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疆乐购吧 关注:8贴子:109
  • 3回复贴,共1

《鬼谷子》全文《鬼谷子》反应第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解释:
古代用大道教化平民,指导万事的圣人,期作为都是与无形的自然之道相伴而生的。他们往往通过追溯既往的历史,然后再据此向前去推测未来;通过回首以往了解历史,然后在了解当今的形势:通过审视以了解他人,然后再据此反省自我。动静,虚实之理,若与当今的常规不符,出现异常,就需要追溯既往的历史,去寻找控制这种异常现象的规律和方法。有很多事情,往往需要在反求于远古的探索中而得到成功的启示,这些都是圣人处理事情的见解,不可不认真地加以观察和研究。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6-23 21:54回复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罝(jū)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言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解释:
    就动静而言(别人外侃侃而谈,而自己默默不语,静心聆听,则是静态的。此时就要在静态中根据别人的言谈,来观察和分析出对方的真正意图。若听出其言辞有自相矛盾和不和情理之处,可以反过来诘难他,追问究竟,那么对方必定会有对应知词,自然就会吐露真情。凡是语言,都有其可以模拟的形象,而事物也都有其可以类比的规范;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考察出谈话者背后所隐藏的真正意图。并从中预见对方下一步的言行。所谓“象”;就是表现事物本质的表征:所谓“比”,就是言谈举止中的同类共性。要用无形的规律促使有声的语言表露出来(借助无形的逻辑技巧让道理明白易懂。首先要引导对方,通过言词表露自己的想法,如果所言与事实相一致,也就是可以从中得知对方的真实想法。这种方法就如同张开网诱捕野兽一样,要多设几处拉网的地点,汇集在一起形成天网恢恢,才能捕到野兽。如果将这个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引诱对方多讲话,那么对方就会自投罗网,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就是钓人的网。我们应该经常用这种钓人的网去诱导对方,如果对方的言词并不符合平常的规范,反映不了实际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应时而动,改变钓人的方法,要以形象的事物去感化对方,触动其感情,进而了解其真实思想,这样就可能使对方暴露出实情,从而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控制他的思维。我们向对方的言辞提出反诘,对方做出相应的回复,如此循环往复,就有了模拟和类比,依此类推,便有了继续交谈,了解对方的基础。再经过反复推敲,琢磨,观察验证,抛却其中妄谬的成份,那么所有的事物都会通过对方的言谈有所反应,而不会因语言失实而导致失败。若像圣人这样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诱导智愚众人,所有的事情都会遂顺通畅,这是毋庸置疑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7-26 07:56
    回复
      故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复,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符应不失,如腾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
      解释:
      所以,善于从反面听取对方言论的人,能通过鬼神般变幻莫测的方法诱导对方说出实情。如果能够随机变通谈话的方式,而且用得当,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实际情况,周详而有效地驾驭对方的思想,从而明察其真实含义。如果无法周详地掌握对方的情况,不能明察其言语的真实意图,那么得到的情况就不明确,得到的情况不明确,据以制定决策的基础上也就不坚实,不周密。如果我们在谈话中改变了事物的表象和事理的类比,那么对方必定有相应的问题和辩驳的言辞,此时我们就应该平静地听取对方的言谈,以观察其真实情况和意图。所以要倾听对方的言论,自己就得先保持沉默。要想对方敞开心扉吐露实情反而需要先沉默,收敛。要想居高,反而需要先处于低势;要想从对方获取,反而需要先给予。由此而论如果想让对方敞开情怀,吐露真言,就要先用形象的模拟和比喻去诱导他,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以产生共鸣,这样真情事理就会归我掌握,也能因相同的观点而彼此接纳。无论是从这件事发端,还是从那件事谈起,无论是用来侍奉君上,还是用来统御臣下,只有根据以上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方可辨别真伪,比较异同,得到真实或者伪诈的情形。我方的行动,运作,言语,沉默,都要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做出反应,欢喜与愤怒的方式和程度应据此做出决定。总之,行动,运作,言语,沉默,欢喜,愤怒都应该根据之前所掌握的实情来确定实行的规则。用主动试探的方法求得对方的反应和答复。借以观察对方心里情感的依托。知人的关键于了解其内心的情感,所以要运用这种策略,听取他人讲话的原则是,自己首先要平静下来,以便专心听取对方的言辞,进而分析事情的原委,论说万物的兴衰,辨别事物的真伪异同。即使所谈的内容并不是实际的信息,甚至无关紧要,但是仍可以从细致的征兆中探知重要的信息。这种做法就像为了探知对方的情况深入其内部一样,首先要通过分析对方的能力,再进一步探测其行动意图,通过这种策略所得到的情况,就会像符契一样契合无误:像蛇囖预示福祸一样丝毫不爽,像后羿射箭一样百发百中。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8-15 09:22
      回复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饲言也,若声之于响;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解释:
        由此可见,要想了解别人先从以识自己开始,然后才能更好的了斛他人的想法。若能如此,那么与对方的相互了解,如同比目鱼的两目一般没有距离,使此清晰可见;窥伺对方的言辞,如同声音与回响一样契合无误;从外形观察他的内心深处,如同光与影子一样准确细致;侦查对方言论中的真意,就如同磁石吸引针一样没有差失;如同舌头吸取骨汁一样游刃有余,万无一失。这样与对方交谈,不用过多的言辞,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就可以非常迅速的洞悉对方的真实意图,就如同阴阳转换一样彼此渗透,方圆交替一样运用自如,相辅相成。在对方的基础情况尚未明晰之前,就应该用圆融的道理诱导对方;待一切明朗之后,就应该用方正的道理劝说对方,助其成就大事。用人之道,不论升迁,黜退,贬左,崇右,都应该灵活运用上述道理。如果不首先确定方圆进退的策略,那么就无法掌握全局,管理别人。如果做事不掌握法则技巧,这就叫做“忘情失道”(不考虑实际情况,不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自己首先确认周密详细的行动策略,再依比驾驭对方,就能在不暴露意图的前提下,于无形之中驱使众人以致成功,而对方尚不知其门道所在,这样放可称为“天神”。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8-30 19:22
        回复