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
三十年代。1936年2月,汤佩松、宋秉南在Nature发表Change in Optical Rotation of Glucose in Dilute Solutions of Boric Acid论文,观测研究了混合于几种特定浓度硼酸溶液中葡萄糖的氢离子浓度指数及旋光度的变化。1936年10月,汤佩松、林春猷在Science上发表Downward Shift of pH Caused by Addition of Glucose to Boric Acid Buffer Solutions论文,报导了使用氢醌电极测量硼酸溶液中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氢离子浓度指数结果。1939年9月,高尚荫、公立华在Science发表Studies on the freshwater medusa found in kiating, Szechuen, China.论文,报导了1939年1月14日和2月12日在四川嘉定大渡河边同一池塘发现的两种淡水水母物种的生存环境,并对其伞径、触手数目、平衡囊数目、生殖腺形状等体形和器官特征进行了描述。作者确认1月14日发现的水母为较为多见的索氏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ii)的一种,2月12日所发现水母特征有明显区别,为我国特有种类。详细研究报告(发表于1939年《国立武汉大学理科报告:生物学》第1-3期)将2月12日发现水母命名为“中华桃花水母”(Craspedacuta sinensis)。此项研究是中国学者最早在无脊椎动物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
四十年代。1940年1月,邬保良在Nature发表A Simple Rule for Evaluating Atomic Constants论文,从精细结构常数α等已有关系式出发,推导出了一种计算某些原子常数的简易计算法,并得到与实验值非常近似的计算结果。1940年11月,高尚荫在Science发表The Occurrence and Isolation of Azotobacter in Chinese Soils 论文,对取自四川各地15类以上土壤样本共127个样品进行了非共生固氮菌测定,结果是102个样品含有固氮菌。这是对中国大面积土壤开展非共生固氮菌的首例研究报导。1941年3月,高尚荫在Nature发表Soil Protozoa in some Chinese Soils 通信,调查研究了从四川嘉定及周边地区收集的40份土壤标本中的57种原生动物。1947年11月,梁百先在Nature发表F2 Ionization and Geomagnetic Latitudes论文,通过分析研究F2电离层的临界频率foF2与地磁纬度之间的关系,发现了电离层赤道异常现象。这是中国科学家在电离层研究领域作出的第一个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的重大发现。1949年7月,高尚荫、王焕葆在Science发表Survey of Chinese drugs for presence of antibacterial substances论文,报导了对45种中草药物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有大黄、黄连等六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有百部等两种药物对大肠杆菌也显示出相对较低的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