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命召唤吧 关注:1,798贴子:14,978

【黄金版】南京城令人捉鸡的防御能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本可以星辰大海的


1楼2016-06-26 21:33回复
    【一】南京城墙最大的缺陷:没有马面
    马面,指的是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突出的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

    去过南京城墙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南京明城墙,是没有马面的
    绝大部分地方都是这样 光秃秃一段墙体


    是不是因为建国后马面被拆了呢? 不是的,首先马面的修筑和拆除的工程量都不小
    不太可能光留存墙体而不留存马面;其次,从老照片看,确实是没有马面






    3楼2016-06-26 22:07
    回复
      攻击方可能会意外地发现,比起在城墙外遭受防御火力倾泻,城墙根部似乎是防御的死角。
      那么防守方除了在墙头往下砸石头外,还有什么好办法不?
      有,让我们离开城墙剖面视角,进入俯瞰视角:

      在城墙上构筑外凸的马面,就可以构成交叉火力,攻击进入上下射击死角的敌人。
      每隔射击武器的有效射击距离就设立一个马面,马面之间便可以互相掩护,把射击死角消减到最小



      到中世纪时 出现了各种形状的外凸堡

      宋代兵书中描绘了马面的构造
      并有记载【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脚。】
      赫连勃勃所筑赫连城 马面间的距离甚至只有六七丈
      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紧密如石,劚之皆火出。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予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兼也。余曾亲见攻城,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矢石临之。须使敌人不能到城下,乃为良法。今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若敌人可到城下,则城虽厚,终为危道。其间更多刓其角,谓之“团敌”,此尤无益。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但使敌人备处多,则自不可存立。赫连之城,深可为法也。
      事实证明 多立马面而不甚厚的城,其防御效果要好于【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的旧边城
      更不用说连马面都没有的南京城了


      5楼2016-06-26 22:18
      收起回复
        有些人说南京城墙是有弯曲的 不需要修建马面
        那么南京城墙那“曼妙”的身姿能否起到马面作用呢?
        我们以这个近90度的折角为例 NC的设计师设计的女墙墙体太厚,射击孔又太窄

        实际上,只有下面照片中对面正对着我的那些垛口才能射击我脚底下的敌人

        实际效果如图所示 不仅墙角有大块的射击死角 左边这段墙体就完全享受不到侧翼火力的好处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
        这种内凹形直角在整个南京城墙中屈指可数 简单说 你要用寥寥几个【独卵马面】守卫几十公里的城墙

        而剩下那些A罩杯的曲线,守军得把整个身子探出去才能对敌人进行有效攻击


        6楼2016-06-26 22:20
        回复
          还有人说 南京城的城墙有一定角度,
          实际上,南京墙的角度一般都和水平地面成80度以上
          ——其实不单是南京墙,传统中式城防的角度大部分都在80度以上

          其实不仅是中式城防的墙有倾斜度
          古今中外很多墙体都有倾斜度,有些倾斜度还在南京城墙之上——然而大家还是大修特修马面


          更何况,西安修的城墙也有马面,北京城墙最后也加上了马面,可见倾斜城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明自己最后迫于防御压力,在前线的各个城池要塞也修筑了马面。
          南京城为什么没有马面呢?
          专家考证如下:


          7楼2016-06-26 22:35
          回复
            【二】南京城墙上的窝铺也不能有效攻击墙脚的敌人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南京城介于朱元璋的个人好恶,没有修筑马面
            所以在攻击墙脚敌人能力方面有先天缺陷
            那么有没有设施可以弥补呢?
            除了设置各种马面/凸堡外,来自头顶的攻击也是致命的
            这种外置隔层有木质和石质两种,能够让守军直接射击墙脚敌人的头顶——甚至是背后




            当然大宋也有类似的设施 名字可能就叫做踏空版

            贼傅城欲上,则随其处下檑木檑石以击之,随飞炬以烧其攻器,下火床及以竹炉熔铁洒灼敌人, 石灰糠麸昧害其目,楼棚踏空版内杂出短兵,下刺登者。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连枷之制具兵器门),锉手斧断之;
            个人考证的锉手斧实际形象


            9楼2016-06-26 22:50
            回复
              那么记载中南京城墙上的窝铺是不是这种构造呢?
              有些明粉说,雉、窝铺就是这种构造,所以南京城无需建造马面。
              真的是这样吗?
              先来看雉 雉这个词在古代有很多种解释
              不过好在戚继光说的很清楚 后面还加了配图


              不太懂? 没关系 其实说白了就是马面

              重点翻译一下就是
              雉是突出城外的构筑,大的出墙3丈,次者2丈,再次者1.5丈
              每五十个垛要设置一个雉
              然而我们知道,南京城根本没有马面
              下面再看窝铺

              每对一雉造一个一铺,因为从上面可以看到
              雉是突出城墙外的构筑——也就是马面 实际上是加宽了该处城墙的厚度
              所以此处不会妨碍建造窝铺
              前面说过 每50垛造一个雉,所以窝棚之间也是50垛
              当然也可以在两个雉之间再造一个小窝铺,这样便是每25垛一个窝铺
              而窝铺本身,简单说就是墙上主要给守军休息和存放器械的屋棚 有些开有箭眼
              ——但是,并没有明显的突出墙体之外,其本身自然也没有有效攻击墙脚敌人的能力



              10楼2016-06-26 23:02
              回复
                既然窝铺不能有效攻击墙脚的敌人 南京城墙也没有证据建有悬楼
                那么南京城墙上留存的悬眼能不能有效攻击墙脚敌人呢?
                很遗憾,还是不行

                悬眼主要起的作用是在避免守城士兵在墙头被点名的前提下,提供观察敌军是否到达墙脚的通道
                一旦敌军到达城下,仍然要通过一般途径进行抵御。
                其实从悬眼的结构也能看出来,其并不能直通城下


                11楼2016-06-26 23:13
                回复
                  【三】南京城墙的另一个缺陷,内外墙之间离得太远
                  宋代记载
                  【外凿壕,去大城约三十步,上施钓桥。壕之内岸筑羊马城,去大城约十步。】【羊马城,高可一丈以下,八尺以上,亦偏开一门与瓮城门相背】
                  除了要设置马面/凸堡外,主墙之外要有羊马墙和壕沟,羊马墙高1丈(约3米),距离主墙约10步(15米左右)
                  这样一来,主墙、马面、羊马墙之间就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网

                  君宝的设计思路与宋人暗合 主墙约高度为12米 厚4-5米,外墙高度为8米,
                  内外墙之间间距约15-20米,羊马墙高度为2米

                  三道防御加上每隔50米1座的18-20米高的塔楼,构成了强大的立体交叉火力
                  其设计思路之巧可见一斑




                  13楼2016-06-26 23:33
                  回复
                    南京城的外墙又如何呢?
                    如图所示,外面一圈就是
                    这圈俗称土城头,以丘陵垒土为主

                    这一圈总长达120里,和内墙的距离嘛……近的几百米,远的几公里
                    不得不说奇葩朝代奇葩事,本来内墙就已经太长,守军顾此失彼了
                    再来个外墙……这外墙还不能和内墙高低配合 几乎和内墙老死不相往来
                    据说朱八八造这个奇葩外墙的原因是朱老四说了一句
                    “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中紫禁城”


                    14楼2016-06-26 23:35
                    回复
                      【四】南京城墙的高、阔,并不完全是优势,也有其弊端
                      前面已经说过,如果论高、阔,南京城墙在同期可以算是名列前茅,但是城墙过高过厚真的好吗?
                      宋代记载
                      【城不必太高,太高则积雨摧塌,修筑费力。城面不可太阔,太阔则炮石落在城上,缓急击中守御人。城面通鹊台只可一丈五尺或一丈六尺,高可三丈或三丈五尺。沿边大郡城壁,高亦不过五丈,阔不过二丈而已】
                      按照宋人的总结, 即使是大城的城墙,理想高度为不超过5丈(约15米),阔不超过2丈(约6米)
                      城修筑的太高,虽然满足了领导的虚荣心,但对于修筑的工程量以及平时的养护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20多年前,南京城墙就因暴雨造成高厚的墙倒塌,内部较矮的墙却幸免于难
                      而城修筑的太阔,则会造成炮石直接落在城面上,更容易击中城上的守军


                      15楼2016-06-26 23:36
                      回复
                        明粉可能要反驳,宋代仍然是冷兵器的时代,而君堡的建筑时间甚至建于4世纪
                        这些防御冷兵器是可以的 但是防御热兵器不行 热兵器时代,就是要高厚,棱堡不就是这样吗?
                        首先要指出的是,真正热兵器时代的防御建筑,是不能像南京城这样高的
                        过高的城墙根本无法让墙上的大炮发挥威力最大的直射 同时也使自己在面对火炮时成为一个高大的靶子


                        所以早期对传统城防的改造集中在降低要塞大炮的射击位置


                        16楼2016-06-26 23:51
                        回复
                          另一方面 南京城建城之时 大明也很难说是有些人吹嘘那样的热兵器时代
                          下面就列举一些“世界第一火器强国”的前朝冷兵神器
                          杆式抛石机的来源可能是中原
                          一个比较清晰的记载是三国时期:
                          《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操乃发石车击绍楼,皆破,军中呼曰:霹雳车。
                          《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众号曰霹雳车。

                          在宋代的武经总要中,第一次详细的记载了各种人力杠杆式抛石机

                          这种较为原始的抛石机在中世纪初期传播到中东、拜占庭和西欧后,
                          被改进成了配重式抛石机又回传到了当时的宋朝

                          配重式抛石机在1200年左右在地中海地区开始大量出现
                          1218十字军围攻达米埃塔时,使用的抛石机能抛出185kg的石弹
                          在一本13世纪初期的笔记中如此记录:
                          在使用30吨配重时,
                          配重抛石机可将100kg重的弹药抛出超过400米远;如果弹药重260kg,射程则超过160米
                          当配重减半时,则可以将100kg重的弹药抛出217米;60kg重的弹药抛出365米

                          这还远不是配重抛石机的极限,这类武器的普遍最大投射重量可以达到300kg
                          14世纪的报告甚至提到配重抛石机抛出了重900-1200kg的弹药


                          17楼2016-06-26 23:54
                          回复
                            《元史亦思马因传》: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与阿老瓦丁至京师。十年,从国兵攻襄阳未下,亦思马因相地势,置炮于城东南隅,重一百五十斤,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宋安抚吕文焕惧,以城降……
                            《宋史·兵志十一》云:“咸淳九年(1273年),沿边州郡因降式,制回回炮。有触类巧思,别置炮远出其上”。
                            150宋斤石蛋 近100千克重
                            而猪粑粑造南京城墙时拥有的最大火炮有多大呢?
                            出土的洪武大铁炮,全长 1米,这已经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猪粑粑时期明代火炮
                            大明其余的所谓大炮 基本上是些几十斤的东西
                            连26.5公斤的碗口铳都属于较大类型的了
                            从记载可以看出
                            配重抛石机可将100kg重的弹药抛出超过400米远;如果弹药重260kg,射程则超过160米
                            我很好奇,大明的这些“大炮”,如果靠自己的100%火药能量反冲,能否飞出100米外?


                            18楼2016-06-26 23:54
                            回复
                              不单是抛石机和投石器 在世界第一火器强国武备序列中
                              弩也还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神臂弓】了
                              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从文字描述看,宋代神臂弓是一种带铁镫的踏张弩,能射到340步外

                              明末成书的《武备志》如此记载



                              简单说,世界第一火器强国发现了已经损坏的【元代神臂弓】
                              复原后加上仿【汉代耿恭】方法制作的箭镞——复原时连铁镫都没了,只剩绳子
                              结果这【三手猴版】的东西被称为【无不三洞,尤虏所畏】


                              21楼2016-06-26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