饭了。六个月,300块钱,are you freaking kidding me? 好在小镇上消费并不高,我也把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一天六块钱左右的饭钱,后来从家里带了些吃的,应付了很长时间。我也很谢谢那几个月里,打工时候认识的兄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对,是的,借了我一部分钱,帮我度过了难关。我记得那会子最难的时候,四块钱花了3天,每天就是馒头配红糖水。那几个月给我最多的感觉就是冷,饿。饱暖则思淫欲,冷饿则想学习。没钱的时候,也就心无旁骛,只有看书了——没得选。六个月没跟什么人打交道,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自小喜欢安静的我,也没怎么觉得孤单。倒是跟住在旁边的一个高中生成了好哥们儿,现在一直关系很好。
中间有多艰难也不说了,整个过程我都是瞒着家人的。高考后,我拿着高考准考证,跟我爸妈说我今年又考了一次大学。惊讶,但他们也没说什么。后来就是高考一样的,等分数,填志愿,等录取通知书。我被安徽一所大专录取了,学的是英语专业。
大一刚来,由于之前自学了一些唱歌跳舞,普通话不错,长相也算对得起观众,参加唱歌,朗诵,演讲等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书记和老师赏识,主持了系里最大型的活动——毕业晚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一到大三主持了近20场各种演出、比赛、报告会等活动,也深深地爱上了当主持人的感觉,很锻炼人。大一上学期,期末,系里举办了一个全国性大专院校的英语比赛 的校级选拔赛,我经过认真准备,击败了大一大二大三所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已预赛和决赛双第一的成绩,代表我们学校去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得到了全国第三名——创造了我们学校英语专业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最好的成绩。这个比赛很难,尤其对于大一来说,要考查听力,听译,段落口译,翻译等。准备的时候也确实花了很多功夫,大冬天,室友都在睡觉的时候我就起床练习,宿舍在六楼,吃饭都订外卖或者让室友帮忙带饭,更重要的是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因为那会儿是期末,准备那个比赛的同时,我还在准备学校的英语语音语调大赛和期末考试,最后结果都还不错,语音语调大赛得了第一名,期末考试也是第一名。
大一下学期,学校英语口语大赛,我得了第一名。有了这个成绩,我就能在大二代表我们学校参加全省的口语大赛了;四级考试,583分,这分数不高,跟重点大学或者外语院校的肯定没法比,然而在我那个大专,这个分数还是让所有老师同学都吃惊的;紧接着,学校举行党章十八大的知识竞赛,,我带着英语和日语专业的两位同学一起,代表我们外语系,击败了其他系部的代表队,得了第一名。要知道,外语系一届只有几十人,建工机电医学经济等系部一届动辄几百上千人,能战胜他们得第一名,难度真不小。系书记和辅导员在现场一直很欣慰很开心。期末考,第一。
大二上学期,成了学长,也成了传闻中的”学霸“。大一参加过的各种比赛,我到大二成了这些比赛的主持人,也继续主持着毕业晚会。学生会换届,我成了学生会副主席(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12月份的六级考试,分数出来后,568分,同四级一样,不算高,却令大专时候的同学老师震惊。期末考试,第一名。
大二下学期,一个月的时间都在准备全省的口语大赛,六点起来背稿子,起点去晨跑刷卡——安徽的同学应该有相似经历,大专要晨跑刷卡,综合测评的一部分,然后吃饭,然后写稿子背稿子,下午培训。辅导员也在别的班说,经常见我拿着早饭去校门口的草地上练口语。那一个月,除了周末,都是这样度过的,而且,口语大赛,要不断的说话练口语,嗓子就一个月一直发炎都没好,金嗓子喉宝随身带,吃了好几盒。2014年4月中旬,在合肥,安徽省大专院校英语口语大赛专业组比赛中,我得了一等奖。这也是我们学校英语专业第一次在这个比赛中得一等奖。有了这个奖,我就可以参加安徽本科院校的专升本面试。
大三上学期,我主持了自己的毕业晚会,策划排练节目,唱歌,跳舞,落幕......晚会结束后,观众都走了,报告厅里只剩下书记,辅导员,我站在台上和同学们合影留念。看着台下的观众席,突然间,两年多的大专时光,在那个报告厅参加过各种比赛的场面,和同学朋友一起排练一起努力的情景,真的是如放电影一般,在几秒钟的时间里一幕幕在眼前飘过。才明白,原来书上说过的那种往事一幕幕的感觉是真的。那是我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有那种感觉。又想着两个小时后自己就要赶火车转飞机去厦门,心下难受的紧。前几秒还是和同学开开心心的合照,后几秒眼泪完全不受控制的喷薄而出,真是哭的很惨,捂着脸,眼泪也顺着手指流下,室友扶着我,台下的同学还大声喊着我,可还是忍不住啊,那泪水哗哗的。越是想拼出个笑脸,越是哭的厉害。笑着哭,大抵如此了。想来那时我的大学,始于看着别人在毕业晚会上哭成花脸,终于自己在毕业晚会上哭的乱颤。后面得了国家奖学金,8000块,银行卡存款最多的时刻。给爸妈买了些礼物,很开心。
大三下,专升本面试,来到安徽某二本院校。其实大专几年我比较遗憾的是看起来很忙,做了很多事,却没有好好看书,多多读书。
失与得。高中后的那几年,18-21岁,人生中最最美好的年华,我却拿去经历了社会上顶让人觉得苦痛折磨的”低质量工作“,白白蹉跎了年岁,此一失;那几年本该是一个人三观定型,在图书馆阅尽万卷书,在大千世界行足万里路的时候,我却没读几本书,只让平凡的自己淹没于平庸的人中,心智内涵并无多少增长,且我念大专的时候,同期高中毕业的同学,本科已经毕业了,我大专毕业的时候,他们研究生也毕业了,我比他们落后这许多年,此二失;那时候的一些亲戚朋友,知道我落榜,在社会上没混出名堂又回去考大学的时候,冷嘲热讽,指指点点,数不胜数,我在他们眼里的形象也大打折扣,此三”失“(加引号是因为我从不觉得失去那些人有什么大不了)。那几年,我没挣到什么钱,没做到什么职位,但是我认清了我自己,我找到了自己该做的和想做的事情,此一得;有一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你得意时,你的朋友认识你,你落魄时,你认识了你的朋友。我对这句话更是深有体会。失去的早晚会失去,留下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这几年的亲戚朋友,儿时玩伴,也都让我”学“到了很多。有几个兄弟却是无论如何都不离弃,如沙中淘金一般,筛走的是沙子,留下的是赤金,此二得;最重要的一点,我从当初一个内向胆小,不善言辞,上台表演紧张的不知所措时的小男孩,成长为今日面对几千观众从容表达,毫不怯场,外表波澜不惊,内心指点江山的男人,此三得。
如今坐在电脑前码字,忽觉成长真是一件奇妙的事。
说一下本科专科的区别。大专时,图书馆很小,也很少有人天天去图书馆。教室里认真学习的也就更是少见。甚至你天天看书会被别人鄙视,甚少有人跟你谈什么理想抱负。本科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宽敞大气,天天爆满。花圃边,操场上,教室里,到处可见背书学习的人。尤其赶到考研前几个月,晚上23:30了,教学楼还是满满的人大声背书,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都在改变自己的命运,学习氛围非常好。所以大家想考专升本的同学不妨多去本科院校看看,观察一下。
现在的我,深知自己各方面的不足,也在准备考研,目标当然是名校,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后祝愿各位专升本的学弟学妹们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